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资源简介

光现象
光的传播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比如太阳、萤火虫、水母等,月亮不属于光源。
2、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灯笼鱼等;
人造光源:点燃的蜡烛、发光的手电筒、发光的电灯等。
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例子:影子,日食、月食、手影、皮影戏、日晷等。
4、生活中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现象:
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晷、激光准直、射击瞄准、木工检查木块是否平直、垂柳成荫、手影、日食、月食、立竿见影、用太阳伞遮阳、队列看齐、探照灯光柱等。
5、光线:我们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直线表示光的路径。
6、小孔成像:
①孔的大小远远小于物体的大小;
②小孔成像特点:倒立的实像;
③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光屏到孔的距离有关;
④物体靠近小孔,光屏远离小孔,像变大;物体远离小孔,光屏靠近小孔,像变小;
⑤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和小孔的形状无关;
⑥小孔成像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7、光速:光的传播速度,用字母c表示,
①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 c= 3x108 m/s
②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
③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
④光速大小顺序:V真空= V空气>V水> V玻璃
8、声音的传播与光的传播的比较:
是否需要介质 传播的快慢 传播的路线 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声音的传播 是 较慢 可以绕过障碍物 约340 m/s
光的传播 否 非常快 同种均匀质中沿直线传播 约3x 10 8 m /s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需要介质;光能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介质
光年:光在一年的时间里传播的距离,是长度单位。
第二节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射到物体表面(或两种介质的界面)时,有一部分的光又返回到原来的介质中传播,改变了方向
2、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水中倒影、波光粼粼的水面、镜中花水中月、晚上的月光、平面镜成像、自行车尾灯,潜望镜等。
3、 入射光线:对着界面入射的光线; 反射光线:远离界面的光线;
法线:过入射点且垂直于界面的虚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入射点:入射光线和界面的交点。
4、对反射定律的理解:
①一条入射光线只对应一条反射光线;
②因果关系:先有入射光线和入射角,后有反射光线和反射角;
③反射光线随着入射光线的变化而变化;
④反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
⑤三线合一:当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反射光线沿原路径返回,此时入射角=反射角=0°;
⑥光在发声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方向不可逆的;
⑦法线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的角平分线。
5、光的反射定律:
光在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6、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作图:
过程:①找法线(过入射点且垂直于界面的虚线);
②根据反射角=入射角,确定反射角的大小;
③过入射点画反射光线。
7、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8、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向光滑的平面,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
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向粗糙的平面,反射光线不平行,射向各个方向。
9、验证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
(1)将平面镜放在水平面上,将可转折的纸板垂直立在平面镜上;
(2)实验中,可转折的纸板的作用:
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验证反射光线、入身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③显示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情况;
(3)实验时向前或向后转动O F,则找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验证"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的方法:使光线沿反射光线入射时,可看到反射光线沿原来的入射光线射出;
(5)如果只做一次实验就得到结论是不可靠的,应多次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6)两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意:因存在因果关系,所以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倒过来。
第三节 学生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等距的虚像):
①像和物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像和物左右相反; ⑤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用虚线画; ⑥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⑦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2、平面镜成像实验的考查点:
(1)实验中玻璃板要竖直放置,若不竖直放置,则水平面(或纸面)上的蜡烛无论怎么移动都无法与像重合;
(2)选择较暗的环境进行实验,目的: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3)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透明又具有反射性的玻璃板)的目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4)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5)选择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的目的:避免产生两个像,出现重影,影响实验观察;
(6)在观察蜡烛成像时,眼睛应该在物体同侧观察;
(7)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8)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9)刻度尺的作用:便于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10)平面镜的作用:①成像,②改变光路;
(11)实验用到的方法:①观察比较法,②等效替代法;
(12)玻璃板应选取透明且薄的,玻璃板应该垂直于纸面放置,在找像的位置的时候,应该拿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来回移动,直至和点燃的蜡烛所成的像重合。
3、判断实像和虚像的方法:
(1)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像是实像,如小孔成像;由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像是虚像,如平面镜成像;
(2)根据光屏判断:能用光屏承接到的像是实像,承接不到的像是虚像。
4、平面镜成像作图方法:(注意:画法线时必须有直角符号)
(1)方法一: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特点作图:
步骤:①从发光点S向平面镜引出两条入射光线,画出箭头,与镜面的交点即为两个入射点;
②在两个入射点垂直作出两条法线,标直角符号;
③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两条反射光线,画出箭头;
④作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像点S’
(2)方法二: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①过S点作平面镜的垂线(虚线),交平面镜于O点,即入射点O;
②在另一侧截取S’O=OS,S’即为S的像。
5、球面镜分类:凸面镜和凹面镜
凸面镜:反射面是凸面的球面镜;凹面镜:反射面是凹面的球面镜
6、对光的作用:凸面镜使光发散,凹面镜使光会聚:
(1)凸面镜发散光,所以从凸面镜观察到的范围比大小相同的平面镜观察到的范围大,比如汽车的观后镜、马路拐弯处的大反射镜等;
(2)凹面镜使光会聚于一点,即凹面镜的焦点,比如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医用反光镜等。
第四节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过程
2、折射过程中,若入射光线垂直入射,则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3、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通常是同时发生的,且光路是可逆的
4、折射光线:过入射点穿过且远离界面的光线
5、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垂直入射时,入射角=折射角=0°
6、光线无论是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还是从水斜射入空气中,都是空气中的角大
7、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
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始终是空气中的角大
8、生活中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弯折、水中折柳、池清水浅(所以浅水危险)、海市蜃楼(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形成的光的折射现象)、雨后彩虹、水中手指变粗等
9、区分反射和折射:看光线是否在同一介质中,在同一介质中的是反射,不在同一介质中的是折射
10、折射过程中形成的像是虚像,且像的位置比物体的位置高
11、空气和水的折射过程:
第五节 物体的颜色
1、光的色散: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形成一条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组成的光带的现象。
2、光的色散表明:白光不是单色光,是复色光(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
3、光带最上面的是红光,最下面的是紫光,即三棱镜对红光的折射能力弱,对紫光的折射能力强。
4、光的三原色:红、绿、蓝;所有颜色的光混合后形成白色,所有颜色的光被吸收后形成黑色。
5、物体分为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
6、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光,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光,其他颜色的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7、太阳光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是白色的。
8、(1)红外线:在光谱的红光外侧,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红外线;可用于摇控,且具有热效应,可利用红外线加热
物体,比如电视遥控器、红外线电烤箱等。
注意:①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辐射红外线,且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
②人体也可以发出红外线,故可利用这一点制作红外线感应灯、自动门、洁具等。
(2)紫外线:在光谱的紫光外侧,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紫外线的化学作用、生理作用很强(比如杀菌
效果),还有荧光效应;应用举例额:紫外线杀菌灯,验钞机等。
紫外线灯看起来是淡蓝色,是因为他在辐射紫外线的同时发出少量的蓝光和紫光。
注: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益,过量则有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