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全书备课要点 备课包(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全书备课要点 备课包(表格式)

资源简介

五年级上册整本书纲要
授课时间:1-2周授课单元:第一单元
单元目标(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1.字词 (1)会认24个生字,读准“便、待”2个多音字,会写29个生字。 (2)学习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练字的良好习惯。 2.背诵识记 (1)背诵制定段落:能背诵《白鹭》,背诵古诗《蝉》 3.单元要素 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情抒发情感的方法 习作要素: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3)能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情感或感受。 (4)能结合具体语境,初步了解对比的方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 4.习作 (1)能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活动,多角度地观察自己的心爱之物,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2)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心爱之物,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5.口语交际训练: (1)学会合理控制发言时间 (2)能尊重不同见解,梳理总结大家的意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
主要内容 课文主题编排:本单元以“万物有灵”为主题,编排了《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 《白鹭》文章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精巧,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落花生》本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表达了作者对不图虚名、默默奉献品格的赞美。 《桂花雨》作者主要回忆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摇花时下的“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珍珠鸟》文章记叙了珍珠鸟在作者的悉心照料下,由害怕人到亲近人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互相信任、和谐美好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情抒发情感的方法”。 (1)本单元课文描述的不同事物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单元要素层次: 《白鹭》学生要学习通过想象画面,并能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并借关键词语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学习作者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描写中。 《落花生》理解深刻含义语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的事物,抒发了“要做有用的人”的感悟。强化不同的事物表达着不同的感情。 《桂花雨》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体会可以借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珍珠鸟》为略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继续强化单元的语文要素。 “交流平台”总结方法,描写不用的事物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 3.习作内容: 围绕自己的心爱之物,写写它的样子,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心爱之物等,写出自己对这一事物独有的感受。让他们从本单元“万物有灵”的学习走向生活实际,留心观察,写出自己对心爱之物的喜爱之情。
评价任务: 1.(1)课堂进行归类识字,难字当堂测写。听写。 (2)课后进行单元看拼音写词语、创设情景运用。 (3)根据语境选择多音字。 (4)近义词辨析专项:根据语境选择近义词。 (5)能对识字加油站生字归类,完成拓展生字。 2.《白鹭》 (1)背诵 (2)边读边想象并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3)借助关键词,说出作者描写对白鹭喜爱之情的方法 (4)读诗歌《浪淘沙》,能从课文中找到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3.《落花生》 (1)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说出课文借助落花生说明的做人的道理。 (3)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 4.《桂花雨》 (1)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 (2)借助相关语句和课后链接,说出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5.《珍珠鸟》 借助关键语句,梳理珍珠鸟和作者之间情感变化的线索,说出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情意。 6.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1)通过讨论交流,能够认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梳理意见,运用已有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 7.习作:我的心爱之物 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心爱之物,写出喜爱的原因,表达感情,并按照要求修改习作。 8.语文园地一: (1)交流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所抒发的感情或引发的思考。 (2)体会部分语句在描写事物方法上的相似之处 (3)学习联系语境理解一词多义的方法。 (4)正确朗读古诗,背诵《蝉》;学习诗人借蝉自喻的写法。
学习活动: 一、分类识字;难点生字当堂测;无音生字测试,选字组词、造句;练习看拼音书写生词。 多音字辨析 二、《白鹭》 1.课前查找白鹭的相关资料,初步了解白鹭 2.借助关键语句,感受白鹭的外形美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梳理文章的结构,找出课文中直接赞美白鹭的语句,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喜爱) 3)圈画关键语句,整体感知白鹭的外形特点。 a)读第2-5段,画出相关语句,作者是怎样描写白鹭外形美。 b)根据相关语句进行交流,用自己话说出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白鹭的外形,赏析重点语句,体会白鹭“适宜”无可挑剔,感受白鹭的外形之美。 (3)想象画面,感受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 1)自由朗读课文6-8段,说说自己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 2)组内交流感受,说出画面的缘由 3)背诵6-8段,理清思路,按照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白鹭在做着什么顺序背诵。 (4)指导朗读,体会作者情感 1)朗读9-11段,说说别人和作者眼中,白鹭有什么不同? 2)理解作者每句话的情感,读出强调、肯定的语气。感受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3)带着感受朗读全文。 a)交流课文每一部分怎么读? b)自由练习朗读,展示。 (5)背诵课文 1)回顾整篇课文,借助画面练习背诵相关段落。 2)借助结构图形式建议起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练习,梳理课文主要内容,背诵课文。 三《落花生》 课前预习:结合生活经验或相关资料,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 (1)猜谜语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思考课文围绕着花生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哪一部分?(详略得当)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4)默读课文1-2段,从种花生和收花生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1)理解“居然“词语。 2)朗读1-2段,体会惊喜之情。 (5)默读3-15段,思考:这部分主要讲了哪两层意思? 第一层:3~11段讨论了落花生的好处。 第二层:12~15段讲了做人的道理 (6)自由朗读第三部分,读的时候分别画出我们和父亲议论花生好处的话,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说一说花生的内在品质。 第一层意思: 1)说出几种事物的不同特点 2)思考:父亲为什么这么说? 3)说出原文父亲哪句话表达这意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4)花生内在品质: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 第二层意思: 1)回顾花生的品质,自由朗读第二层意思,画出父亲的话和我的回答,说出你的理解。 2)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谁来说一说? 3)齐读最后一段 (7)总结全文、学习写作手法 1)作者重点写“议花生”,是为了向我们介绍花生的好处吗?(借物喻人) 2)课后小练笔 四、《桂花雨》 1.检查预习:分类生字、词语——开火车读、齐读、指名读 2.默读课文,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说出自己初读感受和印象最深的段落 (2)根据时间、地点和人物等要素找出桂花给作者带来哪些美好回忆? (3)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 (4)尝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5)朗读最后一段 3. 品读桂花之“香” (1)“桂花雨”意思 (2)从文中找出怎样描述 (3)默读课文,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原文中画一画) 4. 品读桂花之“乐” (1)自由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一说当时什么场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是快乐的桂花雨? 5. 品味“桂花雨”之“思念” (1)结合课后第3题读阅读链接 (2)结合PPT补充奇君相关的经历资料。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4)思考:课文结尾,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是四年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理解作者是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自己思想怀旧之情。) 6.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五、《珍珠鸟》 1.根据课文导读提示整理问题: (1)我们给珍珠鸟怎样的照料和呵护? (2)珍珠鸟又是怎么逐步信赖我的? 2.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1)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逐渐” (2)关注时间和小珍珠鸟活动地点的变化,梳理小珍珠鸟美靠近一步都和作者的举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重点描述珍珠鸟具体的行为表现。 (4)归纳:随着时间的推移,珍珠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离作者越来越近,合作者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亲昵。 3.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内交流作者和小珍珠鸟互动的细节描写。 (1)借助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和小珍珠鸟的情意。 (2)交流说自己的感受 (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受珍珠鸟和作者之间逐渐亲近的过程。、 4.再次默读课文,勾画作者和小珍珠鸟互动的句子。 (1)画出描写小珍珠鸟可爱的语句 (2)画出表现作者感情的语句,分享交流 5.借助关键词,说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理解。 (1)自由讨论交流 (2)师总结:信赖,就是尊重、理解、宽容。只要心中有爱,我们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感受到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和谐美好的境界。世界万物共生长,应以诚相待,和谐共生。 六、《口语交际》 1.思考:班级内出现哪些突出问题? 2.讨论本节课的目标: (1)观看本班的美好场景. (2)发现问题从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进行梳理、归纳。 (3)思考班级现状和理想的班级之间差异,提出问题,理解班级公约重要性。 (4)班级公约的含义和作用。 3.(1)讨论班级公约该制定哪些内容、哪些方面。 (2)每人在纸条上写出两三条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公约内容。 (3)回顾二年级学习制定“图书借阅公约”时了解规则:内容短小精悍、具体可行。 4.小组讨论发言。 七、《习作:我的心爱之物》 1.根据课前准备,组织召开“我的心爱之物”分享交流会 (1)自由介绍清楚自己的心爱之物是什么以及喜欢它的原因。 (2)其他学生说体会和感受或者不明白的地方。 (3)师及时引导: 1)在交流心爱之物的样子时,说清楚的突出问题。 2)说清楚来龙去脉,注意讲当时的细节,表达真实的情感。 (4)组内交流,形成自己的习作框架。 3.出示本单元课文,梳理描述过程的精彩片段,回忆作家是如何把时间写清楚,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4.根据写作特点,书写自己心爱之物的精彩特点。 5.展示自己写心爱之物的片段 (1)说一说哪里写得好,好在哪里? (2)可以加照片 6.相互评价,展示 八、语文园地一 1.自由朗读交流平台内容,思考 (1)回顾一下,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事物?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考? (2)说说自己在学习本单元课文中有哪些发现? 2.交流讨论、汇报。 3.自由朗读句子,思考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1)小组交流(2)梳理句子共同的特点 三个句子都是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所描写事物的特点。 4.将以上的句子中对比的部分去掉,读句子说一说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扩展交流。 5.自读含有“开辟”的句子 (1)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或用这个词语说出类似的句子。 (3)全班交流,师生总结。 第1句中“开辟”的意思是开垦,把土地翻好整平,好种花生。 第2句中“开辟”的意思是开创、创立。 6.结合刚才方法交流第二组例句 第1句中“姿态”是指梅树的姿势优美。 第2句中“姿态”是指人的态度、气度。 7.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1)温和(形容气候)__________(2)温和(形容性格)__________ 8.师总结: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可能会有所不同(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 9.(1)自读古诗,指名朗读、作者介绍 (2)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大意 1)补充资料,理解2)学习重点词语3)后两句阐述了诗人高洁的志向。 (3)师总结:本诗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诗人借蝉自喻自身的高洁。 (4)借助插图背诵古诗。
授课时间:3-4周 授课单元:第二单元
单元目标(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1.(1)会写42个生字,会认30个生字,读准6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有速度的阅读的方法。 (4)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2. 口语交际训练:(1)交流在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2)写出句子的主要意思。 (3)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4)朗读并背诵名言警句,知道在生活中如何运用。 3.习作:(1)能对自己熟悉的老师进行描写,进一步学习写人叙事的描写方法。 (2)正确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熟悉的老师,突出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写出真情实感。
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本单元所选的 4 篇课文通过不同事例,表现了人物的不同特点,表达了不同的情感。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读中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学会结合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本单元的习作是“漫画”老师,先想想老师有什么突出特点,再选其中的一两件能突出特点的具体事例来写,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语文园地”可以结合朗读、想象、背诵等多种形式教学,总结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积累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评价任务: (1)课堂进行归类识字,难字当堂测写。听写。 (2)课后进行单元看拼音写词语、创设情景运用。 (3)根据语境选择多音字。 (4)近义词辨析专项:根据语境选择近义词。 2. 《搭石》 (1)学习速读的方法,练习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写了哪些让我们感受到美的画面。 (3)抓住重点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3.《将相和》 (1)学习速读的方法,练习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三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言行,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4.《什么比猎豹的速读更快》 (1)学习速读方法,练习速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介绍“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时采用的说明方法。 5.《冀中的地道战》 (1)学习速读的方法,练习速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知道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无穷无尽的智慧。 6.语文园地二: (1) 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交流速读的方法。 (2)根据提供的句子,能写出主要意思;用通顺的话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3)积累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7.习作:“漫画”老师 (1)以夸张漫谈的语言风格,进一步学习写人叙事的描写方法。 (2)注意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凸显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
学习活动: 1.分类识字;难点生字当堂测;无音生字测试,选字组词、造句;练习看拼音书写生词。 多音字辨析 2.《搭石》 (1)速读课文,带着以上问题速读,注意读准字音,在阅读过程中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速读第一自然段、归纳:什么是搭石?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找出重点词句。 (3)为什么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4)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填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 )的风景。边读边划出关键语句。 (5)理解“踏”字,模拟情境:你是一位年纪很大的人,你经过搭石时,发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做呢? (6)搭石是普通的石头吗?它普通在哪里?不普通在哪里? 3.《将相和》 (1)理解“和”字,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将和相分别是谁?发生了什么故事? (3)了解将与相,最开始为何不和?生速读课文,找出关键语句。 (4)《完璧归赵》速读课文,对蔺相如见秦王说的话做上记号,分享,体会蔺相如的形象。 (5)《渑池会面》《负荆请罪》,运用在完璧归赵中学习到的方法来学习。 (6)自读课文,你觉得课文在刻画人人物时,哪些地方最精彩? (7)体会人物语言。发挥想象把相关情节演一演。 4.《冀中的地道战)》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情节。 (2)快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课文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根据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梳理故事脉络。 (4)分层掌握,把握重点。 (5)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5.《什么比猎豹的速读更快》 (1)自读课文,读清读顺,请生发言,随机正音。 (2)引入速读的方法:关注文中有特点的句子,比如每段开头、结尾的句子,比如文中点题的句子,比如反复出现的句子,再比如结构相似的句子。 (3)根据课文内容,按运动速度的快慢给下面的事物排序。 (4)与四下课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进行对比阅读 从而归纳: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让文章更加准确,语言更加生动。 (5)了解说明方法的用处 6.语文园地二 (1)我们在阅读时得有速度,那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了哪些速读的好办法 (2)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能够帮助我们加快阅读的速度。 (3)第一个例句就是“左右为难”的具体情景,写出了赵王对于渑池会见的左右为难;同样的,第二个例句表现了杨靖宇奋不顾身地与敌人作斗争的具体情景。 (4)读“日积月累”,读准确,读通顺,读流利,会背诵 7.习作:漫画老师 (1)理解漫画的含义 (2)对一位你印象最深刻的老师进行观察 (3)能够夸张化老师的某一个特点 (4)完成作文,并能自己修改、同学间互相修改。
授课时间:第5-7周授课单元:第三单元
单元目标(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1)认识2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5个字,会写31个词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能以故事人物的口吻讲故事;能丰富情节,把简略的地方讲具体。 (4)能根据需要,简要介绍故事。 2. (1)能交流、总结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的方法。 (2)体会意思相近的俗语和成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能结合示例,把牛郎织女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4)朗读、背诵古诗《乞巧》。 3. 口语交际训练:讲民间故事 (1)讲故事,能适当丰富故事的细节。 (2)能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讲故事。 4. 习作:缩写故事 (1)学习缩写故事的一般方法。 (2)能缩写民间故事,做到内容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5. 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 (1)产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的兴趣,能自主阅读中国、欧洲和非洲等地区民间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能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故事中朴素的价值观。 (3)能感受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主要内容: 识字写字:运用结构归类等方法认识3篇课文中2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5个字,会写31个词语。 语文要素: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阅读方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猎人海力布》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出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些事情。 《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 习作:缩写故事 习作要求: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 进一步体会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阅读民间故事的乐趣。
评价任务: (1)课堂进行归类识字,难字当堂测写。听写。 (2)课后进行单元看拼音写词语、创设情景运用。 (3)根据语境选择多音字。 (4)近义词辨析专项:根据语境选择近义词。 2. 《猎人海力布》 (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出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些事情。 (2)能以海力布或乡亲的口吻讲述海力布劝说乡亲赶快搬家的部分。 (3)能简要介绍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来历。 3.《牛郎织女(一)》 (1)根据故事情节发展,试着给每个情节概括小标题,理清故事结构。 (2)品读文章中描写人物特点的关键语句,感受生动的人物形象。 (3)能复述课文,发挥想象补充有关情节内容,并能进行表演。 (4)能体会牛郎的勤劳、善良以及织女对自由、幸福的向往。 4.《牛郎织女(二)》 (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并用小标题梳理故事脉络。 (2)能根据《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3)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织女和王母娘娘的人物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 (1)了解故事内容,能抓住要点,进行简要概述。 (2)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把故事讲具体、讲生动。能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故事人物形象和情感,吸引他人。 (3)感受民间故事的神奇色彩,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6.习作:缩写故事 (1)学习缩写,对原有故事内容进行适当摘录、删减、改写和概括。 (2)缩写做到内容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能运用精练的语言来表达意思。 (3)能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能简述故事大意。修改自己的习作,在修改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4)能做到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 7.园地三 (1)创造性地讲述民间故事。 (2)体会民间故事口语化的表达和成语之间的不同之处。 (3)学习把故事情节说具体的方法。 (4)朗读背诵《乞巧》,感受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8.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 (1)产生阅读民间故事兴趣,能自主阅读中国、欧洲和非洲等地区民间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能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感受故事中朴素的价值观。 (3)能感受阅读民间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学习活动: 1.分类识字;难点生字当堂测;无音生字测试,选字组词、造句;练习看拼音书写生词。 多音字辨析 2.《猎人海力布》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 (2)回忆以前学过的复述课文的方法。 (3)结合已梳理的两个故事“救白蛇得宝石”和“救乡亲变石头”,讨论:①哪些关键信息不能遗漏?②人物的对话怎么转述? (4)组内练习讲故事,体会创造性讲民间故事的乐趣。 (5)小练笔:根据课文内容,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简要介绍它的来历。 3.《牛郎织女(一)》 (1)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快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故事是怎样开始、发展、结局的?试着概括小标题. (3)浏览课文,找出描写织女和牛郎的有关句子。小组讨论,找出相应段落词句。根据语句,抓关键词语,说感受。 (4)根据课文内容,思考:牛郎和织女是怎样认识的?找出有关语句。 (5)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其他角色的句子,思考:这些角色他们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呢? (6)以第14~18自然段为例,练习复述。 (7)练习复述全文。发挥想象把相关情节说得更具体一些,并演一演。 4.《牛郎织女(二)》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情节。 (2)快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课文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根据各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用小标题梳理故事脉络。 (4)根据《牛郎织女》故事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能给连环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5)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 (1)根据流传至今的民间故事图片,进行简要表述。 (2)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所搜集到的民间故事互相交流。 (3)根据语文园地“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中的方法提示,回顾“创造性地讲故事”的实践活动,总结创造性讲故事的基本要求。 (4)以《牛郎织女》故事内容,快速理清故事脉络,抓住要点,找出关键词,小组内交流,推选最佳代表进行复述,同时将关键词一一标注。 (5)用民间故事的思维表达自己的想象,丰富故事情节。 6.习作:缩写故事 (1)用心读一读《猎人海力布》第1~4自然段的缩写例文,将例文与原文对比,发现缩写特点。 (2)读“习作提示”,整理缩写方法。 (3)根据缩写方法,赏析范文:《猎人海力布》缩写,加深理解。 (4)运用方法,共同缩写《牛郎织女》。 (5)根据评改要求,自读自改,小组互改。 7.园地三 (1)自主默读创造性复述故事的要点,用笔勾画关键语句,梳理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 (2)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交流在创造性复述故事中的心得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3)运用体会到的这些方法,创造性地讲述民间故事。 (4)小组内讨论、体会这两组词语的表达效果,总结表达效果。 (5)朗读课文中的例子。边读边思考:第二段比第一段增加了哪些内容?明确写法:扩写。 (6)根据写作背景的注释和自己查找的资料,理解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并背诵古诗。 8.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 (1)课前准备:①搜集中外民间故事;②整理读书记录卡。 (2)观看由民间故事改编的“动画片”和“电影”的精彩片段,自由说感受。 (3)再读《田螺姑娘》片段,对比阅读。 (4)依据自己整理的“读书记录卡”,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国民间故事的书籍及其主要内容。 (5)读同一地区故事的学生组成阅读小组,分享和交流阅读收获。 (6)分享自己阅读《中国民间故事100篇》中的精彩故事(《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八仙过海》……),说说自己从中体会到的乐趣。 (7)小组内读书分享,展示自己阅读过程中制作的读书卡。 (8)交流通过读书分享活动,对自己所读过的民间故事的新认知。 (9)开展“精彩贴贴贴”活动:将自己富于创意的读书卡贴在墙壁上的“快乐读书吧”里,分享自己的读书乐趣。 (10)继续阅读更多的民间故事。如,中国的《一幅壮锦》《鲁班学艺》《马头琴》,欧洲的《参天树》《爱父亲如盐》《尼伯龙根之歌》,非洲的《桑巴·加纳》《加西尔的科拉琴》《鼓手与鳄鱼》。
授课时间:9、10周授课单元:第四单元
单元目标(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1)认识3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会写24个词语。 积累“举世闻名,臭名远扬”等8个词性色彩相反的词语。 积累与国家兴衰有关的成语。 能正确使用顿号。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 (2)能结合资料,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给课文列提纲,分段叙述。 (1)感受不同年代,不同事件,不同人物中所显现的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 (2)能传承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文:想象 能能根据习作要求大胆想象。 能列习作提纲,在习作中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清楚。 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写清楚。
主要内容: 本单元是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四篇课文所涉及的年代、人物、事件各异,贯穿其中的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国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1.《时而》《题临安邸》《己亥杂诗》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少年中国说(节选)》引导学生结合资料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的意思,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百年来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 3.《圆明园的毁灭》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深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文化价值,感受作者的痛惜之情; 4.略读课文《小岛》引导学生结合资料了解我国边防守岛部队的生活,感受边防战士的爱国情怀。 5.习作话题是“二十年后的家乡”。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用列提纲的方式,先进行整体构思再习作。 6.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围绕借助资料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情感以及通过朗读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等方面的内容展开交流;“语句段运用”引导学生体会、辨别词语的色彩,并学会正确运用;体会顿号的用法并能正确使用;“书写提示”引导学生认识古诗的两种不同行款,不论是横向还是竖向都要考虑整体性,注意行款整齐;“日积月累”要求背诵与国家兴衰有关的成语。
评价任务: 1.(1)课堂进行归类识字,难字当堂听写。 (2)课后进行单元看拼音写词语,创设情景检测运用。 (3)根据语境选择多音字。 (4)近义词辨析专项:根据语境选择近义词。 2.《古诗三首》 (1)从三首诗的题目中,说说所了解到的哪些信息。 (2)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说出诗句的意思,再说说每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3.《少年中国说(节选)》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而有气势。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说说课文的意思。 (3)小组交流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4)查找资料,了解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并做一份手抄报。 4.《圆明园的毁灭》 (1)说出课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反复朗读课文,读出情感变化。 (2)交流: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3)结合相关资料,阐述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4)读“阅读链接”,体会其与《圆明园的毁灭》表达情感的相似之处。 5.《小岛》 (1)用将军的口吻,讲述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 (2)结合资料,说出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6.园地四 (1)有理有据地交流:了解写作背景与结合资料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可以更深入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片段朗读展示,读出情感。 (2)辨别词语的感彩并恰当运用。 (3)体会顿号的用法,并能正确使用。 (4)古诗书写比赛。 (5)背诵与国家兴衰有关的成语“太平盛世、民不聊生......”
学习活动: 1.分类识字;难点生字当堂测;无音生字测试,选字组词、造句;练习看拼音书写生词; 多音字辨析。 2.《古诗三首》 (1)个别朗读课文,正音、读通读顺。 (2)听录音朗读;齐读课文,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3)交流:你从三首诗的题目中了解到那些信息? a)独立思考 b)全班交流 (4)查阅资料,结合注释,说说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a)交流课前查阅的相关资料 b)自由读注释 c)同桌互说诗的大意。 d)全班交流评价 e)交流体会到的诗人的情感。 再读课文,读出情感。 联系“交流平台”读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伤感和“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愤慨。 听配乐朗读,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丰富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怀的体会。 配乐朗读。 同桌互背,齐背。 《少年中国说》 朗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做到不漏字不添字。在朗读中完成识字。 听录音朗读;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齐读课文,读好停顿,读出情感。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小组合作理解文意。 厘清课文大致的内容:先写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在于中国少年,接着写少年中国的光辉前景,最后赞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 探究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辩证关系。 a)思考: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感情朗读,读出壮志豪情。 b)结合晚清资料阐述为什么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c)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并圈画出来。 d)展开想象画面来理解这些事物的象征义。(“红日、河流、乳虎”等事物表现了少年中国光辉灿烂的前程。) e)联系全文合作探究: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有什么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 f)联系周恩来名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联系现实生活,谈一谈强大富庶的中国在成长中的作用。 (7)体会课文的表达特点。 A)第一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 B)第二段运用对偶、象征的手法表现了少年中国光辉灿烂的前程。 (8)在反复朗读、背诵中体会情感。 a)第一自然段读好句子的停顿和节奏,关键字词和短句读得重些,语调逐渐拔高,读出气势。 b)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读出少年中国的朝气蓬勃。 c)第三自然段要读得高亢,充满力量,读出对中国少年的讴歌,对少年中国的赞颂。 (8)展示手抄报。 3.《圆明园的毁灭》 (1)默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思考并交流课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2)运用段意串联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结合相关资料,说说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在文中圈画关键语句,并做好批注。 a)“不可估量”的意思是什么? b)从布局、建筑特点、珍藏的文物三方面来再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体现毁灭的损失之大。①众星拱月的布局: a)在学习单中给圆明园平面示意图用不同颜色标出三园及周围的小园。 b)小组内介绍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分辨哪是“月”,哪是“星”,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了解圆明园布局的特点。 c)朗读第二段,读出布局的宏伟。 ②风格各异的建筑: a)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圆明园内的景观分为哪几类,在文中圈画关键词。 b)观看视频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 c)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景观,联系生活体验,通过想象把景观具体地说给同桌听。 ③珍贵的文物收藏: a)找出过渡句。 b)结合课后第三题,理解重点句子。圈画表示时间的关键词说出感受。 c)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圆明园的价值以及在世界上的地位之高。 ④用“因为圆明园原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被侵略者掠夺、破坏、毁掉、烧毁了,所以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的句式总结并突出毁灭圆明园所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4)默读课文最后一段,圈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交流感受。 齐读最后一段,读出对圆明园被毁的痛惜和对侵略者的愤怒之情。 结合资料,了解晚清的的腐败、落后、无能;侵略者的贪婪、野蛮、残暴。加深理解。升华情感。 结合课后第二题,讨论: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作者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结合查找资料来阅读“阅读资料”理解作者的情感;把课文与“阅读链接”的表达情感方法作比较,找出相似之处。 4.《小岛》 (1)回顾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方法: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默读课文,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同桌合作,用将军的口吻,讲述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 (4)结合资料,交流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6.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1)大胆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会发生什么巨变(环境、工作、生活)? (2)参考例子,把想象到的场景或者事件梳理一下,列一个习作提纲(要写什么,从哪些方面来写)? (3)根据提纲,分段叙述,把重点写具体。 (4)和同学互换习作,提出修改建议,修改习作。 展示优秀习作。 誊写。 7.语文园地四 交流平台 (1)交流可以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 (2)交流可以结合更多资料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 (3)交流通过朗读可以把课文中丰富的感情表现出来;朗读时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课文的情感。 词句段运用 朗读词语,交流词语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以及词语的感彩?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段话。 听写词语。 读句子,体会顿号的用法,给最后一句加上标点。 书写提示 (1)观察两首古诗的书写,交流书写注意点。 (2)练习书写。 (3)展示作品。 (4))点评。 日积月累 (1)自由读成语,要求读准确。 (2)说说这些成语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太平盛世和国破家亡)。 (3)全班交流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 (5)结合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后的感想,运用以上成语写一段话。
授课时间:11、12周 授课单元:第五单元
单元目标(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1.字词 (1)会认“摄”、“殖”等12个生字,会写“摄”、“氏”等20个生字,会写 (2)学习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练字的良好习惯。 2.背诵识记 (1)背诵制定段落:能背诵《白鹭》,背诵古诗《蝉》 3.单元要素 语文要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情抒发情感的方法 习作要素: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3)能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情感或感受。 (4)能结合具体语境,初步了解对比的方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 4.习作 (1)能有目的地进行观察活动,多角度地观察自己的心爱之物,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2)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心爱之物,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5.口语交际训练: (1)学会合理控制发言时间 (2)能尊重不同见解,梳理总结大家的意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
授课时间:15-16周 授课单元:第八单元
单元目标(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1.(1)认识30个生字,读准6个多音字,会写19个字,会写15个词语。 (2)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掌握“识”“传”“着”“卷”“差”“奔”多音字,能从意思和词性上区分多音字 不同的读音。识记“耻”“矣”“岂”“舅”“斩”“葛”“浒”“煞”等19个生字。识记“舅父、英雄、述说”等20个词语。 (3)能辨析近义词,并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 (4)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释“栩栩如生、、借鉴、津津有味”等重点词语的意思,并在造句、写作中学会运用。 2.(1)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2)能背诵并默写《古人谈读书》。 (3)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的启发。 3.(1)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2)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4.(1)能说出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 (2)能阐述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5.(1)能分条讲述,把介绍人物形象的理由说清楚。 (2)能抓住他人说话的重点。 6.(1)能分段表述推荐一本好书的理由。 (2)能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 7.(1)能梳理、总结找书读的方法。 (2)能借助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 (3)能把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并抄写下来。 (4)初步了解欧阳询的用笔、结构等特点,欣赏欧阳询的楷书风格和表现形态,感受文字和书法的魅力。 (5)朗读、背诵《观书有感》
主要内容: 本单元主要围绕“读书明智”这一主题,主要讲述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与感悟。总共有一篇文言文《古人谈读书》,有一篇精读课文《忆读书》,一篇略读课文《我的“长生果”》。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交流“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习作部分内容是推荐一本好书,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阅读实践或本学期的读书活动,把自己读过的、认为值得推荐的书分享给同学。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是交流找书的方法,用比喻句来表达自己对书的理解,把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初步了解欧阳询的楷书特点,积累古诗《观书有感》。
评价任务: 1.读准字音、规范书写生字,完成每一篇课文相对应的看拼音写词语。 2.(1)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2)背诵、默写古文《古人谈读书》; (3)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的启发。 3.(1)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2)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4.(1)以列表的方式归纳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 (2)阐述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5.(1)分条讲述,把介绍人物形象的理由说清楚。 (2)摘录他人说话的重点。 6.(1)(1)分段表述推荐一本好书的理由。 (2)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 7.(1)梳理、总结找书读的方法。 (2)借助比喻表达自己对书的看法并写一句话。 (3)把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话,并抄写下来。 (4)初步了解欧阳询的用笔、结构等特点,欣赏欧阳询的楷书风格和表现形态,感受文字和书法的魅力。 (5)朗读、背诵《观书有感》
学习活动: 1.查找工具书自学生字词(音、形、义),随文理解词语;完成看拼音写词语;小组互查、订正。 2.《古人谈读书》 (1)回顾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2)充分朗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好停顿。 借助注释,读懂内容。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古文大概意思。 (5)看着翻译后的现代文说出相应的古文语句,反复熟读成诵。 (6)交流: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内容对你有启发。 (7)默写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3.《忆读书》 (1)快速默读课文,交流(从作者读书经历和作者认为好书的标准出发)明确要梳理出哪些信息。(不同阶段、书目的名字、感受与评价) (2)默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信息。 a)独立完成。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关注是否遗漏信息和信息提取的准确性。 (3)交流梳理信息的方法。(用各种符号在书中圈画;分条列出信息;借助图表梳理信息......) (4)结合读书经历,说出对作者读书感悟“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5)交流读书方法,展开讨论。 4.《我的“长生果”》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梳理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 a)边读边圈画出关键语句。 b)借助结构图或表格等形式梳理。 c)交流读书给作者带来美好的感受。 (2)交流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3)结合“语句段运用”第二题内容,交流阅读和作文的关系。 (4)结合“交流平台”的学习,总结交流读书的方法、找书的方法,整理自己的阅读书目单。 5.口语交际 (1)课前选择一个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可以是书籍中也可以是影视作品中),熟悉内容。 (2)以表格的形式分条整理相关信息,借助表格讲述。 (3)组内练习,注意说清楚最喜欢的人物是谁、来自哪一步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4)全班展示,评价(说的要有条理,听人说话能抓住重点)。 习作:推荐一本好书 (1)课前盘点自己所读过的书,初步确定推荐书籍与理由。 (2)借助习作提纲,交流、梳理习作内容。 (3)讨论如何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分条、分段,有条理地写清楚)。 (4)完成初稿。 (5)品读“星级习作”,学习三星级习作的写法,修改习作。 (6)同桌互评。 (7)交流分享优秀习作。 (8)誊抄习作。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回顾本单元的学习,交流找书的方法。 自主默读找书的几种方法,用笔勾画关键语句。 梳理出找书的几种方法和同学交流。 总结找书的方法。 语句段运用(用比喻句来表达自己对书的理解) 读一读,记一记。 说说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并写下来。 摘抄三句话。 语句段运用(给句子排序) 自主读句子,填上序号。 同桌交流。 全班汇报,总结方法。 抄写这段话。 书写提示 回顾第四单元的书写提示,说说要点。 鉴赏欧阳询的书法碑帖(用笔和结构)。 练习书写。 展示作品。 日积月累 借助工具书自主读古诗,小组内展示读。 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交流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熟读成诵。 默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