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20张PPT。 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彻底打败国民党,取得最后的胜利?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国统区掀起“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 民主运动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一、国统区的经济  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正式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彻底消灭封建半封建的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土改工作人员把《中国土地法大纲》抄写在墙壁上土改中分得土地面带喜悦的老贫农土改后农民生产热情高涨土改后农民用投豆方式选举新政府委员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深受农民欢迎 国统区学生的“反饥饿” “反内战”示威游行国统区的饥民解放区vs国统区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源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加解放军三、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四、战略决战:三大战役1948年9月-11月47万余人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东北解放军长
春沈阳营口锦州关门打狗1.辽沈战役辽沈战役中的人民解放军解放军攻克锦州沈阳市民欢庆东北全境解放1948年11月-
1949年1月55万余人中间突破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粟裕、邓小平、刘伯
承、陈毅、谭震林华东解放军中间突破2.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成员合影
(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解放区农民组成支援前线解放军的单架队解放区农民小车队←解放区农民大车运输队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淮海战役的指挥者之一陈毅感慨地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1948年11月-1949年1月
52万余人
瓮中捉鳖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瓮中捉鳖3.平津战役  1949年1月,国民党军队在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 改编,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50多万人,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
材料:第四单元 中国革命的胜利
第一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课 型:新授 课 时:1课时 审 核:
班 级:907 授课老师: 时 间: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解放战争的重要史实如战略大反攻、三大战役;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小组合作,探究共产党取得胜利的过程及其必然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比较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概况,领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真正代表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重难点
重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难点:三大战役作战方针的制定。
★知识链接
1、国统区:一般是指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统治的区域。
2、解放区:在中国遭受日本侵略之时,身为当时执政党的中国国民党联手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达8年的顽强的抵抗。中国共产党在敌后的根据地被称作“解放区”,即从日寇手中解放出来的区域。
3、投诚:是抵抗一段时间后主动放弃抵抗。
4、野战军:解放战争期间我军转入战略反攻之际 ,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大规模作战的需要,在华北、华东、东北、中南等地,改变一直以来小股部队打游击战的方式,将旗下武装改编成较正规的大规模作战集群。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认真阅读课本105页,完成下列内容,在书上做好笔记
国统区的经济______
内战爆发后,国民党不仅在军事上___________,政治上 ___,经济上也陷入__________。
国统区经济崩溃的表现:
经济崩溃造成的影响: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概况: (1)目的:
(2)成果:
作用(影响):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1)时间:
(2)主要内容:
挺进大别山
时间:
领导人物:
军队:
影响: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三大战役
结合课本106-107页,归纳三大战役概况,完成表格。
战 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 间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人数
领导者
林彪、罗荣恒
林彪、罗荣恒、聂荣臻
作战方针
关门打狗
中间突破
瓮中捉鳖
战 况
意 义
思考讨论:
陈毅元帅对淮海战役的一句评价: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内战爆发时,共产党在军事上处于明显劣势。但短短三年时间,共产党就由弱变强,彻底打败国民党。这其中,有许多因素共同发挥了作用。请你从以下方面归纳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因素。
政治: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经济: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军事: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社会: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提高训练,完善新知
1、下列战役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是 (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平津战役后,北京的文物古迹得到了完好的保护,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人是( )
A、张学良 B、李宗仁 C、傅作义 D、杨虎城
3、关门打狗的作战方针是指 (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是在什么事件之后? ( )
A辽沈战役胜利后 B解放南京后 C三大战役胜利后 D渡江战役后
第四单元 中国革命的胜利
第一课 两种命运的决战 第二课时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
课 型:新授 课 时:1课时 审 核:
班 级: 授课老师: 时 间: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解放战争的重要史实如战略大反攻、三大战役;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小组合作,探究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必然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比较国统区和解放区的概况,领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真正代表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重难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知识链接
1、国统区:一般是指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统治的区域。
2、解放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的根据地被称作“解放区”,即从日寇手中解放出来的区域。
3、投诚:是抵抗一段时间后主动放弃抵抗。
4、野战军:解放战争期间我军转入战略反攻之际 ,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大规模作战的需要,在华北、华东、东北、中南等地,改变一直以来小股部队打游击战的方式,将旗下武装改编成较正规的大规模作战集群。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认真阅读课本105页,完成下列内容,在书上做好笔记。
国统区的经济
内战爆发后,国民党不仅在 节节败退, 孤立无助, 也陷入崩溃的境地。
国统区经济崩溃的表现:国统区 ,物价 ,工厂 。
经济崩溃造成的影响:人民 ,掀起 的民主运动。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概况: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共产党在 进行了 ,
, 。至 ,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作用(影响):土地改革后,广大 的 和 得到激发,农民踊跃 、 ,普遍掀起 的热潮。
1947年10月10日, 正式公布 ,废除 ,实行 。
挺进大别山
概况: , 、 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余人,千里挺进 。
影响:揭开了人民解放军 的序幕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三大战役
1、概况: ,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 、 、 三大战役。
2、结合课本106-107页,归纳三大战役概况,完成表格。
战 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 间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人数
领导者
林彪、罗荣恒
林彪、罗荣恒、聂荣臻
作战方针
关门打狗
中间突破
瓮中捉鳖
战 果
意 义
【知识扩展】首战选为东北的原因:①兵力对比:进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②敌军态势: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③我军态势:东北有广阔的根据地,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④战局延伸:胜利后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内战爆发时,共产党在军事上处于明显劣势。但短短三年时间,共产党就由弱变强,彻底打败国民党。这其中,有许多因素共同发挥了作用。请你从以下方面归纳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因素。
政治: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军事: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政治: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社会: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提高训练,完善新知
1、平津战役后,北京的文物古迹得到了完好的保护,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人是( )
A、张学良 B、李宗仁 C、傅作义 D、杨虎城
2、“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
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B.解放战争的进程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D.解放战争的影响
3、材料: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请回答(1)解放战争第二年,解放军作战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在哪?为什么?
(3)"外线作战"指什么?"内线作战"指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