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章第四节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教材分析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学好力学知识的基础。力的概念十分抽象,要使初中学生真正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在今天的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突破:(1)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反映,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孤立的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对任何一个力来说,必有其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来真正认识一个力。(3)通过力的相互作用来认识,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同时存在,同时消失。二、学情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大量举例、精心设计实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使学生对力的概念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在学生活动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增加实验的可视程度,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过程与方法:通过相互间的讨论并学习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最终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难点: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用次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五、器材:铅笔、小车、磁铁、弹簧测力计、乒乓球等六、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本节课教学属于概念性教学。本节课采用观察→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实践练习→分析归纳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导控下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亲自动手来进行论证,通过小组交流进行归纳总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以问题为引线、以活动找答案、以建构为核心”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通过情境的创设、探究活动的展开,在教学中施行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问题的解决中自主地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以上这些,可以概括为:观察-讨论 - 实验 - 讨论 - 归纳七、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新课引入 在第七章中我们了解了中国航空的飞速发展,看到我国自行制造的新型运载火箭把我们的神州号飞船送入太空的壮观场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这是运载火箭产生的巨大推力使飞船在很短时间里获得一个高速度,冲出了大气层。中国的导弹实力也是世界一流。这些都是力产生的效果的显示,那么,这个力是谁给它的呢?师: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来一起讨论一下。 举例分析,引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通过情境的创设,引起学生的思考。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结合实际讨论: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是否也同时受到这个物体的作用呢?用脚踢足球,我的脚也受到了足球的作用。学生观察动画资料,并回答相应的问题。【学生活动1】手压铅笔尖时,手指不会疼 手不受力 问:请你讨论判断上述观点正确吗? 并举例说明理由。例:汽车碰撞【演示】用力向地面掷皮球,皮球会怎样运动?【演示】课本P58图8-34实验,学生观察:两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试一试】用力向地面掷乒乓球,乒乓球会怎样运动?乒乓球会反弹。问:类似的例子还有那些呢?【讨论】同桌之间列举一些与本节内容有关的生活实例,并分析原因。例:游泳、划船、行走、将船撑离岸边等。问:根据我们的观察,得到力之间的作用是什么关系?请你试着结合实际谈一谈。【小结】二、探究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学生活动2】用A弹簧测力计拉B弹簧测力计,它们的读数有什么关系?它们受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分析说出理由。学生观察并结合生活思考回答。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说明。用演示实验和亲身体验再次感受“物体与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学生举例学生总结:力之间的作用关系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分组实验】探究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通过讨论确立出来的观点印象更加深刻。通过课件中的动画形象再现生活中的场景,加深学生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会用生活实践分析获得物理知识的方法。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用更多的事例加深对“物体与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特点的理解。理解并会联系生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相互作用力的关系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增大,同时减小力的性质相同 P58 读一读:小明的奇思妙想1 梦中小明使船运动起来了,他是怎么做的,这又说明什么道理呢?2 科学家爷爷提到什么梦想,这个梦想中国人实现了吗?(展示)火箭和导弹让我们为中国军事力量的强大而感到自豪!请你们单独伸出你们的左手或右手,鼓个掌好吗?运用了什么原理呢?【演示】试管火箭由于火箭向下喷燃气对燃气有个向下的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火箭还受到燃气对它向上的推力。 (例)喷气式飞机,燃气与飞机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运动员脚与助跑器 学生总结学生读(回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孤掌难鸣 强调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图练习 。【作图练习】请用力的示意图做出两个车轮受到地面的摩擦力f的方向。 学生完成练习。学生举例分析。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完成学案中的作图练习 通过练习和学生的互动,达到更好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而 且可以锻炼学生利用所学内容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和语言组合能力。总结 你获得哪些知识?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4、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增大,同时减小力的性质相同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和困惑 整体把握本节课内容,形成知识结构,使学生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体会收获的乐趣!练习 1.狗拉雪橇,施力物是 受力物是 ;同时,狗也受到绳子拉力,此时 是施力物, 是受力物。 2.下面关于力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施力物体一定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B .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 马拉车时,马对车有力的作用,车对马没有力的作用 D. 发生力的作用时,可能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3、小明游泳时手向后划水,水对小明将怎样? 从实验2中可知,游泳时,用手和脚向后划水,手和脚对水向后___,水也对手和脚向前___,所以人会向前进。因此,____________。 作业 利用今天学习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识,制作吹气小车。 动手实践七、教学反思 1.整节课以“巧设情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生活应用”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自己探究,整个过程有条不紊,便于学生的整体把握。 2.整个课堂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合作实验、讨论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了教学模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