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各单位间的换算;(2)会用适当的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3)能区分误差和错误,会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2.科学思维能够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教学难点: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三、教学分析学生初学物理,充满好奇,应该好好保护这个好奇心,变成学习兴趣。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创设情景:实验演示:学生观察课件上的两个长度面积大小图,并判断是否相等。再让学生用尺子在课本上进行测量,并与观察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测量的重要性。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长度的测量。一、国际单位制:请同学们目测一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它们的长短。要进行测量,就要有一个人们公认的测量标准,也就是测量单位。学生阅读教材,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及它们的一些常用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学生讨论交流后,会注意到大家选取的标准五花八门,比较起来很不方便,使他们体会到制定公认标准的必要性——引出单位。【活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小活动:让学生了解身上的尺,认识几个单位1m1dm 1cm1mm有多长估测身体某些部位的长度:如:一个指甲盖的长度,手掌的长度,一拃的长度,自己的身高,一步的距离等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现在请各组同学分别用自己准备的刻度尺测量一下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长度a/cm宽度b/cm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值为了使测量的结果准确,每个小组是怎样做的 请各个小组发表意见:各个小组在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1)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2)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3)为了测量更准确,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测试】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使用前首先应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时:a.应将刻度尺的零刻度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有刻度线的一端要__________________ 被测物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b.在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 ,估读时只允许估读到_____;c.记录测量结果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作业】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小云同学在一次测量木块长度时,用量把尺子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则以下测量结果中最接近木块真实值的是 )A 3.2cmB 3.25cmC 3.00cmD 3.5cm2、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值测得同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A. 171.2mm B. 1.712dm C.0.1712km D.0.1712m环节四:小结作业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