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一、力 弹力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一、力 弹力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力 弹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力的过程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会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3.了解弹性形变、弹力、弹性势能。
教学重点
1.建立力的概念
2.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教学难点
1.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2.弹力的概念
教学器材
教师:多媒体、弹簧测力计、小车
学生:弹簧测力计、气球、橡皮泥、铁丝、橡皮筋、弹簧、小车、鸡蛋、条形磁体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①在课前就让学生吹气球;
(师:同学们,今天坐在我们后面的有几位专家老师,我提议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②学生鼓掌
(师:你们吹气球和鼓掌都用力了吗?)
(师:那什么是力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力的知识)
教学意图:通过这两个小活动让学生感受力,通过追问顺利进行到力的新课教学。
一 力的概念
活动1 让小车动起来
问题:怎样就能让原本静止的小车动起来?
(师生共同讨论:要想让原本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就必须要对小车施加一个力)
问题:小伙伴们,动动脑、动动手,看你能找到多少种方法让原本静止的小车动起来!
(学生2分钟时间实验,感受用不同的方法对小车施加力让小车动起来)
活动2 根据刚才的活动,请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1 以上活动中,体现力的作用的动词是哪些?
问题2 要产生力的作用需要几个物体?
(学生1分钟时间讨论,然后师生共同得到力的定义)
小结:1.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2.要产生力的作用必须有两个物体。
(追问)
问题3 要产生力的作用,两个物体一定要直接接触吗?
问题4 是不是只有人才能对其他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二 力的测量
问题:要用多大的力才能让小车运动以来呢?
(师:我们知道用力用力可以让小车由静止运动起来,但这个力多大呢?我们却不知道,那怎么办呢?)
(生:用工具测量)
师:直接介绍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出示图片
活动3 (1)阅读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说明书,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 弹簧测力计上的字母N表示什么?
问题2 弹簧测力计由哪几部分构成?
问题3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问题1 解决力的单位的问题;
问题2解决弹簧测力计的主要组成部分
问题3 解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问题
(1)教学生怎么校0,追问,如果指针在零刻度以下,测量时会导致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2)告诉学生弹簧的轴线方向是什么方向,什么叫弹簧的轴线方向)
(通过问题的形式总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提起小车的力
活动3 (2)如果用水平向右的力使小车由静止到刚开始运动,思考:
问题 怎么摆放弹簧测力计?
注意:①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在小车上加一个重物
②慢慢拉小车,在小车刚动起来的时候读数
(学生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三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那为什么弹簧测力计就能测出力的大小呢?)
活动4 请体验以下活动:
1.用手压气球,然后放开,观察发生的现象
2.用手拉弹簧,然后放开,观察发生的现象
3.用手拉橡皮筋,然后放开,观察发生的现象
4.用手扳动铁丝,然后放开,观察发生的现象
5.用手压橡皮泥,然后放开,观察发生的现象
问题1 刚才五个活动中,各个物体在受力作用时的共同点是什么?
(物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我们把物体形状的改变称为形变)
问题2 撤去作用力后的不同点是什么?
(有的可以恢复原状,有的不可以恢复原状。你可以进行分类吗?)
小结:1.形变: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做形变
2.弹性形变: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问题3 力越大,物体弹性形变的程度怎样改变?
演示实验:①弹簧测力计自由悬挂,在指针的位置标0,②在秤钩上悬挂一个钩码(告诉学生一个钩码对弹簧的拉力为0.5N),标出此时指针的位置;③在秤钩上悬挂两个钩码,标出此时指针的位置。得出结论:当作用在弹簧上的力越大时,弹簧伸长的就越长。(引申到其他物体时)
(3.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反之,如果物体的弹性形变的程度越大,就说明此时的力越大,这就制作成了弹簧测力计)
(师: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超出了这一限度,物体就不能恢复原状。所以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力的大小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问题4 在拉弹簧、橡皮筋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
(手觉得被弹簧拉着,被橡皮筋拉着,说明手也受到了力的作用,那这些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谁?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力呢?)(因为它们要恢复原状)
(4.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力图恢复其原来的形状,而对另一个物体产生力,这个力叫做弹力. )
(物体由于弹性形变产生的力)(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
(到前面的板书中找哪些是弹力。)
回到开始的问题:让小车动起来
(教师演示用橡皮筋制作一个回力车,也能使小车动起来)
问题:这个使小车动起来的力是谁施加的?又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发生弹性形变的橡皮筋就能将小车推动呢?
活动5 阅读书本P47/生活·物理·社会,回答问题:
问题 为什么发生弹性形变的橡皮筋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5.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课堂引申:
老师演示利用斜面让小车运动起来,利用反冲力让小车运动起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在备课细节方面多下功夫。备课是教学过程的起点,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应对所教授的知识做认真的分析和加工,并且广泛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材料,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严谨的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根据教学需要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上好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2.在课堂上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点评要更加详细到位。对学生正确的回答,应该给予表扬,以此激励学生的自信,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学生不正确的回答,应帮助其分析错处的原因,并鼓励学生在不畏困难,大胆尝试。
3.在今后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4.按课标要求一课时,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是很难达到教学要求,由于事先根据教学要求和班上学生实际情况制作课件,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