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自主梳理1.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2)基本内涵①生态持续发展(基础):强调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②经济持续发展(条件):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③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3)基本原则①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②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③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同时,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这就要求地区的次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2.走可持续发展路线(1)消除贫困①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环境恶化又会阻碍这些国家的发展。②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2)发展绿色经济①“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②中国的绿色经济发展:我国在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进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3)循环经济①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②循环经济的具体形式:工业循环经济模式——清洁生产;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农业。(4)提倡可持续消费①可持续消费:可持续消费旨在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的消费。②个人要求:从日常生活出发,转变消费习惯,崇尚绿色消费。合作探究“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下图为“川西林盘景观”思考: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哪些?点睛: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典型例题例1.医用防护服产业链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上游材料供应、中游生产以及下游应用环节。完成下面小题。(1)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与其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之间的地域联系分别是( )A.生产协作商贸联系 B.科技联系商贸联系C.生产协作信息联系 D.信息联系商贸联系(2)2月份,针对医用防护服往往使用一次后丢弃的问题,河南省紧急启动可重复使用医用防护服的研发,这种做法最符合( )A.清洁生产的要求 B.循环经济的模式 C.传统经济的优势 D.可持续发展内涵【答案】 (1)A(2)D【解析】(1)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的原料来自其产业链的上游,为生产协作关系,其产品销售给其产业链的下游为商贸联系,故答案为:A。(2)河南省紧急启动可重复使用医用防护服的研发,减少资源的浪费,这种做法最符合可持续发展内涵,D正确;清洁生产是指减少排放,没有体现,A错误;循环经济的模式是自然资源的重复利用,医用防护服并不是自然资源,B错误;传统经济是物质的单向流动,不重复利用,明显不对,C错误。故答案为:D。例2.甘肃民勤,历史上的“五凉故都”。上世纪七十年代,这里的人们曾经怀着发财的妄想,做着吃子孙饭、断子孙路的事情,最终导致“沙进人退”。如今,石羊河上、中、下游同心同德,科学治理,使昔日风沙肆虐的民勤盆地地下水位回升,自流井、芦苇荡、湿地再现民勤。完成下列小题。(1)石羊河流域在上世纪出现“沙进”的人为原因正确的有( )①人口增多,用水过度 ②上游水库拦水③围湖造田,水资源短缺 ④过度开垦 ⑤全球变暖,蒸发加强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⑤(2)自流井、芦苇荡、湿地再现民勤,对该区域带来的有利影响正确的是( )A.解决了荒漠化问题 B.增加了生物多样性C.增大了气温日较差 D.加强了海陆间循环【答案】 (1)A(2)B【解析】(1)当地人口数量增多,消耗的水量增多;上游修建的水库拦截上游河流来水,导致河流干涸;河流沿岸开垦的耕地增多,灌溉用水增多。当地湖泊含盐量大,不适合围湖造田;全球气候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认为原因。A符合题意。(2)当地的水域面积增加,可以改善小气候,增加降水,减小气温日较差;上题环境的恢复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加强的是“陆地内循环”,不是海陆间循环。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A;(2)B对点训练1.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做法符合该理念的是( A )A. 内蒙古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还草 B. 山东丘陵地区大面积种植柑橘C. 青藏高原地区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 D.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大力发展林业生产2.读我国某区域循环经济示意图,完成小题。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 D )A. 青藏高原 B. 塔里木盆地 C. 东北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3.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列最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活动是( D )A. 北方的退耕还草 B. 湖区的混合放养C. 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D. 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4.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D )A. 在低山缓坡、丘陵地区发展耕作业 B. 排干沼泽、湖泊,发展畜牧业C. 在干旱荒漠地区大量植树造林 D. 在绿洲地区适度发展灌溉农业5.读下图“某地生态产业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箭头( B )A.①表示秸秆、沼气供给养殖业B.②表示粮食、蔬菜等供给农户C.③表示果品、肉和蛋等供给食品加工D.④表示饲料、花卉和粮食等供给市场(2)实现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有(D )①开垦草场,增加畜产品种类②使用化肥,提高农产品产量③发展食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④采用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近五年相关产业占地区生产比重及平均增长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据图可推知,该城市(A )A.轻工业所占比重上升B.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发展空间较小C.批发和零售业可优先培育为主导产业D.主导产业发展优势明显(2)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城市可采取的措施是(C )①改善环境质量,引进新兴产业 ②大力发展传统产业,吸收剩余劳动力③利用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 ④培育新兴产业,取代传统产业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依据城市化的推动因素,该地区城市化模式最接近(B )A.珠三角模式 B.东北模式 C.温州模式 D.苏南模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