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选择题过关训练选择题(共19小题)《神奇的地球》登陆某“亲子剧场”,演员们和小观众们寓教于乐的互动,开启了一场新的冒险。据此完成下面1-2题。1. 在看完《神奇的地球》之后,几位同学对学习地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拿着地球仪展开了热烈讨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仪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地球的好帮手B.地球仪和地球的形状是一样的,只是大小不同C.地球仪上的地轴是地球上没有的D.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2. 如果让你测量地轴的长度,你认为应该是( )A.12714千米 B.12756千米 C.4万千米 D.12742千米亚洲自然环境复杂,图一为亚洲沿30°N地形剖面图,图二为亚洲沿80°E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3-4题。3. 沿着30°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的海拔低于3000米 B.亚洲高原地形比例最高C.四川盆地比印度河平原海拔低 D.亚洲平原地形西部最广4. 长江中下游平原与西西伯利亚平原相比,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A.纬度低,气温高 B.临近海洋,地势平坦C.人口密度低,人均耕地多 D.季风气候显著,降水变化大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完成下面5-8题。5. 日本位于( )火山地震带上,主要位于( )交界处,多火山、地震。A.地中海--喜马拉雅 B.环太平洋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6.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A.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是整体一块B.板块在不断运动着C.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稳定D.在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或碰撞挤压7. 喜马拉雅山脉由( )形成,红海由( )形成。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 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8. 下列词组中,表示气候的是:( )A.暴风骤雨 B.阴转多云 C.四季如春 D.风和日丽多肉植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个器官肥厚多汁、储存着大量水分。当土壤中水量减少时,多肉植物依托这些储水器官满足并生存需要,等待雨季到来。非洲纳马夸兰地区是世界著名的野生“多内植物王国”。结合下图,完成下面9-10题。9. 滨州小王夏季露天养殖多肉植物,一段时间后多肉植物大都死亡,可能的原因有( )①与纳马夸兰相比,滨州夏季气温过高②与纳马夸兰相比,滨州夏季气温过低③与纳马夸兰相比,滨州夏季降水量多④与纳马夸兰相比,滨州夏季降水量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 若将纳马夸兰多肉植物运往中国,距离最近的海上航线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A.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C.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下表是四个城市的气候数据,据此完成下列11-13题。城市 气候要素 1月 4月 7月 10月 全年甲 气温(℃) 8.9 15.0 27 19.0 17.4降水(mm) 15.4 21 5 44 407乙 气温(℃) 2.4 9.4 18.4 10.4 10.2降水(mm) 52 49 81 64 696丙 气温(℃) 22.5 19.2 12.5 18.3 22.3降水(mm) 136.3 127.7 69.6 88.1 1276.5丁 气温(℃) -4.6 13.1 25.8 12.4 11.5降水(mm) 3 19.4 192.5 24 64411. 表中四个城市,分布在我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2. 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①甲城市有酿酒的有利条件 ②乙城市冬夏都适合穿西装③丙城市位于南半球 ④丁城市树木冬季常绿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3. 读下图,下列国家人口超过1亿且位于东亚的是( )A.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B.印度、印度尼西亚C.尼日利亚、俄罗斯 D.中国、日本读北半球地区图,完成下面14-16题。14. 有关图中乙半岛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等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属于白色人种、讲阿拉伯语 B.主要信仰伊斯兰教C.处于中低纬度,人口分布比较稠密 D.该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15. 甲处(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其适合人类居住的气候条件是( )A.冬冷夏热 B.冬雨夏干 C.终年高温多雨 D.终年温和多雨16. 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上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个地区中,属于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区的是( )A.甲乙 B.乙丁 C.甲丙 D.丙丁民居的特点受自然条件的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读下图完成下列17-19题。17. 受生产方式的影响,便于搬迁,且外形对大风有较强抵御能力的民居是:( )A.冰屋 B.蒙古包 C.吊脚楼 D.窑洞18. 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建在山区的民区是:( )A.冰屋 B.蒙古包 C.吊脚楼 D.窑洞19. 国际上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称之为( )A.“南北之差” B.“南北对话” C.“南南合作” D.“南北合作”答案B 2. A 3. B 4. A 5.BC 6. AC 7. DCC 9. A 10. D 11. D 12. C 13. D 14. C15. D 16. C 17. B 18. C 19. B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