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3重力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3重力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三节 重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3. 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通过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教学准备: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粗细均匀的木棒、方形薄板、木球、投影仪。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情境导入:让学生回想宇航员叔叔在太空舱中飘起的画面,请同学想办法让自己在教室里飘起来。
学生活动:同学很努力的往上跳,可无论怎么努力还是会落到地面。
教师提问:为什么宇航员在太空飞船舱中会飘起来?而在教室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办不到呢?
学生回答:地球有吸引力。
  演示
   (1)将一只木球举到一定的高度让其自由落下。
   (2)把一只木球斜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
   (3)让一只木球在讲台上沿直线运动,滚到讲台边后落向地面,观察其运动路线。
  在演示的几种情况中,球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不论小球的运动状态如何。它最终都落回了地面。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球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球都落回了地面一定是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指向地面的力——重力的知识。
  二、新课学习
  (一)重力的产生
  1. 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想一想、生活中你还看到过什么现像是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产生的。
比如现在流行的蹦极、美丽的瀑布、荡秋千等,还有课前的实验,木球无论怎样运动都最终落到地面,就是受到了重力的作用。
注意:(1)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重力。
(2)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3)生活中常把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简称为物重。
  2.应用
  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你知道重力能为我们做什么吗 盖大楼打地基时,就是把夯举高释放,夯由于受到重力而向下运动就能将地基夯实。跳水运动员走到高高的跳台上向下跳时也是由于受到重力作用才能在完成各种动作后入水。人和各种动物是由于受到了重力的作用才能安然地在地球上生存,如果没有重力,可能就只能像在飞船中的宇航员一样到处漂了。
   (二)重力的方向
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一个装置,
同学们仔细观察两个实验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我们已经了解了一切物体在失去支持时都要落到地面。
  演示
  a.观察拿在手中的小球自由下落的方向。
  b.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观察静止时线的方向。
  小球受重力自由下落时的方向及悬挂的物体受重力作用使悬线下垂的方向便是重力的方向,这一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演示
  a.两条重垂线的方向。它们方向是否相同
  b.重垂线与水平桌面的方向是否垂直
  c.重垂线与斜面的方向是否垂直
两条重垂线的方向平行,重垂线的方向与水平面垂直,与斜面不垂直。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垂直向下
演示
教师拿出一个玻璃杯,水面就是水平的。把玻璃杯倾斜一定角度,水面仍然是水平的。这个面叫水平面。
竖直方向是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重垂线检查我们教室的墙壁是否竖直,窗台及课桌面是否水平。说说你们检查的结果和根据。如果重垂线和墙壁是平行的,说明墙壁竖直,如果重垂线和桌面及窗台是垂直的,则说明桌面和窗台是水平的。
(2)应用
建筑工人之所以用重垂线来检查所砌的墙是否竖直,就是因为重垂线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我们站在地面上,脚朝下,由于重力的作用可以站得很稳,但地球是圆形的,在我们“脚下”的人,好像脚是朝上的,他们也能站得稳,为什么呢
   [想想议议]
如何利用重垂线检查画框是否挂正
  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 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或物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对于他们所处的位置来说都是竖直向下的。因为地球是球形,所以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下”实际都指向了地球的中心,因此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指向“地心”。
指向地心的方向叫“向下”,背离地心的方向就应该叫做“向上”。正因为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们都受到地球指向地心的重力作用,所以各个地方的人们都能安然无恙地生活在地球表面。
(三)重力的大小
学生活动
a. 用手分别拿起一支笔、一本书,你的手感觉有什么不同?
b. 提一空桶,提一桶水,你的手感觉有什么不同?
学生体会
一个重一个轻
教师总结
感觉到一个重一个轻也就是说重力是有大小的。现在我们来一起研究重力的大小
  1.重力的大小
同学们可以先大胆猜想一下物体的重力和什么有关?然后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交流实验的情况。
进行实验探究,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设计实验
D.收集证据
E.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判断方法:(1)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根据实验结果,我们知道每一次测出的重力与其对应质量的比值基本上是一个不变的值(定值),这个比值大约是9.8。实验结果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我们用G表示重力,g表示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同学们实验的结论就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请大家自己表示出来,并想一想单位是什么。
g的单位可根据重力G(N)和质量m(kg)的单位得出:g=9.8 N/kg。
在使用公式计算时,质量(m)的单位必须用kg。重力(G)的单位必须用N。粗略计算时,g的值可取10 N/kg。
[想想议议]
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随物体的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那么重力呢?
教师点拨:科学研究表明,g会随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G也会改变。
  2.练习
  练习1.一块钢锭的品质是4t,计算它所受到的重力。
  =4×1000kg×9.8 N/kg=39200N
  注意:质量的单位必须用kg。
  练习2.质量是50g的鸡蛋,重是多少牛(取g=10 N/kg)
  =50÷1000kg×10 N/kg=0.5N
  注意:质量的单位必须用kg。
  练习3.根据自己的体重,估算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通常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质量称为重量,同学们应注意区别。
  三、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曲线图做出来。
通过我们研究发现,重力和质量成正比,用来计算大小,
g=9.8 N/kg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四、板书设计
重力
1、重力的产生: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重力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G=mg g=9.8N/Kg
3、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垂线的应用:检查墙面是否竖直,窗台是否水平。
【教学反思】
1、利用学生探究来完成重力大小的教学,好处有两个:一是使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地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究,体现自主性原则;二是再次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对于重力方向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遵循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方法。重垂线、水平仪是重力方向的重要应用,对它们的学习,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