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展示】初中教育案例:教育无痕 润物无声——中学生“早恋”案例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成果展示】初中教育案例:教育无痕 润物无声——中学生“早恋”案例 素材

资源简介

【成果展示】初中教育案例:教育无痕 润物无声——中学生“早恋”案例
正如“黑芝麻糊”广告中讲的那样:典型的南方小巷,灯光摇曳,随着一声亲切而悠长的“黑芝麻糊”的吆喝,一个身着棉布衫的少年推门探头出来,眼中充满渴望。慈爱的大婶把一勺浓稠的芝麻糊舀在碗里,男孩迫不及待地大口大口吃,吃完了还意犹未尽地一遍遍地舔那碗边。黑芝麻糊的广告没有吹嘘芝麻糊的营养价值,也没有夸大它美味的享受,但那一阵腾腾的热气、一股扑鼻的浓香自是停留了多少行人的脚步!
“教育无痕”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不露痕迹的教育方式,将教育的目的与意图隐藏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者迂回的策略,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的一种方式。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的美学境界。教师需要这种智慧,班主任尤为需要这种智慧。在平时工作中,我们班主任经常公开教育意图或教育目的,惟恐学生不知道自己的良苦用心,孰不知画蛇添足的说教不只降低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及期望值,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把教育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我想多一点“润物细无声”的灵魂与灵魂的悟对,多一点“沾衣欲湿杏花雨”的生命与生命的互动,如同春雨的滋润、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因此,我想说的是“花开无声,教育无痕,润物无声”。
01
案例背景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缺乏成熟、健康、理性的性心理品质,绝大多数的学生在这个时期,都对两性关系存在着极大的好奇心。他们喜欢接触异性,遇到不顺心的事找异性倾诉,加之现在普遍存在独生子女孤独、脆弱,与父母有代沟等现象,所以出现了“早恋”。因此,我们对待“早恋”的问题,要讲究策略,说话要讲究分寸,尊重他们的感情,以平常心看待他们,转化要“无痕”。
高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级,一方面已经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紧张的高三还没有来临,所以心理上比较轻松……
为了寻找被珍视的感觉,为了现在自己的杰出和与众不同,加上独有的个性,较强的自我为中心,在攀比和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好多学生开始蠢蠢欲动。大数据统计表现之一为:高二恋爱率是高中三个年级之最。
02
案例
该来的终究要来,有时候比我想象的要快,高二上学期开学一个月,学校举行了冬季运动,跟班级同学聊天发现,大家对恋爱这个话题真的太感兴趣了,我开玩笑问他们班级有“几对”,他们回答非常激烈,一会儿说有“四对”,一会儿说有“六对”,还有人说不对应该是“八对”,还有人说走我们去旁边算一下,一会过来说,之前有“四对”,这两天运动会期间成全了“两对”,确定“六对”。我接着问都有谁?他们都哈哈大笑,无论我怎么使诈,最终都基本一无所获,面对这个问题他们个个像“地下党”。此时的我五味陈杂。
03
个案指导
这才刚刚上高二啊,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倍感震惊,之前也有过“早恋”引导,本来计划再上一堂早恋班会课,现在看来是亡羊补牢,不管同学们说的情况是真是假,之前的引导当然没有起到作用,班级有“几对”已经不重要了,但一定不会空穴来风,班级早恋这种情况肯定存在,如果处理不好,班风学风都要受很大影响,但我必须保持镇定,高度重视。
运动会结束我没有找任何一个同学,当作什么也没有发生,我只是在班级公告栏处张贴了:请同学们欣赏《窗外》一首歌的歌词,并对部分歌词做了下划线(见右图)。然后我什么也没有说。同学们看见了这可砸开了锅,部分会唱的同学竟然还唱起来了。事情就是这么巧,高二的学生真的是让人琢磨不透,效果显著的时间大概过了半个月吧,一个女同学(郝xx)的状态看起来很不好,成绩变成了班级倒数第一,后来生物周老师告诉我说,郝同学抱着她哭了好久,说她和刘同学“分手”了,生物周老师问她喜欢对方什么?她说就是对方成绩好;问她为什么“分手”,她说原因很多,班级还多了一张《窗外》,很多同学都在议论。看来郝同学是在怪我了,后来我跟这个女同学交流,我说:我从来没有认为你们在“恋爱”,并给她百度了什么是恋爱,恋爱需要什么条件,最重要的是你还理解了《窗外》……
一切看起来都在好转,大概两个月之后,常同学又有了特别反常的举动,他本来是一个性格非常阳光开朗、热情大方、还喜欢跟老师接嘴的大男孩,可是最近他老是走神,闷闷不乐,中午午休的时候我竟然看到他还在擦眼泪,我赶紧过去问他怎么了,他说没有什么,我问邻桌同学他怎么了?同学们都摇摇头。我叫他出来单独聊一聊,他就说没有事,后来我就没有再过问此事了,我觉得他那么阳光,应该没有什么。又过一天了,我守午自习的时候又看见他在哭泣,周边围了一大圈同学在开玩笑,这次我走过去笑嘻嘻的问他怎么啦?跟他玩的好的一大群男生你一句我一句都说他没有什么,一会儿就过了,习惯就好......这时候常同学越哭越厉害,看来是真出问题了,后来我硬是叫他来办公室,问他怎么了,他还是不说,我就猜,后来才知道,原来他是失恋了,想想上次他哭的时候我过去问他的时候显得有点严肃,所以同学们都没有理我。
来到办公室了解了事情的原委,知道常同学失恋了,他说现在就是想不通她(罗同学)为什么说看到我都烦。是啊,我能理解,可是他却不能接受,我转移话题,他本来唱歌很好,我问他会唱《窗外》吗?他说会,我说你对这首歌怎么理解呢?他说他没有怎么在意,我很想说大家都在谈论呢,但正好借此我跟他一起重温了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再让他谈了对划线歌词的见解,最后一起得出了恋爱需要责任。后面我又跟他谈了三点,第一点肯定了他是个好男儿,重情重义,有感情;第二点跟他聊了什么是恋爱;第三点跟他聊到了当下。最后他点点头,说了谢谢,离开了办公室,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几天后教室里面又出现了那个阳光、开朗、爱接嘴的常同学。
后来陆陆续续我让同学读了路遥的《人生》,上了“恋爱”主题班会课,重温了《窗外》。路遥的《人生》封面的淡雅的水墨画却像一缕青烟在脑海中萦绕。是那句“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当然,班级张贴的资料也必须要培养孩子们重视,让他(她)们吸取教训。记得刚开学的时候,我就在班级张贴了一张最新的元素周期表,第七周开始上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时候,我取下了张贴的元素周期表,请现在请大家默写元素周期表前36号元素名称和符号、外围电子排布式,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提出抗议:我们没有学过。“这不是理由”我微笑着说,“那些知识已经贴在墙上七周了。”最后大家仅仅默写了部分元素符号和名称,当然最后我取消了听写,告诉大家:永远记住,不是只学习老师告诉你的知识。
上学期结束,班级“恋爱”情况真的转变非常大,我班参加成都市调考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最后的意外惊喜竟然在班级日志里面出现了《窗外》:认清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铺垫将来的基础,有爱应该先放在心里,等待也是一种美丽,祝福是爱的更高境界。我很是欣慰,家长会上,我对家长讲到,班级的“恋爱”我知晓的已经少了三对,家长们哄堂大笑。
《窗外》歌词欣赏
04
反思
马斯洛的需要测层次理论:人有五种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实当人的基本需要即生理和安全的需要的到满足后,更多的是需要精神和心理的满足。而孩子的的心理需要更是需要满足,如果他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以另一种方式来满足,当人们不能理解他的行为时,更多的是看到他的心理问题的外在反映。在这个案例当中孩子们所谓的“恋爱”我觉得也算“正常”,只是这个年级更需要引导,否则会使得他(她)爱的需求变得特别强烈,所以两个人容易陷入恋爱的情节。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学习的大好阶段,假如咱们的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恋爱”,终将酿成苦果。今年成都市某学校某生就是因为没有正确的对待“恋爱”(原因之一),最终走向了极端,这是一个教训,这更是一个警示。
对于“早恋”等某些特殊的问题,老师如果只是一味的管控,我想效果未必好,教育不仅仅是学别人告诉你的东西,更多的需要身正为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个心灵。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其教育效果就越大。”是的,汤里加入适量的盐是一种美味,但直接放到口里的盐即使很少也会使人感到苦涩。教育应是一种“无痕”的教育,就像融化到汤里的盐一样,无处不在又不露痕迹。
不经意的教育。效果是最明显的。
教育无痕,润物无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