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态变化 温度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且伴随着吸热或放热,是物质状态的变化。2、物态分类: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除此以外还有等离子态。3、三种物态的特点:形状 体积 流动性固态 有一定形状 有一定体积 不具有流动性液态 没有一定形状 有一定体积 具有流动性气态 没有一定形状 没有一定体积 具有流动性4 水沸腾实验:(1)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2)实验完毕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会继续反抗一段时间,原因是:石棉网(或铁圈或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石棉网(或铁圈或烧杯底部)仍有余温。(3)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从下往上,拆卸顺序:从上往下(4)图a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图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5)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6)烧杯上面盖着厚纸片的目的:减少热量散失,增大液面上方气压,缩短加热时间。(7)减少加热时间的方法 :提升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容器上方加盖子。5、凭感觉判断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温度计准确测量。6、温度:表示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7、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2)温度计构造:细玻璃管、玻)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从下往上,拆卸顺序:从上往下(4)图a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图b是水沸腾前的情况。(5)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6)烧杯上面盖着厚纸片的目的:减少热量散失,增大液面上方气压,缩短加热时间。(7)减少加热时间的方法:提升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容器上方加盖子。5、凭感觉判断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温度计准确测量。6、温度:表示物体或环境的冷热程度。7、温度计:(1)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热胀冷缩(2)温度计构造:细玻璃管、玻璃泡、刻度线、单位(3)温度:t,温度单位:℃,注意单位的书写(4)一标准大气压(P=1.01×105Pa)下,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温度为100℃。(5)要求:会读数、会观察量程和分度值,并根据物体温度选择合适的量程。读数时需要注意0刻度线的位置,0刻度线以上为正值,0刻度线以下为负值,若没有0刻度线,就观察刻度的大小变化;温度计的玻璃管越细或者玻璃泡容积越大,相同的温度变化时,测量结果越准确。(6)热力学温度:T,单位:K(开尔文),和温度的关系:T=t+273(7)温度计的使用:①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乙图是不对的;②保持足够长的时间,目的:使温度计的示数稳定下来;③玻璃泡不能碰到烧杯底和烧杯壁,如甲图是不对的; 甲 乙 丙 丁④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应与温度计垂直,且对准液面所在刻度,如图中丙不对,丁是对的。8、体温计: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玻璃泡中装有水银;量程:35℃~42℃;分度值:0.1℃;特殊构造:缩口;使用前应用力甩几下,可离开人体读数。注意:体温计使用之前应先消毒,且不能在沸水中煮,不能用酒精灯烧,以免损坏体温计。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1、六种物态变化名称:熔化、凝固、液化、汽化、升华和凝华。2、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3、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海波、金属、冰、萘、水晶、食盐等物质;非晶体: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4、晶体熔化条件(同时满足):达到熔点,持续吸热; 晶体熔化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凝固条件(同时满足):达到凝固点,持续放热; 晶体凝固特点:持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液体沸腾条件(同时满足):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液体沸腾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5、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依据:看是否有固定的熔点或凝固点。有的话则是晶体,没有的是非晶体。6、晶体熔化或凝固实验:(1)水浴法加热的作用(好处):使物质受热均匀(2)测量仪器:温度计、秒表(3)图像分析(以冰为例),如图是冰的熔化图像AB段是固态,BC段是固液共存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D段是液态,DE段是水沸腾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B点是固态,晶体开始熔化的点,C点是液态,晶体全部熔化的点,ABCDE整个过程持续吸热,温度升高。(4)图中水的沸点是90℃,低于100℃的原因: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5)可以通过提升水的初温、减小水的质量缩短加热时间。晶体的凝固图像的分析方法同上,凝固过程中,晶体的温度是下降的。7、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海波熔点:48℃,冰的熔点:0℃,水银:-38.8℃,固态酒精:-117℃8、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物质的熔点不是一成不变的,掺杂其他物质,或者改变外界压力等都会影响物质的熔点,比如:撒盐可以降低冰块的熔点,下雪时在路面上可以撒盐降低学的熔点,使其在低温环境中也可以熔化。9、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图像 凝固图像晶体非晶体10 晶体、和非晶体的常考考点:晶体, 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水晶、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熔点和凝固点 有 没有熔化特点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凝固特点 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放出热量,温度降低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吸收热量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放出热量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1、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放热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沸腾3、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压缩体积4、气体液化的液滴附着的位置:液滴附着在物体温度高的一侧5、蒸发的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高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小6、沸点的影响因素:气压大小,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7、探究蒸发影响因素的实验: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结论:液体表面积、温度一定时,液体上方空气流速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流速一定时,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速一定时,液体表面积越发,蒸发越快。8 蒸发和沸腾的比较:方式 内容 异同点 蒸发 沸腾不同点 发生部位 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一定温度(沸点)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温度变化 自身及周围物体温度降低,有制冷作用 温度不变(沸点)影响因素 液体的表面积,液体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速 气体压强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2、三态变化关系如右图:3、冰花或霜等凝华形成的颗粒附着位置:物体温度高的一侧4、生活中物态变化例子:熔化:冰块、雪、霜的熔化,各种晶体、非晶体,蜡烛变软,铁块变成铁水等凝固:水结冰,铁水浇铸成铁器等汽化:水沸腾,湿衣服变干,地上的水变干,烧水,液化:生活中见的“白气”、“白雾”(水蒸气液化的小水滴),冰饮外面的水滴,雨的形成,露水,冬天的“哈气”升华:冰冻衣服变干、樟脑丸变小,雪人没熔化时变小、碘变成碘蒸气、灯泡钨丝变细、干冰的应用(干冰人工降雨,干冰制造舞台效果)等凝华:灯泡内壁变黑、碘蒸气变成碘、冬天窗户上的窗花、冰花、雾凇、冬天早晨的霜等5、高压锅原理: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