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滑轮第一课时(共15张PPT)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2滑轮第一课时(共15张PPT)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11.2滑轮(第一课时)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提出问题:
旗杆顶部上的滑轮
学校里升国旗,升旗手站在地上,却可以把国旗升上去,用了什么神秘的装置呢。
这个神秘的装置就是滑轮。
滑轮和杠杆一样,都属于机械,来完成很多事情。
认识滑轮:
观察桌上的滑轮,指出它的轴、轮、凹槽
动滑轮和动滑轮
使用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即为定滑轮
问题:利用一个滑轮有几种方法可以把重物提起来?
使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的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
定滑轮的特点:
学生实验:
1、如图所示,组装定滑轮,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上升,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实验,记录数据于表格中。
发现:
1、使用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即为定滑轮
2、使用定滑轮时,F=G,不省力,也不费力
3、物体向上移动,却在绳端施加了向下的力,即使用动滑轮改变了施力的方向。
3、用刻度尺量出物体上升的高度h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
4、物体移动的距离即为绳端移动的距离,即s=h
定滑轮的特点:
将一个等臂杠杆中间加宽,使之变成一个绕中心轴转动的圆轮,
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G
F
即:F=G (不省力,也不费力,但改变了施力的方向)
s=h (s是绳子移动的距离,h是物体上升的距离。)
定滑轮的特点:
F
画出定滑轮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
o
l 2
l 1
L1=L2=r
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若改变拉力F的方向,
动力臂L1始终是圆的半径,和阻力臂相等。
F1
F2
F3
定滑轮:力的大小与方向无关
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实验:
1、测出钩码和动滑轮的总重力,如图组装滑轮,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匀速上升,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实验,测得数据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3、用刻度尺量出物体上升的高度h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
发现:
1、使用时,轴的位置随物体一起运动,即为动滑轮
2、使用动滑轮时,F3、物体和绳端移动的方向一致;
4、绳端移动距离S是钩码上升高度h的2倍,即s=2h
动滑轮的实质:
画出定滑轮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
O
l1
l2
动滑轮相当于一根杠杆,动力臂l1是轮直径、阻力臂l2是轮半径,即L1=2L2
动滑轮的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 即L1=2L2
F=G/2 (不考虑动滑轮的重,绳重和摩擦)
F=1/2(G+G动) (不考虑绳重和摩擦)
s=2h
动滑轮的特点
改变拉力的方向,对拉力大小有影响吗?
拉力方向改变时,力臂也跟着变化,变短了,所以拉力变大。
动滑轮:力的大小与方向有关
使用动滑轮时,在竖直方向匀速拉动
定滑轮和动滑轮
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水平拉动物体:
定滑轮使用时,不省力,但能改变拉力的方向
F=f s=h
动滑轮使用时,省一半力,费2倍距离
F=1/2f s=2h
s:绳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移动的距离
课堂练习
1、用如图所示的滑轮将重3 N的物体A匀速提升10 cm,如果动滑轮的重为1 N,忽略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拉力F=1.5 N
B. 拉力F=2 N
C. 绳子向上移动的距离为10 cm
D. 绳子向上移动的距离为5 cm
2. 用定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所用拉力的方向如图所示,
不计摩擦,比较拉力F1、F2、F3的大小( )
A. F1>F2>F3   B. F1=F2=F3
C. F1F3>F1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在下图中,物体 A 重为 G,在拉力 F 的作用下,物体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f,则人对绳的拉力 F 的大小等于(  )
A. 0.5G
B. 2G
C. 0.5f
D. 2f
课堂练习:
如图所示,物体重力为20牛,在力F作用下,以0.5米/秒的速度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牛,不计滑轮重力以及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则F=______牛。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______米/秒。则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fA=______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