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第三节 重力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第三节 重力 教案

资源简介

7.3重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会使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重力。
(3)知道重力的三要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由实验探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这一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得到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
(3)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重力现象的兴趣和对相关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重力的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社会中的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和道理。
重点难点
难点:引导学生发现物体受到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重点:激发学生探究自然规律的兴趣,通过“猜想——实验——结论”的研究过程,掌握重力的大小G=mg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1.请大家一起欣赏有关瀑布、跳水的两个短片。提出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仔细观察短片,思考原因)。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其它类似现象。学生展开想象,并进行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对重力的认识。
板书: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二、探究发现重力的方向
1.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去探究重力的方向。
①不经任何实验,仅凭印象、凭经验;
②剪断细线,引导学生发现重力方向与小球下落方向的关系;
③引导学生发现重力方向与悬线下垂方向的关系。
2.引导学生发现“竖直”的意义。
3.引导学生发现 “水平”的意义。
4.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各个地区的“竖直向下”。
板书: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活动:请利用手边的工具,你能用多少种方法检验我们的桌面是否水平?
三、探究重力的大小的相关因素
1.引导猜想:重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内容组别 重力大小可能的相关因素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2.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重力的相关因素。
内容组别 m/㎏ G/N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结论
板书:重力的大小G=mg
3.补充说明:g的值随着地理位置、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补充:重心与几何中心重合的条件。
五、信息速递
1、 人类身高受重力的影响;
2、 “神州五号”飞船的相关信息;
3、 万有引力的初步知识。
六、想象
世界失去重力,人类将会怎样?
七、教后反思
1、在研究重力大小问题时,注重在探究过程的引导上给学生更大空间,进行有效调控,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其他猜想;采用有效激励方式,关注困难学生,给予及时辅导。这也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2、关于重力的计算增加适量的开放题、实践题,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会更深一些。 3、学生完成的实验表格和图象应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下,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在学习重力方向教学中,让学生运用知识亲自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检查画框是 否挂正,这样不仅调动学生参与教学之中,使学生感悟到物理是有用的,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注重科学探究,让物理课堂“动”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力。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就应该是我们教学需要努力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