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可变配气相位控制机构(课件)(共26张PPT)《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同步教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4可变配气相位控制机构(课件)(共26张PPT)《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同步教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一、配气相位
指进、排气门实际开启或关闭的时刻和开启持续时间,用曲轴转角表示。
(一)进气门的配气相位
进气门提前开启角α:从进气门开始开启到活塞运行到上止点,曲轴转过的角度,一般为10°~30°。
进气门的迟后关闭角度β:从进气行程下止点到进气门完全关闭,曲轴转过的角度,一般为40°~80°。
进气门开启持续角:从进气门开始开启到完全关闭,曲轴转过的角度,即α+180°+β。
学习任务四
可变配气相位控制机构
(二)排气门配气相位
排气门提前开启角γ:从排气门开始开启到活塞运行到下止点,曲轴转过的角度 ,一般为40°~80°。
排气门的迟后关闭角度δ:从排气行程上止点到排气门完全关闭,曲轴转过的角度,一般为10°~30°。
排气门开启持续角:从排气门开始开启到完全关闭,曲轴转过的角度,即γ+180°+δ。
排气门配气相位
(三)气门叠开角
气门叠开 :排气上止点附近,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现象。
气门叠开角:气门叠开过程中,曲轴转过的角度,即α+δ。
关于气门重叠的问题
由于叠开时气门的开度很小,且新鲜气体和废气气流的惯性要保持原来的流动方向,所以只要叠开角适当,就不会产生废气倒排回进气管和新鲜气体随废气排出的问题。
对配气相位的要求
随转速提高,气门提前开启角和迟后关闭角应增大,反之则应减小。
目的:减小进、排气阻力,充分利用气流惯性。
本田公司可变配气相位控制机构VTEC机构组成:
1-正时板; 2-中间摇臂; 3-次摇臂; 4-中间同步活塞B; 5-主同步活塞A; 6-正时活塞; 7-进气门; 8-主摇臂; 9-凸轮轴
配气相位取决于凸轮;主凸轮按低速小负荷单进气门工作设计;中间凸轮按高速大负荷双进气门工作设计。
二、可变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机构
本田公司可变配气相位控制机构VTEC机构
工作状态:
二、可变配气相位和气门升程机构
1-主凸轮;2-中间凸轮;3-次凸轮;4-次摇臂;5-次同步活塞;6-中间同步活塞B;7-主同步活塞A;8-正时活塞;9-主摇臂;10-中摇臂
(二)VTEC机构工作原理:
低速小负荷时VTEC不工作:
3摇臂分开。
主凸轮通过主摇臂驱动主进气门,满足进气。
中间凸轮驱动中间摇臂空摆。
次凸轮通过次摇臂驱动次进气门微量开闭。
高速大负荷时VTEC工作:
2同步活塞将3摇臂插接成一体。
2进气门由中间凸轮驱动同步工作。
主、次凸轮不起作用。
(二)VTEC控制电路
电脑根据转速、负荷、水温和车速信号控制电磁阀。
电磁阀控制主摇臂内正时活塞油路。
压力开关给电脑提供反馈信号。
VTEC机构控制系统
一、三菱MIVEC的凸轮及摇臂机构
高速凸轮模式 低速凸轮模式 气门不工作模式
1-T形臂; 2-低速摇臂; 3-低速凸轮; 4-高速凸轮; 5-高速摇臂; 6-气门; 7-活塞L; 8-活塞H
知识能力与拓展
二、奥迪A6可变配气相位控制机构
1-凸轮轴调整电磁阀;2-液压缸;3-进气凸轮轴;4-排气凸轮轴;5-正时调节器;6-驱动链条
凸轮轴正时调节器工作原理
1-进气凸轮轴;2-凸轮轴正时调节器;3-排气凸轮轴
高速状态 低速状态
大众公司可变配气相位控制机构
调整正时链紧边来改变配气相位。
大众公司可变配气相位控制机构V6
调整正时链紧边来改变配气相位。
排气凸轮
进气凸轮
低速
高速
三、奔驰公司可变配气相位控制机构
正时链轮与进气凸轮轴间用调节活塞连接。
电脑控制电磁线圈通、断电。
电磁力通过衔铁改变链轮与凸轮轴相对位置。
端盖
凸轮轴链轮
固定螺母
调节活塞
凸轮轴
奔驰12缸发动机可变配气相位控制机构
弹簧
四、德国电磁控制全可变气门机构(FEV)
1-电磁铁;2-衔铁;3-电磁线圈;4-弹簧;5-气门
五、丰田VVT-i
1-凸轮轴正时控制阀;2-VVT传感器;3-ECU 4-机油泵;5-曲轴位置传感器;6-VVT-i控制器
VVT-i控制器的结构
1-可动活塞;2-正时皮带轮;3-VVT外壳;4-进气凸轮轴;5-排气凸轮轴;6-剪式齿轮;7-外齿轮;8-内齿轮
VVT-i系统工作原理
1-可动活塞;2-凸轮轴正时控制阀;3-阀轴;4-出油口;5-压力油;6-进气凸轮轴;7-正时皮带轮;
学习任务五 配气机构的检查与调整
一、气门间隙的功用
补偿气门受热后的膨胀量。
装液力挺杆的无气门间隙。
二、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
1.基本原则
必须在气门完全关闭状态时进行。
必须在规定的冷机或热机状态下 进行。
2.确定可调气门的方法
确定一缸压缩上止点位置:看点火正时标记、看分电器、看第6缸气门、火花塞孔塞棉团等。
逐缸检查调整:按作功间隔角和点火顺序逐缸进行。
两次调整法:按点火顺序和“双排不进”分两次进行。
2.确定可调气门的方法
“双排不进”原则:
发动机类型 活塞处于上止点的气缸 可调气门对应气缸 点火顺序 气缸由前至后排列序号
双 排 不 进 直列三缸 1缸压缩上止点 1 2 — 3 1-2-3 1-2-3
1缸排气上止点 — 3 1 2 直列四缸 1缸压缩上止点 1 3 4 2 1-3-4-2 1-2-3-4
4缸压缩上止点 4 2 1 3 直列五缸 1缸压缩上止点 1 2 4、5 3 1-2-4-5-3 1-2-3-4-5
1缸排气上止点 4、5 3 1 2 直列六缸 1缸压缩上止点 1 5、3 6 2、4 1-5-3-6-2-4 1-2-3-4-5-6
6缸压缩上止点 6 2、4 1 5、3 V型六缸 1缸压缩上止点 1 6、5 4 3、2 1-6-5-4-3-2 左:1-3-5
右:2-4-6
4缸压缩上止点 4 3、2 1 6、5 V型八缸 1缸压缩上止点 1 5、4、2 6 3、7、8 1-5-4-2-6-3-7-8 左:1-2-3-4
右:5-6-7-8
6缸压缩上止点 6 3、7、8 1 5、4、2 3.操作方法
工具:塞尺、一字型旋具、梅花扳手。
调整气门间隙
顶置气门式配气相位测量
配气相位检查仪
上止点测定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