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实验的基础知识及实验题突破实验基本概念1、实验的变量自变量:人为控制的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因变量 :由自变量的改变所引起的实验结果的改变无关变量 :除自变量外也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2、实验的结果与结论结果:实验变量的改变引起的现象或数据的变化结论:实验结果所对应的规律3、实验设计原则(1).科学性原则指在设计实验时必须有充分的科学根据,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这就要求设计时要以前人的实验、理论或自己的实验为基础,而不是凭空设想。(2).单一变量原则: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实验中,变量是指可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单一变量原则是指控制其他因素不变,而只改变其中某一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重复性原则: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同样的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实验结果的稳定程度。任何实验都必须有足够的重复次数(或样本数量足够多),才能判断实验结果的可靠性。(4).对照原则对于对照实验,一个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自变量处理的组,对照组是不接受自变量处理的组。●如何体现实验的三个原则1、单变量原则:如选取生长情况相同的若干***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 “等量”、“等浓度”、“等体积”2、重复性原则:如选取生长情况相同的若干***3、对照原则:如选取生长情况相同的若干***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对照的四种情况空白对照 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一般指自然状态下的组)自身对照 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条件对照 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是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相互对照 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间对照二、实验题的解题策略1.首先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再寻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此即实验的目的。2.按照对照和单变量原则分析现象、结果之间差异的原因,进而得出实验结论。3、实验操作步骤安排范式:“三段式”--选材>处理>观察(1).取材、分组、编号将若干生长状况、大小等相同的材料均分为若干组,并用A、B、C……或甲、乙、丙……进行标号。常用句式:把……(生长状况、大小、身高、体重、生长发育等)相同的……随机平均分成A、B……组,A为对照组,B……为实验组(分组编号,等量对照——主要是描述“无关变量”)(2).对各组施加不同的处理不施加处理条件(自然条件或模拟自然条件)的设为对照组,施加处理条件的设为实验组(或是相互对照组)。注:实验组进行的处理主要是描述的自变量。(3).控制无关变量即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试剂等量且适量。常用句式:A组加适量的……(实验处理),B组加等量且适量的……(对照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4).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及分析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主要是描述因变量。常用句式:把……培养或反应相同时间后,观察记录……数据,并进行相关处理(如求平均值等)。(5).预测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①.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的结论具有唯一性,因此验证性实验的结果也是唯一的,且需要与唯一的实验结论相对应。②.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的结果及结论是不唯一的,解题时要把各种可能的结果全部列出。通常,要想完整地写出探究性实验的预期结果,需要先了解实验目的,而探究性实验的实验目的常常带有一些不确定词语,在解题时我们可以将这些不确定词语分解开,然后分别以确定的词语进行表述,就可以得出几个实验结论,进而根据各种结论逆推出各种预期结果,最后再将预期结果和结论的书写顺序组织好,按照“若出现……(实验结果),则说明……(实验结论)”的模式来书写即可。实例1、确定实验变量例1、几位同学在探索温度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①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②在另外三个试管中各加入新鲜的α-淀粉酶溶液1 mL③加入碘液后,观察现象④分别置于100 ℃、60 ℃、0 ℃环境中保温一段时间⑤将淀粉溶液和α-淀粉酶溶液混合后再分别置于100 ℃、60 ℃、0 ℃环境中保温5 min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2)请预测该实验的现象:_-__。(3)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请列举该实验的两个无关变量:_淀___________,无关变量应保持____________。(4)还原糖的检测可以用_____试剂,为什么在本实验中不用该试剂检测?__________。例2、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见下表:试管 底物和试剂 实验条件1 1 cm3瘦肉块+4 mL蒸馏水 37 ℃水浴;pH=1.52 1 cm3瘦肉块+4 mL胃蛋白酶 37 ℃水浴;pH=83 1 cm3瘦肉块+4 mL胃蛋白酶 ①4 1 cm3瘦肉块+4 mL胃蛋白酶 0 ℃水浴;pH=1.5(1)请完成实验设计:①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2、3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本实验中要探究的自变量是_______。请为该组实验拟定一个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3)本实验的因变量可以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来确定。(4)在1、2号试管所研究的问题中,温度属于________变量。例3、下列有关酶特性的实验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所加催化剂的种类B.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或底物的种类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pH是自变量,温度是无关变量D.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时,只需要设置高温和低温两个实验组2、遵循实验原则例1、对照原则是设计生物学实验的重要原则之一,以下有关对照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B.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时,只需观察蔗糖溶液处理前后的细胞即可C.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中,需设置对H2O2不作任何处理的对照组D.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分别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进行例2、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绿色植物产生O2需要光和验证O2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应选用的实验组合分别是( )A、①②和①③ B、②③和①②C、②④和①③ D、②③和③④例3、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利用了“加法原理”B.验证Mg是植物必需元素的实验,利用了“减法原理”C.“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利用了“加法原理”D.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每个实验组就利用了“减法原理”例4、炎热的夏天中午,某些植物(如植物甲)有午休的现象。这类植物白天大部分时间净光合速率和光照强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但在中午光强和温度最高的时间段,净光合速率会出现一个低谷。回答下列问题:(1)有些植物的午休现象,是由于中午气孔开度下降,导致胞间 ________浓度降低抑制了净光合作用,且抑制作用大于较高的温度和 _______ 对净光合带来的促进作用。这种午休的原因叫“气孔因素限制”。(2)有些植物中午气孔开度并没有下降,但是因为其它因素导致午休现象,这种午休的原因统称“非气孔因素限制”。比如,可能由于温度较高,导致 __________大于光合速率增加量。(3)请设计实验验证:植物甲的午休是气孔因素限制的,并且导致中午气孔开度下降的原因是高温而非强光照。实验步骤:①取生理状况相同的植物甲若干,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②甲组在正常的温度和光照强度下培养,乙组在 __________下培养,丙组在 __________下培养。其它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③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每组植物的气孔开度和净光合速率。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观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例1、下列有关酶的实验中,选材及检测指标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选材 检测指标A 探究酶具有高效性 蛋白质、蛋白酶 双缩脲试剂检测观察颜色变化B 探究酶的最适pH 淀粉、新鲜的唾液 加入碘液观察颜色变化C 探究酶的最适温度 过氧化氢、过氧化氢酶 气泡产生速率D 探究酶具有专一性 蔗糖、淀粉、淀粉酶 斐林试剂检测观察砖红色沉淀产生情况A B.B C.C D.D例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 1 所示实验装置,测量了过氧 化氢酶催化 H2O2反应放出的 O2含量,在最适条件下将反应 室旋转 180°,使滤纸片与 H2O2溶液混合,每隔 30s 读取并记录量筒刻度,得到如图 2 所示曲 线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提高实验环境温度,实验结果可用曲线②表示B.若提高 H2O2溶液pH,实验结果可用曲线③表示C.若改变滤纸片的数量,可以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D.若改变滤纸片的数量,实验结果均如曲线①所示,说明酶具有专一性4、设计实验,预测结果与结论:例1、请设计实验证实“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⑴材料:蝌蚪若干,普通饲料,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抑制剂,水及容器等必需用具⑵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预测结果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一对相对性状可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某植物花的紫色(显性)和白色(隐性)。这对相对性状就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科学家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5个基因型不同的白花品系,且这5个白花品系与该紫花品系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某同学在大量种植该紫花品系时,偶然发现了1株白花植株,将其自交,后代均表现为白花。假设该白花植株与紫花品系也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若要通过杂交实验来确定该白花植株是一个新等位基因突变造成的,还是属于上述5个白花品系中的一个,则⑴该实验思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3、某种小鼠的毛色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已知B决定黑色毛,b决定褐色毛,C决定毛色存在,c决定毛色不存在(即白色)。其尾长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另一对基因控制的。(1)现有一批基因型为BbCc的小鼠,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繁殖后,子代白色小鼠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其中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_______。(2)若不考虑毛色性状的遗传,在研究中发现,一对长尾的小鼠生出了一定数量的短尾小鼠。为了研究短尾小鼠的产生是因为“它的双亲都是短尾基因的携带者”还是由于“在亲本繁殖过程中发生了显性突变”,请你来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Ⅰ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结果预测: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双亲都是隐性短尾基因的携带者。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短尾小鼠的出现是在亲本繁殖过程中发生了显性突变造成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