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案一、教材依据《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这一节是初二物理的重点章节之一,在这一节里,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中的力指的是物体对物体的推或拉的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举“踢足球脚会疼”等例子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节内容不仅是力学知识的入门基础课,而且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它还是对二力平衡知识的预备,而且也是后面继续学习压强浮力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动力学、理论力学做好了必要的准备。所以无论从新课标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二、设计思路为坚持新课改的理念,实施高效课堂,本着先学后教的思想,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中学到知识。在学习了弹力、重力和摩擦力这三种具体的力以后,对它们的共同性质之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性的研究是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常见的概念,力也是整个物理学的核心,是贯穿物理学的主线,学好力,为以后学好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了弹力、重力、摩擦力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学生预习、讨论及自己动手实验,教师适时点拨,能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结论。本节教材内容偏少,知识点集中,教学过程可采用观察讨论法和实验探究法。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到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并能利用该知识解决生活问题。(2)通过讨论,认识到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3)知道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通过相互间的讨论、展示和学生点评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2)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掌握探究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平衡力的学习打下基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及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4、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幻灯片视频动画展示,结合教师精讲,教师在展示幻灯片的同时,运用传统教学,把重点内容及本节课的小结进行板书,以达到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目的。四、教学重点掌握力的概念、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五、教学难点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用此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六、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学生9组分组实验器材18个)、ppt课件制作、物理课本、导学案(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备课组内经过各位教师的三次研讨,精心编制导学案)、双色笔(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完成导学案情况,在自己有问题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改正,或勾画重点内容)、课前5分钟展示(展示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七、教学过程Ⅰ、课前5分钟展示学生展示,各小组分配到人,一般由小组中基础较差的学生展示,同组的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改正。没有展示任务的同学在物理学科班长的领导下进行朗读本节课的相关内容,改正导学案中的问题。教师做好课前准备。Ⅱ、导入新课(幻灯片播放)公元1918年,海南省南天村,有一恶霸,名叫南天虎。人如其名,仗着家财万贯,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村里人人谈虎色变。有一天,他十岁的儿子跟几个小朋友到村外玩耍,刚出村口,他儿子就踢到一个石头,摔得头破血流,抱着头,一边哭,一边跑回家叫“爸爸!爸爸……”南天虎看见儿子血流满面,气得咬牙切齿,指着儿子“谁打你的?”儿子有父亲在,什么都忘了,一边拉父亲的手,一边往村外走,走到石头前面,指着势头说:“就是它。”南天虎想都不想,一脚向石头踢去,“唉呀,我的脚断了!”围观的村民,人人暗地称快。有道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小故事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Ⅲ、新课教学一、认识力师:看了这个小故事,在大家学习完这节课后来解释其中的道理。[板书]第八章 第四节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做一做]1、用手推、拉桌子;用脚蹭地。2、用手拉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点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利用身边的物体做简单的物理实验,体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的理念。教师分析:用手推、拉桌子,说明手施加了力,桌子受到了力;用脚蹭地,说明脚施加了力,地面受到了力;用手拉弹簧测力计,说明手施加了力,弹簧测力计受到了力。师:一个力的产生需要几个物体?生:两个。师:这两个物体分别叫什么?生: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师:现在我们给力下一个完整的定义。生:物理学中,把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点评]结合前面所学,巩固力的概念。[板书]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想一想]当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是否也同时受到这个物体的作用呢?二、物体间力的作用事相互的[多媒体展示]1、穿旱冰鞋的小孩推墙,小孩向后退。2、放着磁铁的两个小车,当同名磁极相对时,两个小车同时后退;当异名磁极相对时,两个小车相互靠近。师:现在大家拿出导学案,讨论合作探究一中的内容,并完成合作探究一。(图片见课本57页图8-34、8-35、8-36、8-37)[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由组内成员指定一个主讲人,其他成员可以进行纠错或补充,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完成导学案合作探究一的内容。(时间在5分钟左右,教师可以巡查,也可随时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教师]幻灯片中出示展示、点评的小组成员,学生讨论结束。师:好,讨论结束,请展示开始展示,点评的同学做好准备。生1:用手指压铅笔尖,手是施力物体,铅笔是受力物体,而手指感到疼,说明铅笔受力的同时对手也施加了力。生2:小华和小明穿着旱冰鞋静止在地面上,小华用力推小明,发现两人同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说明小明受力的同时也对小华施加了力。生3:将两个悬挂着的带有异种电荷的小球靠近,会看到两个小球相互吸引,相互靠近。说明两个小球在受力的同时都对对方施加了力。生4:将载有磁铁的小车相载有铁块的小车靠近,发现两个小车相互吸引,相互靠近。说明铁块受力的同时也对磁铁施加了力。师:从上面的4个现象中,发现这些现象说明了一个共同的什么问题?生5: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时相互的。[知识小结]一个力必须涉及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并且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板书]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补充]多媒体展示图片,运动员起跑、用脚尖踢球脚会感到疼、飞机起飞、火箭发射船浆向后划水使船前进等。[点评]拓展学生的视野,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理念[提示]在此环节可让学生多多举例,能更加深理解。[点评]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展开、演示实验的进行,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内隐到外显地认识、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过渡]物理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物体间这种相互作用的力有什么关系呢?三、实验探究: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师:物理中实验探究分为几个环节?生: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实验、收集证据、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师:按照实验探究的过程完成导学案中的合作探究二的内容。[学生活动利用桌面上的器材,两个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探究。[点评]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学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深化认识、加深理解。师:随机点将,那个小组完成了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组的成果?生1:首先将两个弹簧测力计校正零点,然后将他们秤钩相对,向相反的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同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数据,我们组记录了三组数据,(边示范边讲解)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生2、我补充,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叫甲和乙,甲对乙施加了力,作用在乙上,同时乙队甲也施加了力,作用在甲上,所以相互作用的力还应该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师:补充的非常好,经过两名同学的示范和讲解,对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大家已经弄清楚了,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并且两个力都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这个相反的方向应该在同一条直线上。[点评]教师的适当讲解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有些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探究、交流获得,有些预备知识是教师必须要讲解的,可为后面的二力平衡做铺垫。[板书]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师: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开头的小故事,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生: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脚踢石头,同时石头对脚也施加了力,所以那个恶霸的脚才会断。哈哈Ⅳ、反馈练习完成导学案中[当堂训练]内容,完成的同学可以进行展示,随机点将,学生进行点评。教师利用实物展示台点评学生的练习结果,对于存在问题进行强调Ⅴ、课堂小结我的收获、学生陈述本节课所得。八、教学反思因为学生只有在生动活波、乐观愉快的氛围中,思维才是最活跃,其潜能水平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以在课前的设计当中,本来设计了一个 “全体蹬地”、“孤掌难鸣”两个互动活动,让学生体会。意图通过互动活动来活跃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有所感悟。这两个设计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都有所体验,通过所有学生参与活动,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确定通过努力能达到目标,这种期望正是最可靠的动机,搜寻并发现到达目标的途径远比简单地被告知正确答案更为令人高兴和满意。在整个的课堂教学中,课堂上洋溢着和谐的气氛,学生积极投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彼此分享观点、思想、体验,自认为本节课教学效果相当不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