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三、物质的密度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三、物质的密度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6.3 物体的密度
课题 6.3 物体的密度 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密度的单位,会查密度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2.教学难点:(1)用比值法反映物质的性质。 (2)密度概念的建立和认识。
教学环节 学生自学共研的内容方法(按环节设计自学、讨论、训练、探索、创新等内容)
一、激趣导入二、合作探究三、课堂练习四、反馈评价五、课堂小结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你能识别桌子上的几种物质吗?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你能识别桌子上的几种物质吗?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但有时单凭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并不是都可行。教师手拿两个大小相同的铁块和铝块,问:能单凭体积来鉴别它们的种类吗?教师再拿出一个小铁块和一个较大铝块,问:你能单凭质量来鉴别它们的种类吗?那么我们能通过比较什么来鉴别金属块的种类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方案来鉴别金属的种类,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设计出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和实验表格:用天平测出金属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金属块的边长,并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寻找规律。质量g体积cm3质量/体积 g/cm3铁块1铁块2铁块3铝块1铝块2铝块3实验结束,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尝试计算“质量/体积”并将数据填到表格中---提问:从表格中能得到什么结论? 分析数据铁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铝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铁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铝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如何建立密度的概念?联系对速度的定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1、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3、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你能推导出它们的关系吗?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4.密度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5.思考与讨论(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3)公式的物理意义。投影三道实践应用题,三道应用题分别对应于:鉴别体育课上的铅球是否为纯铅;计算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的质量;求一卷细铜丝的长度三种类型,但只要求学生分析得出解决方法,不要求学生具体计算。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加以点评学生谈收获 教师组织引导激励等内容(启发、精讲、联系评价等)学生仔细观察,提出各自的见解。如:颜色、质量、体积、气味等。学生讨论得出不能仅根据体积或质量的大小来鉴别物质的种类。学生猜想: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就能鉴别它们的种类了!从表格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与其质量、体积等因素无关;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学生练习(板演)1g/cm3=1000kg/m3=103kg/m3学生板演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课后作业 补充习题下节课预习内容 密度应用 知:m=1.97t=1.97×103kg;V=0.25m3求:ρ=?解: 答:铁块的密度是7.9×103kg/m3
教后感   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离不开生活。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从生活实际中的物质鉴别引出物理问题,最后又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教学中注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大胆去探究,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本课用情境引导课堂教学,从创设情境引入,到一个个的问题情境导学,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