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成果展示】教育案例 三方着力,一个“多动症”孩子的转变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成果展示】教育案例 三方着力,一个“多动症”孩子的转变 素材

资源简介

【初中成果展示】教育案例:三方着力,一个“多动症”孩子的转变
去年9月,我迎来了新一届初一的学生。稼轩在他们中显得非常特别,因为当时他表现得行为多动,常常自说自笑。在安排座位的时候,我让他和一位自律性很强的女生坐在一起,希望稼轩能多向这位女生学习。一切看似非常和谐。
然而,开学后的第三周,我收到了这位女生父亲的一封长信。在信中,他详细描述了女儿因为挨着这位特殊同学坐后所承受的种种不适。比如,稼轩说话时溅口水。比如,稼轩由于长期不换衣服而发出阵阵异味。比如,稼轩的多动影响了女儿的学习。父亲觉得长期让女儿来面对这么一位难以正常相处的同学非常不公平。于是,我改变思路,每隔一周就把稼轩的座位调换一次。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能减轻某一位同学的压力,也能让稼轩感受不同学生给他带来的影响。
可是,几周以后,问题又出现了。班里陆续有同学来跟我提出不想和稼轩当同桌。他们的理由都出奇的一致:一是稼轩的卫生习惯差;二是稼轩的多动会影响他们学习。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法就是给稼轩一个单独的座位,远离其他所有人。而此时的稼轩早已经发现同学们对他的嫌弃,非常的沮丧。
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出于一片好心不停的给稼轩换座位,不但没有真正帮助到稼轩,反而让他承受了更大的心理压力,让他觉得他自己是这个集体里的一个异类而变得更加自卑。我想起了稼轩妈妈开学时和我交谈的情景。她告诉我稼轩小学六年都是一个人坐在教室的角落,为了给其他同学一个相对宁静的学习环境。这六年,他没有朋友,不被关注,而且常常由于行为异常受到老师的冷落。当时,她潸然泪下,一方面自责没有教育好儿子,另一方面对现实状况束手无策。同样作为母亲,我对她的心情非常理解,因为每一位母亲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能被集体接纳和包容,能幸福快乐的成长。为此,我坚定了要帮助稼轩转变的决心。而稼轩的转变需要三方着力:家长的配合,同学的接纳和稼轩本人的努力。
首先是取得家长的配合。我和稼轩的父母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让他们摒弃了“稼轩无法改变”的观念,并约定一起努力,帮助稼轩转变。
一是要求稼轩父母带他到医院对多动行为进行专业的诊疗。当华西医生诊断稼轩为多动症时,他们需要做的是配合医生对稼轩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二是针对稼轩卫生习惯差的情况,让稼轩每晚住校变为每晚回家住。由于他家离学校较近,爸爸接他回家后,耐心教导他做好个人卫生。妈妈每天给他准备干净的换洗衣物。基于21天建立一个新习惯的法则,父母的操劳换来儿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值得的。妈妈说,虽然在家还要带小妹妹,但看到儿子的变化,她非常欣慰。
除了父母的配合,稼轩要融入班集体还需要同学们的接纳。
接纳的前提是让同学们了解多动症的特点,从而客观对待稼轩的表现。在得到稼轩父母和本人的同意后,我把医生对稼轩诊断为多动症的实情告诉给班里的每一位同学。并在班会课上科普了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常有的行为方式,让同学们了解到很多的多动症学生都是动觉学习者,他们的智力水平和常人是一样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孩子会逐步恢复正常。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深切理解稼轩的异常举止不是他故意为之,而是身不由己,从而能做到对稼轩多一些耐心和宽容。
接纳的本质并不是把稼轩当成特殊的存在,而是要对班级的所有同学应该有一致的要求,尤其是个人卫生方面。比如,每天检查大家的仪容仪表和自己座位周围的清洁卫生,并且每天进行值日干部总结。对于个人卫生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扬。因为稼轩在父母的帮助下,每天洗澡换衣服,他被多位学生干部夸赞进步很大。精神的鼓励在稼轩的身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每天的点滴进步不仅慢慢的改变了同学对他的看法,而且他因此获得了尊严感,于是倍加关注自己个人形象。
稼轩转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努力。我必须给他输送力量的源泉。大家的接纳和父母的帮助对于稼轩的成长只是外在因素,最后其决定作用的还要靠稼轩自己的努力。
首先,我常常找稼轩聊天,主要目的是建立同理心。我告诉他,老师和同学们都明白目前你的一些行为是不受自己控制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症状会自然消失,所以不必焦虑和担忧。
然后,我还让稼轩清楚,他的智力水平是和其他同学是一样的,他有能力做好一切他应该做好的事情。所以老师并不会降低对他其他方面的要求。比如大家都应该讲卫生,比如大家都应该相互帮助。稼轩的父亲是电脑工程师,时常教导他这方面的知识。所以稼轩善于电脑编程。我鼓励他用己所长为集体多做事情,让更多人发现其闪光点。
当然,稼轩也有犯错的时候。当他在课堂喧哗时,我会像对其他孩子一样阻止他的举动。当他把粉笔涂在桌面上的时候,我会温和而坚定的让他把桌面擦干净。当他饭后忘记擦干净嘴巴时,同学会善意的提醒他。
21天早就过去了,以前脏脏的稼轩不复存在。每天干干净净走进教室,开开心心的坐在座位上时,他望着我,眼里带着光。
要让一个“多动症”孩子转变,首先是要让他周围的人先转变。父母转变教育方式,同学转变观念态度,然后自己改变行为习惯。当父母付出更多的关爱,同学们选择包容接纳时,稼轩除了有温暖的感受,还有了力量的源泉。这股力量将守护着他一直幸福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