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知识讲解与同步训练: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知识讲解与同步训练: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届高考地理知识讲解与同步训练: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一、知识讲解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暖大地: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小部分被吸收或反射。热量来源:太阳辐射
(2)大地暖大气: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吧热量传递给近地面 大气。热量来源:长波辐射。
(3)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少量能量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成为大气逆辐射。热量来源:大气逆辐射。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意义:减少太阳辐射;缩小了气温日较差;提高了地表平均温度。
2.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云量多少;大气的洁净度、干燥度。
大气热力环流
一、概念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形成过程
(1)A地受热较多,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D处空气聚积,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2)B、F地受热较少,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C、E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一、形成的过程
二、风形成的原因
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
三、受力分析
作用力 特点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⑦ 垂直 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B ⑧ 地转偏向 力 始终与风向垂直,使风向在北半球⑨ 右 偏,在南半球左偏
C 摩擦力 与风向相反,可⑩ 降低 风速
四、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
类型 高空中的风 近地面的风
图示(北半球)
受力 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 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斜交
二、同步训练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晴朗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大,主要是因为( )
A.②增强,④减弱 B.③减弱,④增强 C.②减弱,③增强 D.②增强,③减弱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本以正身,改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夏之云”令人舒适是因为_____作用增强( )
A.① B.② C.③ D.④
4.“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对于“霜飞晚”起主要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第7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官方海报,海损内容为一个男人面朝大海,向一艘船挥手,手中的手帕向后飘扬;图甲、图乙为某地某日海陆大气环流和气温变化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甲中①、②、③、④气压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为拍摄手帕向后飘扬的真实场景,应选择的时间段是( )
A.8时至16时 B.6时至18时 C.18时至次日6时 D.16时至次日8时
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下图示意某半球近地面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分布状况,据此完成7-8题。
7.关于图中的地理事物,表述合理的是( )
A.该气压场位于北半球 B.F2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
C.等压线的数值L1>L2 D.F1是使风向发生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8.图中促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
A.F1 B.F2 C.F3 D.F2、F3的合力
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9-10题。
9.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大
10.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 )
A.增强地面辐射 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散射
C.增强太阳辐射 D.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每年春季我国北方的城市回温明显,当地把这种现象称为“地气上升”,“地气上升”能把城市中的细小颗粒物带出并形成扬尘,但扬尘到达绿地上方后,就很快衰减和消失。此现象和热力环流密切相关,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下图为某城市绿地和裸地白天等压面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1-13题。
11.图中序号代表绿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扬尘到达绿地上方后,很快衰减和消失的原因是由于( )
A.太阳辐射差异 B.人类活动强度差异
C.地势起伏差异 D.地表物质性质差异
13.能正确表示裸地和绿地的热力作用导致扬尘消失的示意图是(虚线表示等压面,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 )
A. B.
C. D.
山谷风是山区昼夜间风向发生反向转变的风系。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反之,则形成山风。祁连气象站位于祁连山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2006年8月24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据此完成14-16题。
14.该日,祁连山气象站记录的谷风出现的时间为( )
A.2点前后 B.6点前后 C.10点前后 D.13点前后
15.祁连山气象站记录的山风往往强于谷风,推测其原因是( )
①气候干旱②冰川作用③重力作用④昼夜长短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6.祁连气象站所处山谷段的地势特征是( )
A.南高北低 B.北高南低 C.西高东低 D.东高西低
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福建省沿海地区被海风“吹弯了腰”的草丛。读图,回答17-18题。
17.下列能正确示意图中风向形成原因的是( )
A. B.
C. D.
18.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也因海陆间温度差异发生季节变化。盛行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由于沙漠戈壁和湖泊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环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块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湖效应”。读图,完成19-20题。
19.“冷湖效应”最显著的时段是( )
A.1月上午 B.7月午后 C.10月中午 D.4月傍晚
20.在博斯腾湖的“冷湖效应”作用下,可能导致( )
A.沙漠戈壁近地面形成高压 B.风从沙漠戈壁吹向湖泊
C.沙漠戈壁与湖泊降水增多 D.冷空气沉积在湖泊上面
二、同步训练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城市风”的课题研究,下图为衡阳城区与郊区间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
(1)在图中用实线绘制4000m高度处的等压面(不需要标气压值),并在MN之间的高空和近地面用箭头绘制出热力环流示意图。
(2)图中M和N中,代表衡阳市城区的是________
(3)请你为缓解衡阳市城市热岛效应提出合理建议。
2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个气压中心中,高压中心为____,低压中心为____。
(2)试比较甲、乙两地昼夜温差的大小,并任选一地说明原因。
(3)画出A地的风向并比较A、B两地风力大小。
(4)一般情况下,C、D两地的天气状况有何差异?
(5)如果甲、乙之间存一热力环流,试在下图下方横线上标出甲、乙对应位置,在高空画出其等压面并把热力环流运动箭头标完整。
1.C 2.A3.D 4.C 5.B 6.A7.C8.A9.C 10.D11.A12.D13.D14.C 15.B 16.A17.B 18.B19.B 20.D
21.(1)如图所示:
(2)M
(3)增加绿化面积(或植树种草);增加湿地面积(或修建人工湖泊等);节能减排,减少人为热的排放(将产热多的工厂搬迁至远郊;或提倡乘坐公交车/共享单车等)。
22.(1)乙;甲。
(2)乙大于甲。乙地天气晴朗,云层少,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保温效果差,温度低。(甲地为阴雨天,云层多,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多,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少,温度不会太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对地保温效果好,温度不会太低。)。
(3)东南风;A地风力大于B地。
(4)C地为晴朗干燥天气;D地为阴雨天气。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