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成果展示】教育案例:神奇的圆圈, 一次特别的团队合作案例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成果展示】教育案例:神奇的圆圈, 一次特别的团队合作案例 素材

资源简介

【初中成果展示】教育案例:神奇的圆圈, 一次特别的团队合作
初一刚入学没多久,班级中的问题就愈发凸显。课堂氛围浮躁,学生“内斗”行为频频发生,班委干部无法以身作则,年级上组织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但我班效果欠佳,科任老师多次反映我班学生缺乏合作互助意识。由于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异常明显,集体主义意识欠缺,同学们交流沟通不畅,都各顾各的,甚至自顾不暇。虽然已经进行了多次入学教育和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了多次有关促进班级凝聚力的主题班会课,但效果仍然不尽人意。班级并不像一个整体,而是“一盘散沙”的相遇。
又到了每周一的班会课时间,我班的班级常规总结会的普通操作是每个部门班委上台总结,班长总结,然后再由班主任总结。刚开始时,效果较好,47个同学共同商议班级事务,被表扬的同学继续努力,被批评的同学有所改进。但好景不长,这一招的效果很快就在不断的重复中被消减了。
“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认识自己的问题并促进班级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呢?”这个问题反复的回荡在我的脑海,一味地批评和责骂无法从根本上使同学们清晰地认识自己,不能有效地改变他们的行为,需要让同学们亲身感受到班级整体力量的强大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苦思冥想,又向有经验的班主任和心理教师请教,最后决定用一种心理团队活动的方式打开他们的心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促进团队合作,增强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班会课前的课间十分钟,我请来两名班长,向他们讲解今天班会课要开展的“神奇的圆圈”活动,并请二位在活动中做我的助手,将所有课桌摆放至教室四周,留出中间一片空地。我提前进入班中,看着同学们期待又疑惑的表情,一个个都“不知所措”地站在“舞池”中央,有的兴奋地互相打闹,有的一脸茫然地讨论着什么。我清了清嗓子,示意他们活动即将开始。
上课铃响,我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每一组的所有人拉成一个圆圈后站好。接着我开始介绍本节班会课的任务:今天,我们的班会课要请所有同学完成一个任务,任务规则如下:
(1)每组选出两名组员担任拉圈员,拉圈员将圆圈拉成一个闭合式的圈;
(2)其余组员全部身体从圈中通过两次,未完成要求的组员需回圈的另一侧重新进行;
(3)活动分三轮进行,比赛以计时为标准,用时最少的组获胜;
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每个组的同学们都铆足了劲想要争夺冠军。有些组的组员屡试屡败,总是通不过圆圈,全组人都在着急,组员们七嘴八舌,有骂笨的,也有提建议的,遇到困难的同学并不知道该听取谁的意见,变得手忙脚乱;有些组进展顺利,信心满满,但却有组内的同伴无法通过圆圈导致全组用时过长而失败,但大家都没有责备,而是停下来耐心地讲解要领······当比赛进行到第三轮时,我却发现了他们的变化:他们不再慌乱,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一组都有一到两个主导者指导帮助正在通过圆圈的人,全组的同学都在互相关心鼓励,赢了相互鼓舞庆祝,输了一起心甘情愿受罚······
比赛结束了,同学们回到座位上坐好。本想就此进入正题,和他们聊聊班级的团队合作问题。但我深知,暴风雨般的说教和批判指责并不会有太好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此时此刻,他们应该已经有了自己的感受和体悟。我请第一个完成和最后一个完成的小组组长发言,讲一讲他们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获得第一名的2组组长说:“其实在第一轮比赛中,我们小组因为个别同学配合不好也失败了,虽然大家很急,想骂他们又笨又蠢,拉了小组的后腿,但是我们也知道紧张的时候骂人只会让气氛更加紧张,拉后腿的人心理负担更大,所以大家都很耐心地帮助他们,给他们讲解比赛的关键点,所以第二轮我们很快就完成了任务。”2组组长的话正是我想要的,于是我肯定道:“2组首先做到团结所有人,他们热心帮助组内成员,形成了团结一致的凝聚力是他们获胜的重要保证!”
3组是最后一名,组长起来发言的时候,略显不好意思:“我认为我们组的每一个能力都是很强的,没有想到的是比赛的难度其实挺大的,第一次失败后,我们都互相指责,觉得都是因为别人的原因才最终失败的。我作为组长也没能引导大家反思自己的问题,更没能齐心协力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真的很对不起大家。”话音刚落,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表达自己的歉意。我趁热打铁,肯定了3组组长和组员能够在失败中总结教训,并“别有用心”地说:“能力再强没有形成合力,就应了那句:‘一个人是龙,一群人是虫。’这样的团队是不可能在前行的道路上相互激励,共同前进的。”
看到同学们若有所思的表情,我知道这一切触及了他们的思想。于是我便请他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三个问题:“在比赛的过程中,你最深刻的感受和想法是什么?结合刚才的比赛和自己的学习生活,你发现你身上最优秀的品质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你打算做些什么,将你的这个优秀品质运用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望着我沉默了,好像已经开始在思考着什么······
张仟驰:“当团队在完成一个任务,需要大家群策群力时,必须要有一个领导者带领大家完成,把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领导者在这个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林奕帆:“一个团队一定要有自己的规范和目标,才能让整个团队能够有条不紊的发展和进步。要不整个团队就会无所适从,陷入混乱。”
鲜美琪:“只有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好了,整个团队才会好。整个团队好了,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才会好。我们要学会团结,学会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听着学生们的回答,面无表情的我内心却是无比的激动。这些回答都令我惊喜,他们开始反思着他们之前的言行举止和整个班级的问题。我相信,他们经过自我建构后的回答定会在他们的心中深深地种下一粒种子。
在活动过后的日子中,我将“神奇的圆圈”精神贯穿学习小组,请所有科任老师以小组为单位对学习和行为习惯作出评价,不再评价个人。小组合作学习开始略见成效,同学间的互帮互助行为逐渐增多。在班委培训会议中,我同样以整个班级委员作为整体,每个班委并不是独立个体,而是相互联系,相互监督,相互负责。班委各司其职,但又做到共同分担,以身作则主动管理班级事务,有效组织班级同学早读、做操、值日等等。经过一学期的成长,这粒种子逐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我默默地感受着这“神奇的圆圈”将我们整个班级圈的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团结。
教育本身是一个关注人的精神生命成长的过程,是要将理论性的道理内化于心的过程。当班级学生出现问题时,切忌一味的说教和简单粗暴的惩罚,应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让学生真正的亲身体验感悟并不断内化于心,更直观地认识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发自内心的自我认识、自我反思,在自我内化和自我建构中不断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