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狼》第二课时(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8《狼》第二课时(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18狼
第二课时
学案
班级: 课时: 课型:
【认定目标】
1.复习文言文词汇和理解句意。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和创造性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在面对生活中困难时,不害怕、不畏缩的品质。
【预习检测】
1.词语翻译竞赛
狼不敢向前:
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暇甚:
盖以诱敌:
2.句子翻译竞赛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复述课文:
(1)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
狼又至”体现了狼的什么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狼的表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狼的计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狼假寐的姿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狼假寐的神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狼假寐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狼径去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夫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探究】
1.默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是如何进行生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内心的?
(1)动作描写
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屠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态描写
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理描写
屠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些贴切的词句让你觉得非常传神?
例:“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中的“而”字,可是把屠户的窘迫情形给写活了。骨头没有了,可是狼还跟着,这可如何是好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考:这一段能否删去?为什么?它在写作上给你怎样的启示?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整理】
作者借“狼”这一形象,讽刺与批判当时社会中贪婪狡诈之人。启发我们遇到恶敌不要一味地惧怕,也不要莽撞从事,要勇敢又机智地进行斗争,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本课的学习,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两方面都有收获。
1.描写。要把人物形象塑造得生动传神,一定要有细腻的描写,包括动作、神态、心理等。
2.叙议结合。详略得当的记叙之后,一定要有画龙点睛的议论,以便于点明文章主旨,表明写作目的,给读者更深刻的思考。
3.传神的词,虽然简洁却可以表达丰富的内涵。需要大家在阅读的时候细细品味,方知其中味。
4.好文章是和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透过浅层的故事要能够感知文章的社会价值。
【拓展阅读】
梦狼(节选)
蒲松龄
异史氏(注)曰:“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即官不为虎,而吏且将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夫人患不能自顾其后耳;苏而使之自顾,鬼神之教微矣哉!”
邹平李进士匡九,居官颇廉明。常有富民为人罗织,役吓之曰:“官索汝二百金,宜速办;不然,败矣!”富民惧,诺备半数。役摇手不可。富民苦哀之,役曰:“我无不极力,但恐不允耳。待听鞠时,汝目睹我为若白之,其允与否,亦可明我意之无他也。”少间,公按是事。役知李戒烟,近问:“饮烟否?”李摇其首。役即趋下曰:“适言其数,官摇首不许,汝见之耶?”富民信之,惧,许如数。役知李嗜茶,近问“饮茶否?”李颔之。役托烹茶,趋下曰:“谐矣!适首肯,汝见之耶?”既而审结,富民果获免,役即收其苞苴(注),且索谢金。
呜呼!官自以为廉,而骂其贪者载道焉,此又纵狼而不自知者矣。世之如此类者更多,可为居官者备一鉴也。
——《聊斋志异》
异史氏: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的自称。
苞苴:蒲包,此指馈赠的礼物。
翻译:
异史氏说:“我私下哀叹,天下当官的凶如老虎,为吏的恶似狼,这种情况到处都是。即使当官的不是虎,为吏的也常常是狼,何况还有比老虎更凶猛的呢!人们的祸患往往在于不能自顾其后;而复活以后却让他能够自顾,鬼神的劝戒是多么的精深奥妙啊!”
邹平有一个进士叫李匡九,做官颇廉洁贤明。曾经有一个富人,被人罗织一些罪名而送官究治。开堂之前,门役吓唬他说:“当官的想你索取两百两银子,你要赶快回去措办;不然的话,官司就要打输了!”富人害怕了,答应给一半。门役摇摇手,表示不行。富人哭哭地哀求他。门役说:“ 我没有不尽力帮忙的,只怕当官的不允许罢了。等到听审时,你可以亲眼看到我为你说情,看看当官是不是允许,也可以让你明白我没有别的意思。”过了一会儿,李匡九升堂审理这个案子。 门役知道李匡九早已戒烟,却走到他跟前低声问:“你要吸烟吗?”李匡九摇摇头。 门役马上跑下去对富人说:“我刚才把你的数目告诉他,他摇头不答应,你看见了吧?”富人相信了,心里很害怕,答应如数送两百两。 门役知道李匡九喜欢喝茶,又走到他跟前小声的问:“你要喝茶吗?” 李匡九点点头。 门役假托去泡茶,快步走下来对富人说:“给你说妥了!刚才他点头,你看见了吧?”接着就审理结案,富人获得了无罪释放,门役就收下了用作贿赂的钱,还向他索取谢金。
唉!当官的自以为廉洁,但是骂他贪赃的人却很多,这是众狼行凶而自己却不知道了。世上这类事情更多,可以为当官的人备下一面镜子。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狼不敢向前:向前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一狼洞其中:挖洞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从通道
意暇甚:神情、态度
盖以诱敌:大概,原来是
2.(1)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从洞里进去来攻击屠夫的背后。
(2)环顾田野有一个麦场,农场主堆积柴草在麦田中间,覆盖成小山似的。
(3)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3.(1)投以骨(缓兵之策,体现了屠夫的智谋)
(2)狡猾、贪婪
(3)贪婪
(4)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5)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6)眈眈相向
(7)一狼径去,一狼假寐 (前后夹击屠夫)
(8)犬坐于前
(9)目似瞑,意暇甚
(10)诱敌
(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12)阴险狡诈,愚蠢
(13)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勇敢且果断)
(14)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勇敢机智且细心)
【共同研究】
1.第一段:屠户遇狼,缀行甚远。
第二段:屠户以骨投狼,狼吃完骨仍紧随。
第三段:屠户背倚麦场,与狼对峙。
第四段:屠户力毙两狼。
第五段:点明中心:狼的狡诈只是笑料罢了。
2.(1)动作描写
狼:“缀行甚远”,写出了狼的凶残,想要攻击屠户;“两狼之并驱如故”,担中剩骨已经全部投给狼了,可是它们依然并排追赶,太过于贪婪了吧。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两只狼配合,想要迷惑屠户,趁机从背后袭击,足可见其狡诈。
屠户:“投以骨”和“复投之”,写出了屠户遇狼最初的恐惧和畏缩;“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无可奈何,屠户必须奋起反抗了,因为没有剩骨了,狼还穷追不舍。所以他跑到麦场的“积薪”旁边,背倚之。并且拿出来刀子来自我防卫。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暴起”写出了屠户的智慧,抓住有利时机,主动出击,击毙前狼;
“转视积薪后”,写出了屠户的谨慎;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写出了屠户的勇敢、果断。瞬间把这只准备偷袭的狼也给击毙了。
(2)神态描写
狼:“(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写出了狼的谨慎,不敢贸然出击,恐怕有危险。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更是写出了狼的狡诈,想以“假寐”来迷惑屠户,好从背后袭击。
(3)心理描写
屠户:“屠惧”“屠大窘”传神地写出了屠户的心理,两狼“缀行甚远”,他最初的心理是恐惧,人之常情;后来,剩骨投尽,两狼“并驱如故”,他害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所以“大窘”,所处的形势特别紧急。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写出了屠户的睿智,他马上想到这两只狼的意图:前狼迷惑自己,后狼从背后攻击。
3.不能删去。这一段是议论的句子。它点明了本文的主旨:无论狼多么狡诈阴险,最终都会被机智勇敢的人所战胜。
写作启示:在前文记叙的基础上,文末以议论收尾,既可以点明主旨,又能够表明写作意图,给读者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4.从狼的角度思考,作者讽刺与批判当时社会中贪婪狡诈之人。即使为恶者再狡猾,最后也是难以保全的。
从屠户的角度思考,我们得到的启发是:遇到恶敌不要一味地惧怕,也不要莽撞从事,要勇敢又机智地进行斗争,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