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自主梳理一、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全球: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北纬10°-50°地带最为集中。原因是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此纬度带气候适宜海拔: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原因是平原地区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有利于农耕,人口稠密。距海洋远近: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二、人口分布不平衡世界人口稠密区稠密区 地区 特点东亚 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中南部等地 古老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南亚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欧洲西部 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国 经济发达, 人口多聚居在城市上美东部 美国东部、加拿大东南部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85%。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 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2018年底)三、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1)气候①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②过于寒冷、干早的地区和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2)地形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如华北平原、恒河平原。(3)水源①水源进一步影响人口的具体分布。一般说来,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生产和生活,人口较密集。在干早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②(案例)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和城镇多呈点状或带状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因为此处气候干旱,山麓地带形成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的绿洲,有利于人们开展生产、生活活动。人文因素(1)生产力水平①农业社会以个体农业生产为主,人口主要分布在农业发达地区②工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发展,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工业企业集中在城镇,导致人口向城镇聚集。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地区,形成了人口密集的城市带。(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人口稠密。(3)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4)其他因素:政治、文化、军事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巴西迁都巴西利亚,改变了该国人口布局。四、中国人口的分布(1)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省黑河一云南省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北部地区人口密度小,人口少,(2)原因:①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水热条件好;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地多;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且集中;开发较早;②西北部气候干早,条件恶劣;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耕地少;工商业、交通运输业欠发达,城镇少且分散:开发较晚。合作探究我国人口变化及趋势预测图思考:我国65岁以上和65岁以下的老年人口趋势变化分别是怎样的?总人口增长率呢?提示:时段人口再生产类型是三低模式,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典型例题例1黔西南州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是贵州省20个极度贫困乡镇之一,地处喀斯特地貌深山地区,2003年被列为全省100个重点扶贫乡镇之一,至2014年贫困发生率仍高达83%,陷入“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2020年11月23日随着贵州省最后9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全国所有贫困县脱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三宝彝族乡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表水缺乏②热量不足③土地资源不足④光照不足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2020年三宝彝族乡摆脱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实现脱贫,实施精准扶贫的最佳方式是( )A.整乡居民搬迁、异地脱贫 B.加大教育投入、培养人才C.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 D.加大资金投入、生态治理【答案】 (1)C(2)A【解析】(1)由材料可知,三宝彝族乡地处喀斯特地貌深山地区,地形崎岖,土地资源不足,而且地表水流失快,喀斯特地貌渗漏严重,地表水缺乏,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低,①③正确;该地纬度较低,热量充足,②错误;该地海拔高,光照充足,④错误。故答案为:C。(2)结合上题分析,三宝彝族乡地处喀斯特地貌深山地区,土地资源不足,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环境问题严重,对外交通不便,环境承载力低,是贵州省20个极度贫困乡镇之一,陷入“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所以实施精准扶贫的最佳方式是整乡居民搬迁、异地脱贫,A正确;加大教育投入、培养人才,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加大资金投入、生态治理在当地均不能发挥明显的效果,B、C、D错误。故答案为:A。例2我国某省级行政区面积为122.84 万平方千米,2019年总人口337.15万人,下图为现行发展模式下该地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下表为该地区部分产业的资源消耗及污染排放强度,其中COD为水化学需氧量,用于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多少。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产业 水资源消耗 (m3/万元) COD (kg/万元) 土地利用 (hm2/亿元)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79.4 12.09 33.19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 908.46 0.69 200.00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06.5 4.88 112.63造纸及纸制品业 450.33 90.28 188.41旅游业 24.63 9.85 2.88(1)该省级行政区( )A.水源不足,制约经济发展 B.生态脆弱,以畜牧业为主C.地狭人稠,产业基础好 D.以畜牧业历史悠久,开发程度高(2)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结果,该地未来大力发展的产业可能有( )①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②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 ③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④造纸及纸制品业⑤旅游业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④【答案】 (1)B(2)C【解析】(1)该省级行政区面积为122.84 万平方千米,面积辽阔,按照水资源承载力来看,水资源承载力下可供养的人口为4.05亿人,说明该省水源充沛;土地资源承载力下可供养人口0.04亿人,可推测适合耕作的土地面积小,结合该省2019年总人口337.15万人等信息可推测,该省级行政区为西藏,水源充足,生态脆弱,以畜牧业为主;地广人稀,产业基础较差;开发程度较低。B正确,ACD错,故答案为:B。(2)注意材料信息“其中COD为水化学需氧量,用于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多少”。造纸及纸制品业COD高达90.28,对环境的污染大,不是该地未来大力发展的产业,④错,排除BD;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旅游业的COD较小,同时,对水资源的消耗不是很大,适合发展,③⑤正确;相比于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而言,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水资源消耗较小,而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对水资源消耗巨大,所以该地未来发展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更为适宜,①正确,②错。故答案为:C。对点训练1.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因此,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B )A. 科技水平 B. 资源总量 C. 人均物质消费量 D. 人均精神消费量2.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 )A. 自然资源与环境 B. 科学技术水平 C. 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状况 D. 地区开放程度3.下面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D )A. 四川——水力资源 B. 山东——气候资源 C. 黑龙江——矿产资源 D. 内蒙古——水资源4.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人口容量为( D )A. 8000 B. 10000 C. 6000 D. 45005.读环境人口容量和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关系图,完成下列下列小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①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②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③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④合理的人口容量一定要控制在环境人口容量以内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生活消费水平B.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环境人口容量有较大影响C.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最佳的人口规模D.环境人口容量和社会经济发展没有必然的联系6.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指数(HD)是评价区域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协调度的指标之一。HD的值越大,表明区域的经济-人口分布越不协调。当HD<0.3表明区域是处于人口 -经济分布协调状态。下图是1953年-2017年中国的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度指数的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953 年-2017 年中国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指数(HD)的总体趋势是 ( B )A.变化平稳B.先上升,后波动下降C.持续下降D.波动上升(2)2000 年到 2017 年间 (C )A.中国区域经济-人口规模协调程度不断下降B.全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城镇规模不断缩小C.中国区域经济-人口规模的协调性与城镇化发展呈正相关D.中国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处在协调状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