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成果展示】教育案例:春风中的“小雨”我一直认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育人的最高境界。初识小雨是在高一新生入学不久。从同学们眼里闪烁的光芒中可以清晰看见他们对向往已久的高中生活充满着欣喜与好奇。在这活跃的一群人中小雨有点与众不同:她总是藏身于人群的最边缘,埋着头,两只手臂夹得紧紧的,很少与人交流,上课常发呆走神,晚餐时段经常就只有她一个人孤零零的在教室里。最初,我以为她只是内向而已,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熟悉了老师和同学就会融入到集体之中,暂时我还不想去“打扰”她。但是,话虽这样说,且开学也很忙,我还是时不时地将目光投向她,关注着她的变化。半个月过去了,小雨还是没有变化,一个人形单影只地呆在教室座位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我觉得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了。我有意无意地在教室里与她偶遇,一次次看似随意,其实是小心翼翼地谈话后,我慢慢地知道她是在担心自己身上的异味会影响到同学们,刻意躲得远远的,怕引起大家的反感,内心充满着焦虑。这个既懂事又敏感的女孩,她心中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啊。但是,我觉得她是多虑了,因为我从来没有闻到过她身上的异味,感觉她应该是处于新环境下的人际焦虑问题。此时,学校正在组建学生社团,知道她以前打过排球,便私下告诉牵头的女生主动邀请她参加女排社团,小雨欣然接受了。我提起的心又放了回去,觉得运动和集体交往会帮助她走出焦虑,拥抱快乐的。接下来的两周,我见小雨时常面带微笑参加球队训练,内心甚是欣慰,觉得自己真的挺了解这些00后的孩子。然而,还没高兴几天,情况却急转直下:小雨居然从排球场“消失”了。一连三天没在球场见到她后,我的心又悬了起来,她究竟又怎么了,是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还是之前的“结”根本没解开?我又一次在教室的角落里捕捉到小雨孤独的身影。我轻轻地问道:不去打球,是身体不舒服,还是和同学发生了矛盾。她摇摇头否认了身体不舒服,并说班里的同学都很好,只是自己感觉压抑,心情特别不好,很想大哭一场,有时候觉得自己抗不下去了,甚至想过要自杀。“自杀”二字,让我出了一身冷汗,这才开学多久啊。我意识到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内向和轻微的焦虑了,她很可能已经出现了心理问题,但是好的是她愿意与我交流,没有向我隐瞒想自杀的想法。我稳了稳自己紧张的情绪,小声问“你愿意和心理健康老师谈谈吗?”她点点头,我立马帮她约了心理咨询室的老师。当晚,小雨去上晚自习的时候,我约见了她的家长。来的是她的爸爸,他说孩子从小有轻微的腋臭,初二一次体育课后有同学说她身上的味道很臭,她非常难堪。为了不让女儿受歧视,他们随即就带孩子去做了腋下汗腺摘除手术,效果很好,但是小雨偶尔还是要嘀咕身上有异味。小雨的爸爸是做体力活的,没多少文化,觉得孩子平时学习成绩挺好的,而且手术也做了,她不应该还有什么可担心的,甚至还对我说“马老师,你放心,孩子没什么事情,她不会自杀的,该做啥就让她做啥,不要迁就她,她就是无病呻吟。”我发现自己一时半会儿没法改变小雨爸爸的观点,于是,我又联系了她初中的班主任老师,想了解她初中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情况。初中老师语气很无奈,说因为小雨的腋臭,班上很多同学都疏远了她,即便是后来她做了手术,大家还是没能和她亲近起来,虽然她也批评了一些同学对小雨的态度,但是效果并不好。初中同学的冷暴力、父母的不理解,让小雨一步步痛苦地走到了今天。心理健康教师告诉我小雨的问题已经不能仅靠心理咨询解决了,必须要去医院求医。看着小雨坐在教室心不在焉的孤独身影,我琢磨着怎么说服孩子和她的父母去医院看医生。其实小雨有着很强烈的“求生”意愿,希望自己能从树外这个温暖的校园出发,走向美好的未来,她很快答应我去看医生。我决定先去做小雨做保险销售的妈妈的思想工作,她经常与各色人打交道,应该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果不其然,在我不疾不徐的引导下,小雨妈妈也发现了女儿心理异常已经持续了较长时间,如果不借助医生是不能自行解决的,拖的时间越久问题就越严重,甚至会发展到不可收拾的程度。医生最后确诊小雨为抑郁性神经症,并告诉家长幸好发现及时,暂时通过吃药和心理疏导即可,若症状加重就会很危险,必须要住院治疗。我和心理咨询老师一起和小雨的父母做了良好的沟通:一是建议家长暂时每天接孩子回家住,给孩子更多的陪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会和她一起面对目前的困难与问题;二是一定要在家里保证孩子按时用药,学校里我会悄悄提醒她的。不久,小雨妈妈告诉我,回家的路上孩子的话慢慢多了起来,脸上的笑容多了,小雨爸爸也更加注意关注孩子的情绪,亲子关系变得和谐有温度了。小雨的变化是家校共同努力的结果。我联系了几个以前有类似经历的学生,让她在交流中知道到抑郁症在高中阶段不是个例,没必要觉得自己是“另类”,自己就是生病了,通过吃药、调整会慢慢好转的。我给她买了一个漂亮的笔记本,与她约定:每天在本子上记录感觉幸福的三件事,如完成了一道难题、一节课都很专注、得到了同学的帮助或帮助了同学。而我每次遇见她都会主动微笑着和她打招呼,嘘寒问暖。慢慢的,她主动向我问好的次数多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眼里闪耀着自信的光芒。后来,小雨还当了班上的绿植管理员,在她的精心呵护下,教室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期末同学们把“奉献之星”的票投给了她;我还鼓励小雨参与排球社团的训练,当同学打出一记好球时,可以用击掌、拥抱等方式相互鼓劲。同学间的身体接触多了,关系更亲密,小雨对身体异味的顾虑也渐渐消除了。后来,小雨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她在微信上告诉我:正是春风般温暖的班集体,和春雨般滋润自己的马老师,让自己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虽然她还在继续吃抗抑郁的药,但是她已经不畏将来,不害怕面对挑战了。三年来,和小雨一起经历和抑郁症做斗争的过程也让我悟出了一些新时代做班主任工作的道理:一是要努力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提高自己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能够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知道如何处理,如何配合医生、心理健康教师和家长做好学生的疏导安抚工作。二是要学会接纳患抑郁症的孩子,他们在班级并不是什么异类,更不是“定时炸弹”,不要成天忧心忡忡,我们只是需要精心呵护和关爱这些“生病”的孩子。三是要注重家校携手,实现共育。对家长暂时的不配合,也不必着急,要反复提醒自己家长不是不爱孩子,只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去爱,他们需要我们多角度的引导和真诚的帮助,也只有他们积极参与了教育,才能形成育人的实效。四是帮助这些孩子不要弄出很大的“动静”,要让孩子在一个相对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许多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工作要悄悄进行,才能缓解他们内心深处“我与别人不一样”的焦虑情绪。五是班级应该建立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比如设立心理委员和安全委员,随时发现班级需要特意关注的人和事,并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心理班会课、心理团辅活动和个别辅导,教会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增强自我调适、抗挫折等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