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班级管理篇--班规班纪之我思班规班纪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一个健康发展对的班级,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班规班纪建设必是健全有效的,必是被广大师生认可的。班规班纪本质上讲是校规校纪的整合细化,是中学生守则的具体化实用化。各校各班各有特色,促进学生成长发展可谓功不可没,不可或缺。有其利必有其弊,完美的恰恰是不完美的前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现在讲一讲自己再具体教育管理发现的利弊。01班规班纪是学生成长的尺度在班主任培训中,不少教师传授班规班纪建设秘诀,甚至具体可感。它是管理的尺度,提高管理效率,让管理有抓手,有规可循。特别让新班主任耳目一新,拿来简单修改,便用便推而广之。这对初建班级是行之有效的,起着积极作用。随着学生成长,认知的加深,许多东西教育积极的影响在削弱,这就要班主任下功夫,把一成不变的班规班纪修改的符合年级和学生认知实际需要。墨守成规,必然影响学生的成长,必然家长学校对班主任的能力产生不信任,班级不可能持续发展,此时,无为胜有为。班规班纪变成学生成长对的尺度,刻度彰显学生收获的多少,这是顺势而为,是班级管理的正道。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不会从小学一步登天到初中的最高境界。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需要一步一步的积累,最终由量变到质变。用哲学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螺旋式上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甚至是开倒车,这也不是鲜而有之的事。我们会发现所有的学生或多或少做过与校规校纪所违背的事,他们有意或无意为之,许多事或游戏之,寻求新奇感。其实绝大多数能自我改之,对成长的负面影响微乎其微,甚至是忽略不计,更不能说班级管理出现重大问题,动摇班级管理教育的根本。许多名班主任,较长时间不在校,没有听说天下大乱。相反,学生所做的一切是生命中的大胆尝试,成长中的勇敢探索。其利害关系能知晓多少呢?只是益多意少罢了,极端事件的概率是很低的,我们防也防不住,因为那不是班规班纪所管的范围,再寻它议。此时,我们最需要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的成长,班规班纪是其中的一把尺子。用它引导学生收获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自晓行为的利弊,使其有所感悟,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切忌实施多种惩罚,伤害学生稚嫩的心灵,更甚精神的打击导致学生走向反面,因为学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坚强。教会孩子认识这把“尺子”尤为关键,让学生用“尺子”自我衡量,修正自己。其实学生的自我修复能力是蛮强大的,超出我们的想象。在分数第一,一俊遮百丑的局面前,德育为首,综合育人的作用更为重要。只有健康的身心,才能唤醒孩子积极向上的心灵,悦纳班规班纪,认同教师的言行,我们的教育教学才有效果才有意义。教师宽严适度张弛有序的教育教学管理让班级不会忽左忽右的前进,过宽过严有可能带偏班级。如果这把“尺子”成为班级的共识,那么就会以班级为荣为傲,何愁班级难调教?这把“尺子”最大限度保护学生的个性,维护学生的共性。教师包容和远见作用巨大,这就要求有一个比海更宽广的胸怀,比天高的追求。02班规班纪是学生可感的温度所有的校规班级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是人文的关爱,是包含期望和要求的集合。白纸黑字是难以体会其感情的,最终需要教师注以感情,以爱使其变得有情感和温度。当下,教师的工作以教学为主,班主任工作是“副业”。教师大部分时间用在教学业务的提升上,班级管理往往无暇顾及,依靠规章制度简单的管理班级,用心少了,自然感情淡温情少了些许。天长日久,班规班纪在学生心里成了没有刻度绳索,挣脱羁绊,打破枷锁,更喜欢探索无拘无束的“自由”。为了管束学生,不得已又制定许许多多的“规定”和“禁止”,似乎环环相扣,管理严格,其实这些都是纸老虎,虚张声势罢了。学生的反感,无益的说教,频繁的惩戒,使学生厌恶教师,厌恶学习,不听课,不交作业,故意违反规定,不管是非永远对抗。规定用尽,方法偏颇,最后放任自流。虽然这是极少数学生的归途,但是也折射出我们的方法第一的弊端。破解局面的有效的方法就是班规班纪有温度,学生可知可感的温度。温度何来?那就是教师真挚的感情和无私爱,才产生温度。其实教师的爱亦可分几层:仅仅为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而有的爱,有点牵强附会感,不会持久不会永恒,缺乏的是真诚;为责任而生的爱,责任心越强爱的越深,职业色彩较为浓厚,大部分教师停留在此层次上,这种爱就有了许多温度;为本心为人性而生的爱,这是学生真真切切感受的爱,容易走进学生心中,建立良师益友的关系,以爱育人。无私的爱把班规班纪变得有温度,没有虚伪。教师是一面大爱的旗帜,那班规班纪就是学生的一面不倒的旗帜,因为它是教师的化身。03班规班纪是学生探索发展之路再读守则校规,原来那么抽象空洞,如此枯燥乏味,因为条文让我感受到里面许多未知,有形而上学之感。如何解释这些为什么?如何让学生具体可感地接受这些条文?思考甚久,有些东西过多的解读是无益的,这些条文本身就是让学生探索实践的,明朝大儒王阳明早就提出知行合一的主张,修身养性不是空谈而是让人做的。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是这样的主张: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还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与创造工作。”没有探索哪来的创造力,必须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来探索去实践,空洞的说教是如此的苍白无力,知乎!小马过河有几种情况可以出现,可原路回家,可绕远过桥,可蹚水冲走,可一试而过。我们深信只要想过河,它最终会过那条河。学生的成长没有唯一答案,没有标准答案。追求千篇一律的结果是违背探索发现的,学生解读班规班纪才是他们的认知,探索什么层面就会做到什么层面,教师的职责不是要求做到什么,而是鼓励学生的进步,激励学生去探索发现,这与文化课作业促进成长发展殊途同归。我们往往经验主义为上,评优选先,评选团圆设置许多条件,看似公平公正,细想是那么苛刻,是少数学生的游戏,这是没有有色眼镜的有色眼镜。部分学生的出路就像简爱一样,去与世俗抗争,获得自尊自爱。班规班纪不是死板教条的,我们却死板教条的使用,追其本源是教师没有大胆的探索实践,更不能引领学生去探索实践。那些有趣的活动省略了,那些质疑被驳回了,那些言行冠以荒唐无知而忽略了……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班规班纪就是铺就学生的探索之路,教师就是那路基石和路标,引领者他们向前去!班规班纪是大事,其实都是小事,需深深思细细做;班规班纪是小事,其实关乎学生长成的大事,需时时做常常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