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第十六章 电磁铁与自动控制16.2 奥斯特的发现沪粤版 物理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用实验证明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是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并且揭示了电与磁是紧密联系的。这一发现轰动了当时科学界。科学家们基于这种想法,一次又一次寻找电与磁的关系。课堂导入活动1:观察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断电指针向里指针向外观察思考1、当导线通电时,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2、断电后,有什么现象?3、改变电流方向后,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通电时,小磁针发生了偏转,小磁针重新指回到南北方向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着磁场。小磁针偏转方向与原偏转方向相反,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一、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跟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着_______。磁场且磁场方向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方向有关。实验结论1.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首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是( )A.安培 B.焦耳 C.法拉第 D.奥斯特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物理学发展史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B.我国宋代学者沈括是世界上最早记述磁偏角的人C.托里拆利最早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D.牛顿用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DD当堂练习3.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下列关于奥斯特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时导线必须沿南北方向放置B.小磁针发生偏转后S极的指向为该点磁场的方向C.小磁针发生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无关D.切断电源后小磁针不会回到原位A4.(双选)如图所示是奥斯特实验的示意图,以下关于奥斯特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B.移去小磁针后,通电导线周围磁场消失C.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体周围磁场分布相似D.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AD用导线在圆柱形空心筒上绕成螺纹状线圈,叫螺线管。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活动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相似电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场很_______,其磁场的极性与螺线管中________的方向有关。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NSSN三、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例1:判断螺线管的N、S极例2:判断电源的正负极例3:画出螺线管线圈的绕法当堂练习例1:判断螺线管的N、S极1.请在题1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以及磁感线的方向。2.如题2图所示,小磁针静止在通电螺线管右侧。标出小磁针的N极并在虚线上用箭头标出磁感线方向。题1图题2图3.根据题3图中通电螺线管的S极,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小磁针的N极,并在括号内标出电源的正负极。4.根据题4图中处于平衡状态的小磁针的极性判断电源正、负极的位置。题3图题4图例2:判断电源的正负极5.螺线管通电后,管内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如题5图所示。请画出螺线管的绕线并画出一条内外封闭的磁感线。6.放在通电螺线管附近的小磁针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如题6图所示,请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S极,并画出螺线管的绕法,用箭头标出通电螺线管导线中的电流方向题5图题6图例3:画出螺线管线圈的绕法1、首次发现电与磁之间有联系的物理学家是奥斯特,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类似,磁场方向与通过的电流方向有关。3、右手螺旋定则:右手四指与电流方向一致,拇指所指方向与磁场方向一致。课堂小结书本12页:1-3题课后作业1.下列哪位科学家首先揭示电与磁的关系( )A.奥斯特 B.焦耳 C.法拉第 D.安培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会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B.用撒铁屑的方法可以判断条形磁铁N极位置C.磁场是客观存在的,它是由真实磁感线组成的D.位于磁场中可自由转动的小磁针静止时,S极所指的方向即为该点的磁场方向AA练习巩固3.如图所示,电磁铁左侧的C为条形磁铁,右端的D为软铁,A、B是电源两极。则( )A.若A为电源的负极,则C、D都被吸引B.若A为电源的正极,则C、D都被排斥C.若B为电源的负极,则C、D都被吸引D.若B为电源的正极,则C被排斥、D被吸引A4.如图所示,小磁针静止在螺线管附近,闭合开关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N极B.通电螺线管外A点磁场的方向向右C.小磁针N极指向左D.小磁针S极指向左D5.标出螺线管中的N、S极,并标出磁感线的方向。6.如图,根据小磁针(黑色那一段表示N极)静止时的指向标出螺线管中的线圈的电流方向(用箭头表示)。题5图题6图7.电路中电流通过时,螺线管周围的小磁针静止如下图所示,根据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和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标明通电螺线管的N极并画出螺线管的绕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