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植物是“活”的吗》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 植物 第5节《植物是“活”的吗》,主要围绕植物是否是“活”的这一问题展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植物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具有生长、繁殖等基本特征。二、教学目标:1. 知道植物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具有生长、繁殖等基本特征。2.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植物的生长和变化。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植物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具有生长、繁殖等基本特征。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四、学情分析:学生对植物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植物能够制造氧气、提供食物等方面,对植物的生长和变化的认识相对较少。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观察和思考。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展示一张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复习植物的基本特征。例如,问学生植物有哪些特点,能做哪些事情。第二环节:新知呈现1.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活”的吗?请举例说明。2. 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植物的特征,引导他们发现植物的生长和变化。例如,展示一颗小树苗的图片,问学生这颗树苗是怎样变大的,有哪些变化。第三环节:实验探究1. 准备一些植物的种子、土壤和水杯等实验材料。2. 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植物种子,将其种植在水杯中的土壤中,并给予适量的水。3. 学生观察并记录每天植物的生长情况,比较不同天数的变化。例如,第一天种子发芽,第三天出现幼苗,第七天长出叶子等。4. 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和变化的特点,结合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例如,植物需要水和光合作用才能生长,生长过程中会逐渐变大并产生新的部分。第四环节:植物的繁殖1.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繁殖的?请举例说明。2. 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的繁殖方式的图片,如种子繁殖、根繁殖、茎繁殖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植物的繁殖方式。例如,展示一颗结满果实的苹果树,问学生苹果是如何繁殖的。第五环节:植物的保护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植物?2. 通过展示一些植物受到破坏的图片,让学生思考造成这些破坏的原因,并讨论如何保护植物。例如,展示一张被人踩坏的花朵的图片,问学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植物。六、板书设计:植物是“活”的吗?- 生长:种子发芽、变大、产生新部分- 变化:需要水和光合作用- 繁殖:种子繁殖、根繁殖、茎繁殖- 保护植物:避免破坏、保护环境七、教学反思:通过实例和实验的方式,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了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加深了对植物是“活”的认识。同时,通过讨论植物的繁殖和保护,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保护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在板书设计上,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便于学生回顾和复习。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植物的认知,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保护环境和植物的行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