广东省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 导学案(4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惠阳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 导学案(4份)

资源简介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学习目标】1.掌握地理环境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重点难点】 1.重点 :理解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难点 :理解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详看课本和高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的导学案,默写完成知识梳理。2. 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3. 研读《步步高》p70∽72相关内容。
预习案
一、知识梳理(默写)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2.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途径:构成地理环境的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地理要素间通过②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交换。
3.意义: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形成一个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4.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
(1)定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⑦______________的能力。
(2)特点:主要依赖于⑧____________。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2.平衡功能
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⑨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二、基础自测
1.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严重破坏有关
C.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D.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发展的
2.下列关于地理环境生产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B.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
C.是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D.是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3.关于生物在自然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的出现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B.生物能够参与各种岩石与矿物的形成
C.生物能够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D.生物能够使地球面貌发生根本改变
4.大量捕杀非洲热带草原上的狮子、猎豹,若干年后草原环境将
A.恶化后逐渐变成森林环境 B.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C.草原植食动物大量减少 D.植食动物数量增加,草原可能逐渐退化
5.综合的地理环境是由下列哪些要素构成的
A.地形、大气、生物、土壤、水文 B.水文、土壤、空气、阳光、土地
C.阳光、大气、土壤、生物、地形 D.生物、土壤、水文、动物、森林
[我的疑惑]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一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下图为“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2) 图中所示三个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带纬度由高向低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③地土壤中的腐殖质含量________(高或低)于其他两个自然带,主要原因是什么?
 
(3) 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
A.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B.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D.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反思归纳】
1.图示反映的是__________过程,而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生物循环的活跃程度随纬度升高而递____;土壤——生物——枯枝落叶——土壤中的物质循环运动,反映了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时刻不停地进行着____________的交换。
2.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主要阐明两点:①自然地理环境五个地理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过程,这种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是整体性的______;②每一要素通过与其他要素的物质能量交换,改变着其他要素的________,对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起着重要作用。
探究二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下图反映了地理要素间的哪一功能?
 
【反思归纳】
1.从图中关系不难看出,藏羚羊的存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率、数量与______有关,环境影响藏羚羊的数量,藏羚羊的数量也影响环境,它们之间要达到某种______状态。
2.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立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新功能。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____的能力;________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二、总结整理:
训练案
 
一、课中训练与检测:
1.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功能与每个要素的功能之和大小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于    B.大于   C.小于  D.不能确定
2.“一山不容二虎”反映了地理环境所具备的
A.生产功能 B.消费功能 C.分解功能 D.平衡功能
3.我国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不法分子大量盗猎藏羚羊,可能导致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加剧
C.生态平衡的破坏 D.当地局部气候变暖
4.下列关于生物循环及生物在自然环境形成中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是自然环境的产物 B.生物是自然环境的创造者
C.大气中的氮气主要来源于生物的作用D.绿色植物可以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
5.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问题。
(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
素间的关联性,请写出下列相应内容。
降水________;气温日较差________;地表水________;地貌多________;土壤________;
植被________。
(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
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二、课后巩固促提升:《步步高》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或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http: / / www.21cnjy.com )
【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形成与表现。。2..结合实例分析某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重点难点】1.重点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与表现。2.难点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详看课本和高一时的导学案,默写完成知识梳理。2. 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3. 研读《步步高》p70∽72相关内容。
预习案
一、知识梳理(默写)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变化性: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⑩____________________,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2.统一性: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1)表现: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 ______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2)变化: __________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______受人类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问题思考】
1.说一说:以气候与地貌的相互影响为例,说明气候与其他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2.试以水循环为例,说明圈层间的物质运动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3.请以植被破坏为例,说明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二、基础自测
读下表,回答1~2题。
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 单位:hm2
  转化来源湿地类型    旱地 城镇用地 工矿用地 草地 其他
河渠 489 -7 0 235 18
海涂 43 -155 2 027 0 17 627
水库坑塘 25 657 -33 -211 5 694 926
水田 76 -793 -1 053 0 0
注 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1.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
A.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
B.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库坑塘
C.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D.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2.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
(2011·南通调研)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的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亿吨尘土。据此完成3~4题。
3.“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A.植被遭到破坏 B.地下水位下降
C.降水异常减少 D.温室效应加剧
4.“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
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
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我的疑惑]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读“某假想地域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分析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2)图中所示地域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体现了(多选)(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3)试简要分析图中所示地区地理环境演变的过程及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反思归纳】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为地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______存在的,某一地理要素变化,会引起______要素的改变;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会引起__________环境状况的改变。
2.结合对三幅示意图的分析可知,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从而导致了______的变化;这种地理环境的演变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地形这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导致了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差异性(同一地区不同坡向地理环境差异显著)和复
杂性(地理环境的演变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二、总结整理:
训练案
一、课中训练与检测
1.(2011·北京宣武区期中)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幅区域图
材料二 凌汛是冬季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冰凌对河水阻碍,使河水水位抬升而形成的水位上涨现象。
(1)比较两图所示区域内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江汉平原 宁夏平原
自然带类型 温带草原带或温带荒漠带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根据当地问题、自然、社会等特点,拟定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 ××地区酸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3)试解释黄河在图乙所示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的原因。
 
(4)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图乙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列表格中。
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B.地面变干燥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下降
二、课后巩固促提升:《步步高》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或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http: / / www.21cnjy.com )
【学习目标】1.  识记自然带的概念、名称与分布规律。2.. 理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重点难点】1.重点 :理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2.难点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形成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详看课本和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时的导学案,默写完成知识梳理。2. 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3. 研读《步步高》p73∽75相关内容。
预习案
一、知识梳理(默写)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1.表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①________上的差异。
2.成因:不同地域②________、③__________分布的不同状况。
3.自然带的形成 , (带状)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1.水平地域分异
影响因素:⑨________,
(1)由赤道到两极 形成基础:⑩________,
的地域分异 分布规律:大致与纬线平行,沿 ____方向延伸,南北方, 
向更替
(2)从沿海向 _影响因素: ________,
内陆的地 形成基础: _______
域分异 分布规律: __________
方向延伸, __________方向更替
基础自测
(2011·徐州模拟)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1.造成图中7、8、9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洋流
2.下列地区中,其自然带与图中3自然带相一致的是(  )
A.江南丘陵 B.伊朗高原
C.巴西高原 D.撒哈拉沙漠
3.关于图中9自然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相同
B.大陆东西两岸植被类型相同
C.各处均为常绿阔叶林
D.大陆西岸植被叶质较厚
[我的疑惑]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某位同学对照“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画出了“亚洲自然带分布的理想模式图”(见下图),以便更好地记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各自然带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
(2)图内各自然带,其气候类型是世界各大洲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独有的是__________,其雨季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自然带名称相同,而其气候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型不同的数码是__________;自然带名称不同,但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数码是______________。
(4)没有画出序号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影响自然带的因素中,画此图时没有考虑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归纳】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受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即以________为基础的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________延伸(东西延伸),沿着______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受________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影响,即以______为基础的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______延伸(南北延伸),沿着______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二、总结整理:
训练案
一、课中训练与检测
1.下列地理环境中,属于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的是
A.云贵地区的喀斯特地形 B.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C.青藏高原上的高山植物区 D.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
2.由于海陆分布形成的分异
A.主要因素是温度,其次是水分 B.在中纬度最为明显
C.沿经线方向更替 D.越是干旱地区越明显
3.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A.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B.沿纬度变化方向上的分异
C.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 D.非地带性分布
4.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州共有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温带草原带
5.下列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是
A.沿京九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植被景观的变化
B.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植被不同
C.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见植被景观的变化
D.珠穆朗玛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
6.北纬20度纬线穿过的世界陆地自然带中,面积最大的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热带雨林带 C.热带荒漠带 D.热带草原带
7.(2009·上海地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带。
(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________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________地。
(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______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______的地带性差异。
(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
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自然带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B→C→D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3)形成非洲这种地域分异,主要是受________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
(4)图中C自然带直通西海岸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赤道穿过的地区东部形成B自然带,西部形成A自然带,试分析其原因。
二、课后巩固促提升:《步步高》
自然带
④____位置
,⑤____位置
⑥____状况及其组合
代表性⑦____和⑧____
(带状)
分布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或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http: / / www.21cnjy.com )
【学习目标】1. 理解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2..结合实例分析某地区非地带性因素。
【重点难点】1.重点 :理解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2.难点 :理解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因素的区别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详看课本和高一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导学案,默写完成知识梳理。2. 独立完成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3. 研读《步步高》p75∽76相关内容。
预习案
一、知识梳理(默写)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规律:地表景观随 ______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 ________越低,,
垂直地  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域分异 成因:主要是山地随海拔的增加, ________条件、 ______状况及其, 组合的垂直变化))
(三)、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受 、 、_____ 等因素的影响。
二、基础自测
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
A.随海拔升高而递增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2.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我的疑惑]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一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反思归纳】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判读方法
1.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几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素:①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______。②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______。③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______。
2.影响山体垂直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的因素:①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____,在高纬的山地海拔____。②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____、阴坡____。
3.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____;纬度高,雪线海拔____。②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雪线海拔____,阴坡雪线海拔____;迎风坡降水____,雪线海拔____;背风坡降水____,雪线海拔____。
探究二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读图甲“世界陆地自然带理论分布示意图”,图乙“46°S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实际中,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试分析其原因。
 
(2)图乙中A处的自然带与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自然带相符;图中B处的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形成原因是什么?
【反思归纳】
主要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及原因
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
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__________阻挡了海洋水汽;受秘鲁寒流的______作用的影响 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南美大陆南段东侧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高原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了____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出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和巴西高原东南的热带雨林带 地处东南信风____坡,有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沿岸暖流________作用的影响 热带草原带
南半球缺少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是____,无______分布 寒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______或________丰富 温带荒漠带
二、总结整理:
训练案
一、课中训练与检测
(2011·芜湖质检)读下图,回答1~2题。
1.a图反映陆地环境的分异规律是(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与a到b的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
A.地震将频繁发生
B.阿尔卑斯山雪线将降低
C.华北地区旱情将加重
D.黄河三角洲将向海洋推进
二、课后巩固促提升:《步步高》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或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