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家庭教育——误会的启迪01“老师,咱班教室里投影仪抽屉上的钥匙不见了。”课间操结束以后班长忐忑的对我说。“怎么会不见了呢?不是让你保管好了么?”我生气的说道。“我也不知道,下完英语课就去上课间操了,钥匙在抽屉上没来得及拔下来,回来以后就不见了。”班长一脸无奈地说。“你才接管钥匙不到一周,结果就把钥匙丢了,我再三的的嘱咐你一定要把钥匙保管好,你太让我失望了。”我越说越生气,“你负责把钥匙找回来吧。”投影仪抽屉上的钥匙原来的时候是另外一位同学保管的,他叫崔建豪,挺活泼的,但就是爱忘事。开始他自告奋勇要保管钥匙,为了不伤害他的自尊,我便让他保管了。接下来,问题就接二连三的发生了,有时候上课的老师要用投影仪了,钥匙却不知道放在哪里了,有时要找上老半天,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我找过他几次,但每次只是很短的几天时间内管用,几天之后又恢复原状了。最后,迫不得已,只好换上班长——杨磊保管钥匙了。在交接钥匙的时候, 我看到崔建豪一脸的不情愿。结果,我认为最可靠、最认真的同学却把钥匙弄丢了,这下可让人家看笑话了。一天过去了,班长说钥匙还是没有找到,最后只得我亲自出马了。我猜想可能是哪一个同学故意把钥匙给藏起来了,在一节自习课上我说明了钥匙丢失的情况,并再三强调如果自己暗地里把钥匙放到讲台上的话,老师便不再追究。当讲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隐约的发现崔建豪正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着我。当时,我心里忽然闪现一个念头:会不会是他故意把钥匙藏起来了,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气呢?我越想越觉得他的嫌疑最大了。接下来的几天里,我特别注意观察崔建豪的一举一动,感觉到他 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好像是他犯了错在故意掩饰什么似的。我想:即使我问他,他也不会承认的,干脆就这样耗着吧,幸亏还有一把备有钥匙。一天我在三班上课,需要用投影仪,发现抽屉上一把钥匙(三班的抽屉一直是开着的),我用钥匙开了一下,结果不是这上面的钥匙,我就问三班的学生:“这是你们班的钥匙么?”学生说不知道,是英语课老师今天上午拿来的。我说可能是四班的吧,下课后便拿了钥匙去四班教室试了一下,结果真的打开了投影仪抽屉。回到办公室我去问吕老师(三、四班英语老师)看没看到我班投影仪抽屉上的钥匙,她说,前几天在她办公桌抽屉里有一把钥匙,忘了是在哪班的抽屉上拔下来的了,今天早晨刚发现,以为是三班的,就放在三班教室了。一切都明白了,这几天以来我一直都在怀疑一个人,真的是把他冤枉了,我没有真凭实据却根据自己的推测来妄下结论。幸亏能够真相大白,否则的话会使误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我真想对他说声“对不起”,但这句话我只能在心里说。由此,我想到高中时苏轼的一篇文言文《石钟山记》,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其言,不无道理。这件事也给了我一个深深的教训,它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严谨、认真,指导我行事做人。02做一名班主任必须意识到,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深深地铭刻在学生心中,可以给学生带来永留心中的温馨,也可以给学生带来深藏心底的伤痕。有些老师误认为树立自身的无尚权威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从而不惜伤害学生的身心,以求得学生的盲从,也有些老师放任自己浮躁的心态、粗暴的举止,却把这一切用为了学生好;的动机来掩盖。我想,我们应当比任何人都更重视教育的过程,某些不良的教育后果正是潜藏在教育过程的细节失误之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