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 植物 第6节《校园里的植物》,主要内容是介绍校园里的植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校园里的常见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用途,培养对植物的观察和保护意识。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记忆校园里的常见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用途。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校园里的植物,培养对植物的保护意识。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校园里的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用途。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植物的认识较为有限,但他们对于自然环境和校园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还不够发达,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引导来帮助他们理解和学习。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植物?”2. 学生回答后,老师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植物的名称。例子:老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植物,比如草、树木等。现在我给大家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请你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植物?(展示图片,学生回答)学生1:这是一棵梧桐树。学生2:这是一株玫瑰花。第二环节:呈现新课1. 老师出示校园里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学校里见过这些植物吗?”2. 学生回答后,老师依次介绍每种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用途,并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植物的名称。例子:老师:在我们学校里,还有很多其他的植物呢。比如这棵大树,它叫做银杏树。它的叶子很大,形状像扇子,秋天的时候会变成黄色。银杏树的叶子可以用来做药,对我们的身体很有好处。请大家一起说一下“银杏树”。第三环节:植物观察活动1. 老师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进行植物观察活动。2. 老师指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形状、颜色、叶子、花朵等特点,并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例子:老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到校园里观察植物。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棵植物,看看它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形状是什么样的?你们能用简单的话来描述一下吗?学生1:这棵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像小手一样。学生2:它的花朵是红色的,很漂亮。第四环节:植物特点总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到教室,共同总结校园里植物的特点。2. 老师板书学生总结的植物特点,并帮助学生进行纠错和补充。例子:老师:现在我们回到教室,一起来总结一下我们在校园里观察到的植物特点。谁能告诉我我们观察到的第一种植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学生1:第一种植物是草。它的叶子很细长,绿色的。老师:好,草的叶子是细长的,绿色的。那第二种植物呢?第五环节:植物保护意识培养1. 老师提问:“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植物?”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2. 老师向学生介绍植物的重要性,如提供氧气、美化环境等,并强调保护植物的重要性。3. 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并提出保护植物的具体行动,如不乱扔垃圾、不随意踩踏植物等。例子:老师: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植物呢?谁能告诉我一个原因?学生1:因为植物可以给我们提供氧气,让我们呼吸新鲜的空气。老师:很好!植物可以给我们提供氧气,让我们呼吸新鲜的空气。那么,我们应该怎么保护植物呢?第六环节:课堂小结1. 老师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进行简要总结。2. 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植物保护,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例子: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校园里的植物,认识了它们的名称、特点和用途。同时,我们也强调了保护植物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够爱护植物,保护我们的环境。六、板书设计:校园里的植物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和进行植物特点总结,培养了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同时,通过讨论和引导,学生也对植物的保护意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植物观察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植物的特点。下节课可以继续延伸学生对植物的学习,加深他们对植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