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5秋天的怀念
第一课时
学案
班级: 课时: 课型:
【认定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3.感受作者在文章结尾处表达的要坚强活下去的决心。
【预习检测】
1.根据下面的拼音写汉字。
zá( )碎 shì( )弄 bào( )怒
chuí打( ) 沉jì( ) 淡yǎ( )
yāng( )求 jué别( ) 仿shàn( )
翻来fù( )去 wān豆( )
qiáo cuì( ) xù dɑo( )
tān huàn( ) làn màn( )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创伤 ( ) 整宿 ( ) 憎恨 ( )
仿膳 ( ) 侍弄 ( ) 絮叨
( )
瘫痪 ( ) 诀别 ( ) 高洁 ( )
3.请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词语。
(1)妈妈在医院看护我,一夜没睡的她显得十分_______(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看到妈妈的黑发中已经夹杂了根根银丝,我的心都疼了。
(2)在秋气肃杀的日子,和一个知心朋友__ ___(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是什么心情?
(3)春天到了,漫山遍野山花_____(颜色鲜明而美丽)。
【共同探究】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课文哪些情景紧扣“秋天”二字?
3.请大家在文中找出描写母亲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谈谈你对文中“母亲”的理解。
4.以前的“我”和后来的“我”有什么不同?
5.请从下面一段文字中,体会作者和母亲的内心世界。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6.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分别找出来。
7.通过这些强烈的对比,你感受到了母亲怎样伟大的品质?揣测到了“我”怎样的心情?
8.细品课文,从文中画出传神的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进行品析。(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
9.感受贴切的环境描写,对突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归纳整理】
这一篇 (体裁),通过描述史铁生对 的回忆,表现了他对母亲的 之情,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 之情。
【拓展练习】
给我妈尝尝
①前年春天,父亲住了一段时间医院,回到家后,我问妈:“我能不能出去一段时间?”我妈说:“去吧,肯定没问题。”我打算跟合肥的张亮从定运出发,开车去甘肃拍照。走的时候我跟卧床的父亲辞行,妈帮我喊他:“严明要去甘肃了,过些天就回来!”“哦……”愣了一会儿,他又补了一句,“带点好吃的。”话刚说完我妈就笑了,说:“你牙都没有了,能吃什么?”妈说的是实情,缺牙外加病重、爸已经只能吃我妈做的小馄饨了。其实爸的那句话没说全,隐藏了后半句,就是“给你妈尝尝”。
②妈妈的人生是极简的,她绝不会主动消费去尝鲜、吃稀奇,也无吃零食的习惯。回想起来,我也没给爸妈买过什么,买得最多的好像是茶叶。
③几个月前,我在外地讲课,临走时收到礼品,一箱石榴。纸箱外印有硕大的彩色石榴图片,还有“怀远石榴”几个大字,看看亲动。我从小就知道,石榴是怀远老家的特产,不过没有吃过的印象,大概是因为没在它成熟的季节回去过。石榴花我是见过的,钟形的花裂为六瓣。蕊在其中,艳丽异常。它有个坚实的底托,那就是孕有果实的地方。
④我不是一个喜欢花花草草的人,但石榴花是个例外。以前有首民歌,唱“石榴花一样的阿娜尔罕”,我曾好奇,石榴花一样的女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新疆也有石榴花?资料上说,石榴择土不严,在沙土上都能茁壮生长。我老家的地里就是那种土壤。
⑤我妈说过,她嫁过去那会儿什么都缺,什么好东西都没吃过,坐月子才能吃一点红糖水泡馓子。我把奶瓶里的奶喝完了,还笑闹,她就把我平放在床上,将奶瓶垂直对着我的嘴,依靠地心引力的帮助让我获得最后几滴奶……
⑥不多想,能在第三地见到怀远石榴也是意外,我不想再坚持严控行李重量的习惯了,我要把它们带回家,给我妈尝尝。
⑦回到家后,妈妈很欣喜,拿出几个石榴送给邻居,笑呵呵地回来,再拿出一个,坐在门前开始品尝。我也吃了,果真很甜,水分特别足,籽儿很小,一大把入得口中,稍一抿嘴,果粒即破。然后,就可以像喝饮料一般饮下那些汁水。在整个吃石榴的过程中,妈妈都很沉默,她每递给我一块我也不推让。想必是因为产地的关系,母子的这场分食异常平静,平静得有些肃穆。我心里清楚,这奇异的果实是那片土地所出,如今爸爸正长眠在那片土地上。
⑧妈妈上一次吃怀远石榴,很有可能是在她刚嫁过去的时候,或是在生我的时候。
⑨那时,她才二十多岁。那时候,她是石榴花一样的女子。
1.分析文章以“给我妈尝尝”为题的好处。
2.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在结构上有哪些作用?
3.文章第⑦段使用“肃穆”一词,有哪些原因?
4.请你阅读全文,概括“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1.砸 侍 暴 捶 寂 雅 央 诀 膳
覆 豌 憔悴 絮叨 瘫痪 烂漫
2.chuānɡ xiǔ zēnɡ shàn shì xù tān huàn jué jié
3.(1)憔悴 (2)诀别 (3)烂漫
【共同探究】
1. 记叙了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病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歌颂了至真至纯的伟大母爱。
2. 明确:雁阵、树叶、菊花。
3. 母亲是一个坚强乐观、无私勇敢、热爱生活、理解、关爱儿子的伟大的人。
4.
5.母亲已经病得很重,特别痛苦,“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每一个词句读来都觉得分外痛苦,可是她却没有在儿子面前有丝毫的表现,也从来不说“你想想母亲也不容易”之类的话语。这就是一位平凡母亲的伟大之处啊!
儿子是懊悔到了极致!“可我却”三个字开头,一读就能够明白作者的内心,他因为自己的瘫痪脾气暴躁,发脾气的时候,从来没有感受到母亲的身心痛苦,回忆起往事的时候,把这份悔恨之情用文字表达了出来,相信每写下一个字,作者的内心都要狠狠地痛一下。
6.对比一:“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对比二:与“我”的暴怒无常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有母亲的行为。“我”发脾气时,母亲会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对比二:与“我”的暴怒无常形成鲜明对比的还有母亲的行为。“我”发脾气时,母亲会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对比三:母亲养的花的变化。“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对比四:母亲对“我”的无微不至的呵护与“我”对母亲病情的忽略。“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7.突出强调了母亲是坚强乐观、理解、关爱儿子的伟大。表达了“我”因为瘫痪脾气暴躁,发脾气的时候,从来没有感受到母亲的身心痛苦,回忆起往事的悔恨之情
8.例:“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9.例:“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一叶落而知秋之将至,窗外树叶飘落,更衬托出瘫痪后的“我”的低落情绪和伤心之情。
例:“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描绘了各种花带给自己的感受,“淡雅”“高洁”“热烈而深沉”“烂漫”等词,写出了自己逐渐走出了人生的阴霾,开始笑拥生活,并且遵照母亲的期望,“好好儿活”。
【归纳整理】
散文 已故母亲 深切的怀念、无尽的爱和对母爱的赞美 悔恨
【拓展练习】
1.①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②衬托人物形象,突出父亲和儿子对母亲的爱;③突出小说的主题,表现母亲的坚强和伟大。
2.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我对“石榴花一样的阿娜尔罕”的好奇,引出下文母亲就是石榴花一样的女子,回答了上文的疑问。
3.①母子沉浸在对家乡的怀念之中;②母子沉浸在对父亲的怀念之中。
4.①勤俭节约;②安于贫穷,坚强;③善良热心;④疼爱孩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