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地球上的大气——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四 地球上的大气——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1084580011722100专题四 地球上的大气
考点12 大气受热过程(1—6)
考点13 热力环流与风(7—12)
考点14 时全球性大气环流(13—16)
考点15 锋面与天气(25)
考点16 高、低压系统与天气(17—20、26)
考点17 气候类型分布、特征和成因(19—24、26、27)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读北半球1月和7月下层大气气温(℃)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对流层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升高 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C.顶部极地气温比热带地区低 D.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
2.在平流层底部,冬季最高气温出现的区域为(???)
A.0°~10°N B.40°N~60°N C.70°N~90°N D.60°N~80°N
3.对流层上部气温的垂直递减率远比下部高的主要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运动 C.地面状况 D.热量来源和空气密度
易贡盆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北缘,是一个宽阔的河谷盆地,谷口狭窄,谷坡陡峻,谷底海拔2000米左右,研究人员观测到谷坡上有明显的风,受其影响,谷底夜间形成逆温层。喜马拉雅山区海拔1900~2300米处广泛分布有亚热带半常绿阔叶林,但该植被在易贡盆地分布存在非地带性特征。左图示意易贡盆地地形状况,右图示意易贡盆地1月、7月气温随海拔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图中,对易页盆地山坡风向,绘制正确的是(???)
A. B.
C. D.
5.研究人员发现冬季谷内逆温层更厚,因为(???)
A.冷空气强大 B.太阳高度小 C.夜晚更长 D.大气干燥
6.推测易贡盆地亚热带半常绿阔叶林分布(???)
A.上限海拔更低,范围更小 B.上限海拔更低,范围更大
C.上限海拔更高,范围更小 D.上限海拔更高,范围更大
受城市化影响,市区平均气温一般会明显高于郊区,这种局地市区增温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香港天文台近年研究显示,香港市区平均气温上升速度快于郊区。图示意香港市区气象站和郊区气象站多年平均气温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导致香港市区平均气温上升速度快于郊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人口快速增加 B.全球气候变暖
C.高密度城市的发展 D.农田面积扩大
8.香港“城市热岛效应”最显著的时段为( )
A.5时~7时 B.13时~15时 C.17时~19时 D.23时~次日1时
热岛强度指的是热岛效应中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下图为我国某市不同时间热岛强度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有关该市热岛强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夏秋季节,白天热岛强度均大于夜间 B.冬春两季,夜间热岛强度都是大于白天
C.夜间热岛强度以春季最强,夏季最弱 D.2017年较?2014年,热岛强度有所下降
10.该市热岛强度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节能意识的不断提高 B.城市绿地面积比例增加
C.农村机动车数量增加较快 D.农村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巴伦支海风力资源十分丰富。下图示意巴伦支海及周边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巴伦支海的主导风向是(???)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12.巴伦支海冬季风力更强的原因是(???)
A.洋流流经,增强风力 B.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
C.海面封冻,摩擦力小 D.喇叭形开口,狭管效应
副热带急流是对流层上层强而窄的高速气流带。副热带天气系统是在动力成因下形成的深厚系统,其高层和低层气流方向和气压性质相似。研究表明,夏季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会导致中亚降水增加。下图示意夏季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时的局部环流形势(H表示高气压中心,L表示低气压中心)。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3.夏季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时,印度半岛( )
A.东南季风增强 B.西南季风减弱 C.东北季风增强 D.西北季风减弱
14.夏季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导致中亚降水增加,主要是由于( )
①阿拉伯海的水汽输送量增大
②太平洋的水汽输送量增大
③中心气流上升
④中心气流下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6.①处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 )
A.下沉,干热 B.上升,湿热
C.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 D.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
2021年我国国庆节期间,潍坊市经历了一场天气变化,下图示意潍坊市该时期的气象要素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与4日相比,7日( )
A.出现冻害 B.风速更大 C.大气逆辐射强 D.气温日较差大
18.国庆节期间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及其可能带来的天气现象是( )
A.暖锋,绵绵细雨天气 B.冷锋,大风沙尘天气
C.气旋,大雾天气 D.反气旋,冻雨天气
2019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在浙江象山到苍南一带沿海登陆。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一度达17级以上,成为浙江历史上登陆最强的台风之一。下图示意“利奇马”台风实移动路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台风“利奇马”北上过境台北附近,对台北风向预报可信的是(???)
A.西北风偏转为东南风 B.东北风偏转为东南风
C.西北风偏转为西南风 D.南风偏转为北风
20.该天气系统(???)
A.引发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 B.四周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中心气压最低,风力最强 D.移动路径可用遥感监测
读图(图中河流都是北岸冲刷严重),读图回答1~2题。

21.甲、乙、丙三图所在的半球及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甲位于北半球,属于地中海气候
B.乙位于南半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C.丙位于南半球,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D.乙、丙分别是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
22.当丙图中湖面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B.乙地盛行西北风
C.丙地盛行西北风 D.乙地高温多雨
也门索科特拉岛上有一种独特树种,树液或树脂呈深红色,类似血液,因此被称为龙血树,其枝叶上翘,树冠茂密,像一把雨伞(图1)。图2为当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索科特拉岛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4.龙血树的奇特形态,可以( )
A.适应湿热的气候特点 B.收集雨水,减少蒸腾
C.增加接受光照的面积 D.抵御强烈的风沙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当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锋面,然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另一个锋面,即形成锢囚锋。每年4—6月,我国华南沿海地区易受到华南锢囚锋的影响。当第一条锋面南下到达华南沿海地区,冷气团逐渐变性,锋面也稳定少动,当第二条冷锋南下,两者相遇形成华南锢囚锋。下图为某年5月16日8时华南地区锋面示意图,锋线将图示地区分为Ⅰ、Ⅱ、Ⅲ三个区域。

(1)比较Ⅰ、Ⅱ、Ⅲ三个区域气流的性质,并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用“”和“”标出冷锋和锢囚锋。(5分)
(2)分析每年4—6月锋面南下到华南沿海地区时稳定少动的原因。(6分)
(3)分析图示天气系统影响下L处的降水特点及原因。(7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连续5日平均气温低于10℃为气象意义上的入冬。多年入冬时间北京为11月上旬、杭州为11月下的、长春为10月中旬。
材料二:如图为2021年1月初世界某区域海平面附近等压线分布图。

(1)按气流状况甲地受 ______(填天气系统)控制、按气压分布状况乙地受 ______(填天气系统)控制,比较甲乙两地气流垂直运动的差异。(6分)
(2)从气温、气压、风力、风向、阴晴状况角度,比较丙丁两地此时的天气状况差异。(4分)
(3)从杭州、北京、长春三地获得太阳辐射的角度,分析三地入冬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海南岛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在23℃以上,最冷月均温一般在10℃以上。海南岛降水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年降水量较大,一些迎风的海岸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mm,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冬季吹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吹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和西南风,降水集中。近几年,在海南买房居住的外地人越来越多,他们一般选择购买海南岛西部和南部的房子。下图为海南岛干湿状况分布示意图。

(1)分析海南岛夏季风的形成原因。(6分)
(2)指出海南岛干湿状况分布的区域差异,并分析原因。(8分)
(3)外来人口在海南岛购房很少选择东北部而多选择西部和南部,试从气候角度说明依据。(6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图中横坐标表示纬度和月份,左侧纵坐标表示高度,右侧纵坐标表示温度,从图中可看出,对流层气温分布规律是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顶部极地气温比热带地区高;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答案:B
解析:北半球1月表示冬季,由图中可看出平流层底部40°N~60°N处气温最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答案:D
解析:对流层热量来源于近地面,因此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越弱,气温下降的越快,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中的山谷风。结合所学知识,白天山坡受热快,气流上升,谷地受热慢,气流下沉;夜晚谷地散热慢,谷地热气流上升,山坡气流下沉;结合图示信息,B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故选B。
5.答案:C
解析:逆温是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上升的现象。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易贡盆地的逆温是地形造成的逆温:由于山坡散热快,近地面气温较低,空气下沉,相对较冷的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气温的倒置现象。地形逆温主要发生在夜晚。由于该地位于北半球,冬季昼短夜长,夏季昼长夜短,因此,逆温现象冬季比其它季节更为显著,逆温层也更厚,C正确。当地是盆地,四周高大的山地对冷空气阻挡作用强,A错误;当地不管什么季节夜晚太阳高度均小于零,B错误;与大气的干湿状况关系小,D错误。故选C。
6.答案:D
解析:亚热带半常绿阔叶林分布应该在气温0℃以上的地区。结合材料信息“喜马拉雅山区海拔1900~2300米处广泛分布有亚热带半常绿阔叶林”,当地位于北半球,1月气温低于7月气温,而图示信息在1月2000米的气温约3℃、2600米的气温在5℃左右,因此可推出常绿阔叶林分布上限海拔更高,范围更大,D正确;其余选项可排除。故选D。
7.答案:C
解析:香港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极高,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极其有限,城市人口增加不会出现快速增长,A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市区和郊区同时增温,不会出现差异性增温,B错误;香港人口众多,但土地相对有限,城市高密度发展,导致市区生产生活排放的废热量非常集中,使得香港市区平均气温上升速度快于郊区,C正确;香港人多地少,经济发达,土地有限,农田面积极小,城市化占用土地十分紧张,农田面积不会扩大,D错误。故选C。
8.答案:A
解析:根据题中城市热岛效应的概念可知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弱与城郊之间的温差密切相关,城郊之间的温差越大,城市热岛效应越强,读图可知在一天中5时~7时市区和郊区的温差最大,所以这段时间的“城市热岛效应”最显著,A正确;其他选项中的时段的温差都不如5时~7时的大,B、C、D错误。故选A。
9.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2015年秋季,白天热岛强度小于夜间,A错误;春季,夜间热岛强度小于白天,B错误;夜间热岛强度以春季最强,秋季最弱,C错误;2017年较2014年,热岛强度有所下降,D正确。故选D。
10.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2017年较2014年,热岛强度有所下降,而城市绿地面积比例增加,有利于减轻热岛强度,B正确;节能意识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城市热源减少,A错误;热岛效应与城市关系更密切,故农村的变化不是主要原因,C、D错误。故选B。
11.答案:C
解析:读图分析,巴伦支海位于北极圈以内,终年受极地东风带控制,风向为东北风,C正确。故选C。
12.答案:B
解析:影响风力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冬季太阳辐射南北差异大,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因此冬季风力更强,B正确;洋流对风力的影响不大,A错误;海面封冻,摩擦力小,有利于增大风力,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C错误;喇叭形开口,狭管效应,对风力的影响冬夏季节一样,D错误。故选B。
1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副热带天气系统高层和低层气流方向和气压性质相似。读图可知,夏季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时,西南季风影响范围变小,西南季风应减弱,B正确。故选B。
14.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夏季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时,中亚形成低气压中心,气流上升;副热带天气系统高层和低层气流方向和气压性质相似,盛行西南风,阿拉伯海的水汽输送量增大,①③正确,②④错误,A正确。故选A。
15.答案:D
解析:根据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确定,①为赤道低压带,②为副热带高压带,③为盛行西风带。图中显示②(副热带高压带)整体南移,说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为冬季,D正确。故选D。
16.答案:B
解析:①为赤道低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性质湿热,B正确。故选B。
17.答案:D
解析:与4日比,7日天气较晴朗,云层较薄,气温日较差更大,大气逆辐射较弱,D正确,C错误;结合图示风速信息可知,7日风速较4日小,B错误;读图,7日气温在10℃以上,不会出现冻害,A错误。故选D。
18.答案:B
解析:读图,该天气系统导致石家庄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在4日出现短时间且强度较大的降水天气,符合冷锋过境的特点,冷锋锋前暖气团水汽少,则不会形成降水,形成大风沙尘天气,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9.答案:C
解析:当台风中心位于台北以东洋面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影响,台北为西北风,当台风中心运动到台北以北时,在三个力的作用下,该地为西南风,C正确。故选C。
20.答案:D
解析:台风带来强降水,会诱发滑坡灾害,但是赤潮属于海洋污染,与台风关系不大,A错误;台风四周气流为逆时针方向,B错误;台风中心气压低,但是以垂直运动为主,风力小,C错误;台风移动路径可用遥感监测,D正确。故选D。
21.答案:D
解析:根据等高线特征可知,甲河是自西向东流,北岸侵蚀说明是南半球;乙河是自东向西流,北岸侵蚀是北半球,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该地是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丙河是自东向西流,北岸侵蚀是北半球,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D正确。故选D。
22.答案:B
解析:丙图中湖面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时候,就是该地降水最丰富季节,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B正确。故选B。
23.答案:D
解析:(1)根据图文材料可知,该地位于也门,终年高温,全年降水稀少,11月和12月降水略多,因此该地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D正确。故选D。
24.答案:B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终年炎热干燥,龙血树枝叶上翘,树冠茂密,像一把雨伞,主要是为了收集雨水,增大树冠面积,遮挡阳光,减少蒸腾,适应当地光照强烈、气候干旱的自然环境,B正确。故选B。
25.答案:(1)Ⅲ区域气流是暖湿气流,Ⅱ区域气流是冷湿气流,Ⅰ区域气流是冷干气流。(3分)绘图如下。
(2分)
(2)随着纬度降低,南下的冷气团逐渐升温,锋面势力减弱;经过南岭、两广丘陵,受地形阻挡,风速减慢;该时期北上暖气流受南下冷气团阻挡,大尺度环流较稳定。(6分)
(3)特点:多暴雨且时间长。(1分)原因:三支气流辐合抬升形成锋面气旋,上升气流强烈;Ⅱ、Ⅲ区域的气流湿润,水汽充足;锋面稳定少动,雨带停留时间长。(6分)
解析:(1)读图可知,Ⅲ区域的气流为从南海和北部湾地区吹来的暖湿气流,Ⅱ区域的气流为从东北方向吹来的冷气流,因此在Ⅱ、Ⅲ区域的交界处画出向南运动的冷锋;Ⅰ区域的气流为从蒙古—西伯利亚吹来的寒冷干燥的气流,Ⅱ区域气流虽然也来自北方,但从海洋上挟带有一定水汽,相对暖湿,因此在Ⅰ、Ⅱ区域的交界处画出向东南方向运动的冷锋;锢囚锋是当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锋面,然后其中一个锋面追上另一个锋面形成的,因此在西侧画出锢囚锋。
(2)冷锋稳定少动,说明冷锋减弱。从内因看,由于纬度降低,冷气团升温变性,冷、暖气团之间大气性质差异减小;从外因看,华南地区多山地、丘陵,对冷锋起到阻挡作用;另外该时期大尺度环流形势较稳定,也有一定的影响。
(3)由第(1)问分析可知,Ⅱ、Ⅲ区域的气流湿润,带来充足的水汽;三支气流辐合抬升,形成强烈的锋面气旋;由于锋面稳定少动,雨带停留时间长,暴雨时间长。
26.答案:(1)反气旋;低气压;甲地为下沉气流,乙地为上升气流。(6分)
(2)丙地多阴雨(或雨雪)、气温低、气压低、风力大、风向西北风;丁地天气晴朗,气温高,气压高,风力小,风向为西南风。(4分)
(3)冬半年,从杭州向北到长春由于纬度升高,白昼时间变短、正午太阳高度减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大气获得的热量减少,气温更低,所以入冬时间依次提前。(4分)
解析:(1)读图,就气流状况而言,甲地地处高压中心,为反气旋,垂直方向上为下沉气流;乙地就气压状况而言,乙地地处低压中心,垂直方向上为上升气流。
(2)读图,丙地位于冷锋锋后,多阴雨,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等压线密,风力大,北部气压高,风向为西北风;相对于丙地,丁地受单一暖气控制,气温高,天气晴朗,气压数值较丙地高,等压线较乙地稀疏,风力较小,南部气压高,风向为西南风。
(3)根据材料可知,长春、北京、杭州入冬时间逐渐提前,主要原因包括: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光照时间短;纬度高,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
27.答案:(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海南岛东南侧的广阔海域气压较高,海南岛及其附近区域陆地气压较低,风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形成东南季风;海南岛的西南季风则是由于夏季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6分)
(2)差异:海南岛具有东湿西干的整体特征。(2分)原因:东部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山地抬升作用影响明显,且常有台风登陆,降水较多,为湿润区;西部受西南季风影响的时间相对较短,且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为雨影区,降水较少。(6分)
(3)海南岛地处低纬度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为避寒胜地;海南岛东北部气候较湿润,湿热的气候不适宜居住;海南岛西部和南部冬季气候温暖,且降水较少,阳光充足,适宜居住。(6分)
解析:(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海南岛及其附近区域陆地增温快,温度高,形成一个热低压;海南岛东南侧的广阔海域,增温慢,气压较高,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东南季风。海南岛的西南季风的形成: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南季风。
(2)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海南岛干湿状况总体呈现出东湿西干的分布状况。海南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东部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显著,带来丰富的降水,夏秋季节多台风登陆,降水多,所以东部为湿润区;西部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夏秋受台风影响小,虽然会受西南季风影响,但影响时间较短,所以西部以半干旱半湿润为主。
(3)外来人口在海南岛购房的主要目的是避寒,享受海南岛独特的气候,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在23℃以上,最冷月均温一般在10℃以上,为避寒胜地。根据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可知,东北部降水丰富,为湿润区,湿热的气候不适宜居住;而西部和南部冬季气候温暖,且降水较少,西部为干旱区为主,南部为半干旱半湿润区,阳光充足,适合居住,特别适合冬季避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