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上1.1.4生物学的研究工具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济南版七年级上1.1.4生物学的研究工具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济南版七年级上1.1.4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一、选择题(共12题)
使用光学显微镜时,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A.新鲜的 B.干燥的 C.完整的 D.薄而透明的
使用显微镜时,下列对光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①转动反光镜,从目镜内可以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转动遮光器,选择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
使用显微镜实验中,当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
A.目镜 B.物镜 C.粗准焦螺旋 D.玻片标本
下列实验仪器中,一般进行加热实验不需要用到的是
A. B.
C. D.
在显微镜下要把图甲视野里观察到的图象转为图乙,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光圈
③转动细准焦螺旋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装片
A.① ② ③ ④ B.⑤ ③ ② ④
C.⑤ ① ② ④ D.⑤ ④ ② ③
如图中,甲是小刚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若要观察到乙图所示的物象,他应该怎样做?
A.换用较高倍数的目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
C.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D.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如图是显微镜的部分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A.① ② ③ ④ B.① ③ ② ④
C.③ ① ② ④ D.③ ① ④ ②
如图是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看到的物像,从图一转变成图二的操作是
A.换高倍物镜 B.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C.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D.调节光圈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都都未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则可以判定污点在
A.玻片上 B.目镜上 C.物镜上 D.反光镜上
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物镜都不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那么可以断定污点在
A.目镜上 B.物镜上 C.玻片标本上 D.反光镜上
遮光器上光圈的作用是
A.调节焦距 B.调节光亮度
C.调节光线角度 D.调节图象清晰度
在显微镜下观察写在纸片上的“”字母时,物像是
A. B. C. D.
二、综合题(共4题)
在观察蚕豆叶下表皮实验时,王刚同学用显微镜先后在视野中看到了下列不同的物像效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 显微镜结构中, 的名称是 的名称是 。
(2) 王刚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效果由甲变成乙,他应将装片向 移动。
(3) 观察效果由乙变成丙,他应该转动 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但换成高倍物镜后,王刚发现,视野变暗了,这时他应该转动遮光器选择大光圈,同时转动反光镜选择 面镜。
(4) 观察效果由丙到丁,他应调节显微镜的 (填图中序号)
甲图为显微镜的结构简图。某同学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先后看到了乙图中的三个视野。请回答问题:
(1) 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为保证光路畅通,需转动甲图中的 (填序号)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焦时,先双手转动[ ] 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最低,此时眼睛应从侧面看着[ ] ;再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看到物像,继续微调至清晰。
(2) 从乙图中的视野 到视野 ,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选填下列字母序号);从视野 到视野 ,除需调节甲图结构 外,还可能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选填下列字母序号)。
A.向左移动装片
B.向右移动装片
C.调节甲图结构
D.调节甲图结构
(3) 比较视野 和视野 ,其中细胞放大倍数较多的是 ,同样光源下视野相对较暗的是 。
请根据以下显微镜实验回答。
(1) 在对光过程中,转动[③] ,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2) 在观察过程中,若要使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从上方移至中央,则玻片标本应向 移动。
(3) 观察草履虫时,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⑤] 准焦螺旋。若选用目镜 、物镜 的镜头组合,则此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
请根据如图显微镜图示,观察回答下列问题:(在“[ ]”内填数字,在横线上填结构名称或选择)。
(1) 写出下列结构名称:[ ] 。若光线较暗时,应该使用[ ] 的凹面。
(2) 在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数量比高倍镜下的要 (多或少)。
(3) 转动旋钮[ ] 能够使物像更清晰。
(4) 使用显微镜对光的程序是 。
①选遮光器上的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
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呈雪白色的视野
A.① ② ③ ④
B.② ① ③ ④
C.③ ④ ② ①
D.③ ② ① ④
答案
一、选择题(共12题)
1. 【答案】D
【解析】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使用光学显微镜时”,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这是因为光线能透过材料,故D正确。
故选D。
2. 【答案】B
【解析】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对光的正确步骤是: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转动遮光器,使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①左眼注视目境,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能看到自亮的视野。
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②③①。
3. 【答案】B
【解析】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只注视目镜,我们看到不物镜的位置,就容易让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所以在镜筒下降时我们要注视物镜防止其压碎玻片标本。而观察寻找物像时,是在镜筒上升的过程中进行的。
故选B。
4. 【答案】D
【解析】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都是进行加热实验经常用到的一种加热仪器,量筒是一种量取液体的器材,故D正确。
5. 【答案】D
【解析】从图甲转为图乙即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进行观察,其步骤是: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 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 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因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⑤ ④ ② ③。
故选D。
6. 【答案】C
【解析】由于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像,甲是小刚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中所观察到的物像居于右上方,标本应位于视野的左下方,而移动物像实际上是通过移动标本实现的,所以需要将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动,才能观察到乙图所示的物象。
7. 【答案】C
【解析】显微镜的操作使用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和观察等步骤;图中①为安放标本、②为镜筒下降、③为对光、④为镜筒上升寻找物像,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③ ① ② ④。
故选C。
8. 【答案】B
【解析】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装片,发现图一物像处于视野的右下方,为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
9. 【答案】C
【解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都未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表明污点不在目镜和玻片标本,则可以判定污点在物镜上,故C正确。
10. 【答案】C
【解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标本。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玻片标本,污点移动就在玻片标本,不动就不在玻片标本;如果不在目镜和玻片标本,那就一定在物镜上。题干中:转动目镜和物镜都不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动,说明污点一定在玻片标本上。
故选择C选项。
11. 【答案】B
12. 【答案】D
【解析】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左右颠倒、上下颠倒,把字母 放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图象是 。
二、综合题(共4题)
13. 【答案】
(1) 目镜;物镜
(2) 右下方
(3) 转换器;凹
(4)
【解析】
(1) 图中显微镜结构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 ]目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物镜。
(2) 显微镜下形成的物像是一个放大的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中央,使在视野的右下方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就要向左上方移动物像,应该把临时装片向下方移动,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所以王刚在试验中,观察到效果由甲变乙,他应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3) 观察效果由乙变成丙物像放大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了,目镜没有变化,物镜放大倍数应增大,他应该转动转换器,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但换成髙倍物镜后,视野变暗了。显微镜的反光镜有两个面,一个是平面镜只能反光,不能聚光,一个是凹面镜既能反光又能聚光,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光线较弱时,使用较大的光圈和反光镜的凹面镜聚光;光线较强时,使用较小的光圈和反光镜的平面镜聚光。这时他应转动遮光器选择大光圈,同时转动反光镜选择凹面镜。
(4) 升降镜筒的结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使用镜筒升降的幅度大,通过调节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细准焦螺旋使镜筒的升降幅度小,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镜更清楚。要使观察效果由丙变为丁,物像变得清楚了,他应调节显微镜[ ]细准焦螺旋。
14. 【答案】
(1) ;;粗准焦螺旋;;物境
(2) A;D
(3) ;
【解析】
(1) 为转换器, 为载物台, 为光圈, 为目镜, 为粗准焦螺旋, 为细准焦螺旋, 为镜臂。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为保证光路畅通,需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焦时,先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最低,此时眼睛应从侧面看着物镜,目的是避免物镜压破玻片标本,再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看到物像,继续微调至清晰。
(2) 显微镜是呈倒立放大的虚像,应“哪偏往哪移”从乙图中的视野 到视野 ,应向左移动装片,从视野 到视野 ,除需调节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进行观察,转换成高倍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清晰。
(3) 比较视野 和视野 , 视野为高倍镜,其中细胞放大倍数较多的是 ,因为由低倍镜换高倍镜时镜头离标本的距离变得近了,所以能够看到的标本的面积也变小了而标本的总亮度(透射的总光量不变),即单位面积透射的总光量不变,所以面积变小则进入镜头的总光量变少视野就会变暗,同样光源下视野相对较暗的是 。
15. 【答案】
(1) 反光镜
(2) 上方
(3) 细;
【解析】
(1) 对光时,要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选择合适的光圈,用手翻转反光镜,对向光源,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2) 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动正中央的话,玻片标本应往上方移动,物像才能向下方移动到达视野中央。
(3) 细准焦螺旋的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岀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观察草履虫时,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 目镜放大倍数 (倍)。
16. 【答案】
(1) ;转化器;;反光镜
(2) 多
(3) ;细准焦螺旋
(4) B
【解析】
(1) 转换器,上面装有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凹面镜对光线具有汇聚作用,所以若光线较暗时,应该使用 反光镜的凹面镜。
(2)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少、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越小;所以在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数量比高倍镜下的要多。
(3) 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岀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象清晰,换上高倍镜后物象模糊,此时应该调节 细准焦螺旋。
(4) 使用显微镜对光的正确顺序是:②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对准通光孔,①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故B正确;
故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