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拿来主义》 教案导入(2分钟) 知知人论世(8分钟) 三、正音正字,整体感知(30分钟): 四、解读全文(30分钟) 五、拓展(10分钟) 一、导入: 我想请同学们来说说,你们最喜欢的节日、影视剧或动漫剧是什么?(自由回答)从同学们的爱好中,我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圣诞节、情人节比我们传统的节日都盛大;爱看韩剧和日本动漫剧。近十年,外国的文化迅速占领了中国人的文化生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种外来文化的冲击,是全盘接受,还是全部抵制,还是相互融入?你对这种情况怎么看?(自由回答)。其实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就给出了答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的《拿来主义》这篇课文,然后找到这个答案。 二、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议论文,关于鲁迅,大家应该都不陌生,特别是这两年流行“鲁迅说”带起来一股鲁迅热。(播放百度百科)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字豫才。浙江绍兴人,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代表作品主要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阿Q正传》、《朝花夕拾》。 2.写作背景: 提问1:这篇文章选自《且介亭杂文》,为什么叫做“且介亭”呢?哪位同学在课本中找到答案? 明确:课本P13积累1。 提问2:这篇课文是杂文,我们简单来了解下什么是杂文? 明确:杂文,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鲁迅的杂文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本文语言的特点是犀利和幽默。 提问3:在课文中找到这篇文章是哪一年写的? 明确:写于1934年6月4日。 提问4:那一年发生了什么呢?、当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对日本侵略者实行“不抵抗主义”,致使日本侵略者很快地占领了东三省、并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国民党反动派投靠英、美帝国主义,对外,出卖国家的领土主权,文化界也有一些反动文人,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在革命阵营内部,由于帝国主义长期的军事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对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甚至有一种盲目排外的情绪。当时在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问题上,实际存在着两种错误态度:一种是全盘肯定,全盘吸收;一种是全盘否定,盲目排斥。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利于我国革命文化的发展的。鲁迅针对敌人破坏新文化发展的种种罪行,针对革命阵营内部某些人对待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化的错误态度,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就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对待外国文化遗产的态度。这两篇文章可以说是“姊妹篇”。 三、正音正字,整体感知: 1.正音正字: 自诩: xǔ。形声,字从言,从羽,羽亦声。“羽”意为“轻飘”。“言”与“羽”联合起来表示“轻飘的话”。本义:说轻飘飘的话。既说大话。 羹,中国传统食物。指五味调和的浓汤。炙,炮肉也。《说文》:“从肉,在火上”,基本释义是烤。 冠冕guān miǎn,古义指专门供贵族戴的帽子,现指冠帽的总称。“冠”读guàn时,指的是戴帽子;戴;古代汉族男子到20岁要举行加冠礼,叫做冠guàn,表示成年。 孱:[ chán ]瘦弱;软弱:~羸。~弱。[ càn ]义同“孱”(chán),用于“孱头”。 蹩进[ bié jìn ]:躲躲闪闪地走进去。蹩:脚腕子或手腕子扭伤。 2.掌握词义: 博而不精:广博而不精深。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3.自读课文5分钟,议论文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叫“立论”,可以批驳别人的观点,叫“驳论”。;思考:作者在文中批判什么?作者在文中倡导什么?(分别对应哪些自然段) 明确:第一部分(第1--7段):揭露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送来主义”,为提下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作铺垫。第二部分(第8-- 9段):阐明“拿来主义” 的具体内容。第三部分(第10段):总结全文,并提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条件,以及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本文先驳后立(先破后立) 四、解读全文: 1.细读第1-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批判“送去主义”的 请完成小练习: 作者先指出了“送去主义”产生的根源是闭关主义,其实,两者是一脉相承的,然后列举了“送去主义”的表现有送古董和送古画新画,以及送梅兰芳,接着,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送去主义”的实质是崇洋媚外,最后又形象的揭示了“送去主义”的危害:一是导致经济衰败,二是导致主权丧失(子孙沦为乞丐) 提问1:第一段最后一句“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其中“进步”一词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这是反语,表现了作者对“送去主义”的嘲讽。本段中“大师”、“捧着”、“几张”、“一路挂过去”、“发扬国光”、“传道”等都表现出嘲讽的感情。 2.细读第6-7自然段,思考:文章中说侵略者按其心意给我国送来了什么 (原文找答案) 明确:糟粕渣滓、靡靡之音。送来的实质: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 归纳:为什么要倡导拿来主义?(完成课后感悟题第1题) 明确:闭关主义——盲目排外,抱残守缺(破);送去主义——投降卖国,媚外求宠(破),送来主义——嗟来之食,强加侵略(破)。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立)。 (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因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都不好,所以只能拿来主义。 2. 细读第8-9自然段, 提问1:第八段中的“大宅子”比喻什么 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 是怎样说理的 明确:“大宅子”实指什么 外来文化 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 (完成课后感悟题第2题) ①徘徊不敢走进门——孱头;指哪类人?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②放一把火烧光——昏蛋;指哪类人?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 ③欣欣然接受一切——废物;指哪类人?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④拿来主义——占有,挑选;指哪类人? 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提问2: “大宅子”里有哪些东西?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 怎么对待?吃掉,送药房,送/毁掉,走散。 是怎样说理的 比喻论证。喻文化精华,喻精华糟粕并存的文化,喻文化糟粕,喻腐朽淫糜的封建文化。 3.细读第10自然段,齐读,思考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 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 “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1)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 要“拿来”! 2)怎样“拿来” 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3)“拿来”有何意义 建设民族新文化 4)怎样才能“拿来” 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5)“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两个字概括) 创新 4.结合板书复习全文(PPT) 5.总结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8、9段)------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类比论证(第3段) ------用同类事物相比较。对比论证(8、9段)------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 五、拓展:今天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全球一体化、信息社会化,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世界是如此广阔,中国正走向世界,世界也在瞩目中国。那么,作为一个青年人,在民族复兴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取舍?请大家联系现实谈谈今天我们是否需要拿来主义? 中国一直秉承着实用主义精神,相信拿来主义。从2016年到2018年,国内通讯行业第二大厂商中兴两次被美国制裁,中兴在美国人的要求面前没有还手的能力,付出了高额的代价——两次被罚款超过20亿美元、董事会及管理层被全面更换,还要接受美国派人监管运营10年。这种制裁直接就是当年满清政府割地赔款的公司版本。 2019年,华为也被美国制裁了,不过与中兴不同,华为选择了正面硬杠美国,为什么华为敢和美国硬杠?因为华为有自己的芯片,还有能力自研OS系统。马化腾在去年的腾讯全球数字合作伙伴大会说道:“今天的中国已经走到发展前沿,拿来主义的空间越来越少。最近中兴、华为事件愈演愈烈,我们也时刻关注贸易战是否会演变成科技战。因此,如果我们不继续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上下苦功,我们的数字经济就是在沙堆上起高楼,难以为继,更谈不上新旧动能转化或者助力高质量发展。” 同样的,美国的GPS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全球定位导航系统,并且成熟的技术已经可以无差别的进行全球定位。但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历经几十的刻苦努力不断钻研,努力研发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北斗星导航系统”,并且在2012年的时候已经投入民用,为什么要花那么大力气那么多钱去自己开发?不直接拿来!为什么在微软Windows系统横行的情况下我们还要去研究自己的银河麒麟操作系统?没有自己的东西,不敢去创造或者懒于去创造,永远只能踩着别人留下的脚印前进,最后只能被“送来”、被“送去”、被“挨打”。小结及板书设计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大家都明确了对待文化的正确态度,那就是运用拿来主义。季羡林告诉我们:没有文化交流,人类社会就无法进步。顾城告诉我们: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要用它寻找光明。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都能灵活运用拿来主义!作业 找出《我的母亲》中关于母亲细节描写的段落或者句子,并抄写到自己的作业本上。注意书写工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