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4.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了解回声;5.初步了解一些常用的物理研究方法。学习目标:(1)橡皮筋发出声音时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2)我们自己说话时喉头部分的特征是____________。橡皮筋在振动喉头在振动图2.1-1图2.1-2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请阅读课本P27-P28的文字内容与插图,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用红笔作上记号。2.请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结合实际生活及阅读的课文,并实际做一做,完成下列学习问题。探究一、利用身边的物体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并思考下列问题:(1)你能听到什么?(2)发声时物体处于什么状态?(3)什么时候听不到声音了?(4)请总结一下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活动1:把一根橡皮筋拉紧,拨动橡皮筋。活动2: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活动3:用鼓槌打击鼓面。活动4:拨动小提琴的琴弦。活动5:请把手指放在喉结处,朗读课文27面至28面前三段的内容。回答上述探究内容,并得出结论。展示质疑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及时练:请说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里面的声源各是什么?现象1:敲击桌面时,我们能听到“咚咚”声,但却很难发现桌面在振动。探究二、如何让不明显的发声振动变得明显呢?现象2: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但却很难看到音叉振动。归纳:运用“转换法”将不明显的现象扩大。实验1中,将纸屑放在桌面上,敲击桌面时,桌面上的纸屑被弹起;展示质疑实验2中,①可以将振动的音叉触及人体面颊,面颊会感受到音叉的振动;②可以将振动的音叉插入水中一部分,会看到水花飞溅;③可以将悬吊着的泡沫塑料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球并不跳动;将音叉敲响,再使泡沫塑料球接触音叉,会发现球跳动。探究三、有办法让发出的声音停止吗?用手按住音叉的两臂,音叉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用手按住桌面,桌面不发声了,纸屑跳动停止。结论:振动停止,发声停止。①老师的讲课声是通过________传到同学们耳朵的。②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另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另一端,耳贴桌子的同学能听到声音吗?_____,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到耳朵的。③实验探究:在一个玻璃缸内盛有水,手拿两块石头在水中撞击,在外面也能听到撞击声。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________。空气能桌子固体液体气体介质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1.请阅读课本P27-P28的文字内容与插图,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用红笔作上记号。2.请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结合实际生活及阅读的课文,并实际做一做,完成下列学习问题。猜想1:声音由声源处传播出去,可能沿直线传播。猜想2:声音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探究四、请大胆猜想,你认为声音怎样从声源处向远处传播。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敲击桌子的声音。探究五、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实你的猜想。固体能够传播声音空气能够传播声音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捕鱼液体能够传播声音将闹钟放到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有什么变化?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直到最后听不到铃声。探究六、真空能够传播声音吗?如果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随着空气的逐渐进入,铃声逐渐加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及时问: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是怎么交谈的呢?总结论: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能在真空中传播。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探究七、声音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 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 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1)声音在1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m/s。(2)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回来,再传入耳朵,我们就听到了回声。(3)人耳区别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时间间隔大于 s。340知识点三、声速和回声0.11.请阅读课本P29-P30的文字内容与插图,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用红笔作上记号。2.请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结合实际生活及阅读的课文,完成下列学习问题。反射探究八、阅读课本中的声速表,你能获得关于声速的哪些信息?(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2)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3)多数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大,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大;(4)声音的传播速度还有介质的状态有关。探究九、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一个同学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5 s后听到回声,那么该同学距山崖大约是多少米?解:因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从山崖传到人耳的时间为t= ×1.5s=0.75s,则该同学到山崖的距离为s=340m/s×0.75s=255m。1.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声C.没有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没有振动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A五、课堂反馈2.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然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B3.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慢慢抽出瓶内的空气,发现声音逐渐变小,但始终能听到声音,其原因是 ( )A.真空能传声B.声源发声太强C.离玻璃瓶远点就听不到声音D.瓶内仍有少量空气2D4.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1题型C5.“五四”文艺演出,我校两位女生表演的“古筝二人奏”震撼全场。悦耳动听的古筝声是由于古筝琴弦的________产生的。6.“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风的吼声、马的叫声、黄河的咆哮声分别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产生的。(均填“气体”“液体”或“固体”)振动气体固体液体7.在电子自动计时器普及之前,小型运动会上的百米赛跑项目还用人工计时。终点记时员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在看见起点发令员发令枪冒烟的瞬间开始计时。若计时员操作失误,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那么他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实际跑的时间长些,还是短些 相差多少 (空气中声速为340m/s)他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实际跑的时间短些,相差0.294s。B.查一查(要求:每组最先完成的同学交给老师检查,然后该同学检查本组其他同学的完成情况)C.思一思:1.通过这节课,我们掌握哪些知识?2.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D.评一评:(分“优”“良”“一般”评价导学案完成的情况,自我评价完成后交给学科组长,学科组长检查评价完全组最后交给教师检查并评价。)自我评价:_____小组评价: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_五、课堂反馈作业1:请再次阅读教材,并在作业本上写下本节教材的5到7个关键词。作业2:请在校园内找找,看能否找到听到回声的地方,并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出你听到回声时距障碍物至少应多远?布置作业作业3.一辆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驶向前面的山崖,司机鸣笛5s后听到了回声,求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的距离。720m作业4.在长为884m的金属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次声音,两声间隔为2.43s求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5200m/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