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师 班级 教学日期 2023.08.07课题名称 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课型 新授课课程标准 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材分析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是人教版的必修 4 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第二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 本框教学内容是高二教材,高二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已经具有基本科学理论知识和道德素养,自我意识和独立性日益增强,具有基本的价值观念,开始理性地思考社会和人生的重大问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社会阅历浅,生活经验少。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科学精神: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 公共参与: 正确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文化交流互鉴的途径和意义。教学难点 难点: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板书设计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儒家学说曾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对他著名的“单子论”产生过影响代欧洲的一些文化名人,如伏尔泰、歌德、雨果,都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汲取过营养。儒本是中国的学问,但也早已走向世界,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文化交流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学生思考 回答: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儒家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能够实现不同又化的交流、借鉴,促进文化的发展。讲授新课 环节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观看视频:《丝路上的文化交流史》 教师提示: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因交流而多彩。 探究与分享 在30余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104场,与境外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意向书、备忘录 94 项,发起成立丝绸之路考古联盟、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搭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交流合作平台……2022年10月25日,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了解到,十年来,陕西文物交流合作工作以“创建对外交流合作一流高地”为目标,主动担当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责任取得实效,在提升文物国际传播效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环节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观看视频:《国礼沈绣穿越百年的故事》 沈绣又名仿真绣,美术绣,是以沈寿命名的苏州刺绣流派中的一支,它的独特之处是在苏绣的基础上以西洋油画的人物肖像、风景等为绣稿,吸收其用光、用色和明暗关系等技法,使得绣品立体感强、生动逼真,典型地体现了东西方艺术的结合。 思考:文化为什么需要交流?中外文化交流有何意义? 探究问题:陕西文物通过“一带一路”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在文化交流中应坚持怎样的原则,怎样更好地开展交流? 回答: (1)原则: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 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2)态度: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 思考:结合典型事例,阐明文化交融如何促进世界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回答: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