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暑假知识点预习(四)声音的产生,传播与特性(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暑假知识点预习(四)声音的产生,传播与特性(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暑假知识点预习(四)
            声音的产生、传播与特性
【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
产生:声音是中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固体、液休、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注意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发声停止后声音不一定消失,原来发出的声音可能仍存在介质中并继续传播着。
1. 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
A. 音叉的振动停止了
B. 声音的速度变小了
C. 空气不再传声
D. 声音强度变弱,我们听不到了
2. 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 钟声的回音
B. 大钟还在振动
C. 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3. 维维同学用扬琴演奏时,她用竹槌有节奏地敲击琴弦,观众就能听到优美的琴声。发出这种声音的物体是(    )
A. 竹槌 B. 空气 C. 琴弦 D. 琴弦柱
4.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小明用小锤敲击音叉,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如果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3)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        __       。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__________。
5. 在复习声现象时,同学们举出了一些实例: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里,看到水花四溅③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时,琴声会消失④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①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④
【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
声波: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介质:能够传递的物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都是声音的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6. 当别人嚼脆饼干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饼干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    传播的,后者的声音是靠    传播的,    的传声能力较强。
7. 发生地震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遇险者求救的一种好方法就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    )能够传播声音。
A. 固体 B. 液体 C. 气体 D. 真空
8. 小林家中的桌面有一只金鱼缸,小平敲了一下桌子,鱼缸中的金鱼立即受到惊吓,鱼接收到声波的传播途径是( )
A. 空气…水
B. 桌子…水…鱼
C. 桌子…空气…水…鱼
D. 桌子…鱼缸…水…鱼
9. 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 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 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卿卿”声
C. 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 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10.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闹铃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B. 闹铃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
C. 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闹铃振动幅度变小的缘故
D. 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知识点3:声速及回声现象】
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表示,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最慢 ,已知在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以下资料可知: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液体中的_______(选填“大”或“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____的影响。
12. 声音从空气中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13. 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回声的传播速度等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 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 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
14. 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大于0.1s,据此,要听到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应该(    )
A. 大于34m B. 大于17m C. 等于17m D. 等于34m
15. 端午节期间,小雪随父母到山区爬山,她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    m,声速按340m/s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以    形式传播。
【知识点4:音调】
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发声休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1)定义: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
(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3)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4)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
(5)次声波:频率低于2Hz的声。
人能感受声音频率范围:20Hz-20000Hz。
16. 古时排萧又叫做“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所以人们都说“参差不齐”,如图所示。其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 音色 B. 响度 C. 音调 D. 音量
17. 图甲展示的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青铜编钟依大小次序编组悬挂,形成一定的音阶。演奏者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编钟越小,音调就越 __________(填“高”或“低”)。形如杏仁状柱体,扁如“盒瓦”的编钟,其截面如图乙,分别敲击钟的A、B、C三个部位,则编钟可发出 __________个固有频率的音调。
18. 王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
A. 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 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 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 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19. 如下图所示的是安装在同一轴上的三个发声齿轮.轴可以在外加动力下匀速转动,用硬纸片放在齿边可以发声。
(1)用这套装置可以验证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与 _____的关系。
(2)若轴的转速不变,则当硬纸片放在 _____齿轮上时,齿轮发声的音调最低。
(3)由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振动 _____,音调就越高。
20. 如图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分别划一次,则(    )
A. 甲图声音尖利,音调高
B. 乙图声音尖利,音调高
C. 甲图塑料梳子的齿疏,振动慢,音调高
D. 乙图塑料梳子的齿密,振动慢,音调高
【知识点5:响度】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用鼓糙敲鼓,轻敲时,鼓发声的响度小;重敲时,鼓发声的响度大。
决定响度的因素:
(1)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响度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分散的程度有关.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声波向四面八方辐射,分散程度大,在某一方向上接收到的声波少,声音的响度较小;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分散程度小,响度较大。
(3)响度与听音者距声源的远近有关.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分散和被介质吸收的缘故,距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会越小。
21.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轻声细语”指的是降低声音的音调
B. “响鼓也要重锤敲”表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 初中阶段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音调发生了改变
D.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22. 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  )
A. 音调不同,响度一定相同
B. 音调相同,响度一定相同
C. 音调不同,响度可能相同
D. 音调相同,响度可能相同
23. 如图所示,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dB变为50dB。说明音叉振动的(    )
A. 振幅变大
B. 振幅变小
C. 频率变大
D. 频率变小
24. 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
25. 在学校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小明表演了“威风锣鼓”节目,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是为了改变鼓声的(  )
A. .音调 B. 音频 C. 响度 D. 声速
【知识点6:音色】
不同的发声体即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有关。
26. 中央电视台《开门大吉》节目里常有人模仿韩红、刘欢等文艺名人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看,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声速
27. 某手机支付APP可以对用户的帐号设置“声音锁”,设置时用户打开APP,对着手机读出手机显示的数字,APP将主人的声音信息录入,以后再打开APP时,APP会把录入的数字随机结合,主人无论轻声或大声,高音或低音只要读对APP显示的数字即可打开APP。APP设置“声音锁”利用了声音(  )
A. 音调和响度
B. 响度
C. 音调
D. 音色
28. 有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声速
29. 云南是著名的茶马古道的源头,赶马人喜欢在马的脖子上系个铃铛,当马帮在山间行走时,叮叮当当的铃声传出山外,故有“山间铃响马帮来”的笑谈,铃声是铃芯击打铃壳使其
__________而发声 人们是根据声音的
__________来辨别出声音铃声而不是其它物体发出的声音。
30. 古诗《春夜洛阳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速度
参考答案
A 2、B 3、C 4、(1)乒乓球被弹起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不能(3)将不容易观察的音又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 转换法 5、B 6、空气;骨;固体 7、A 8、D 9、C 10、D 11、小,温度 12、A 13、A 14、B 15、272;声波 16、C 17、高;2 18、C 19、(1)频率(振动的快慢);(2)A;(3)越快 20、B 21、A 22、C 23、A 24、甲和乙;甲和丙 25、C 26、C 27、D 28、B 29、振动;音色 30、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