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自主梳理人口容量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2.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因素 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资源丰富程度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人口受教育 水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越大地区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生活消费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二、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合理容量①人口合理容量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 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②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其数值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2.意义人口合理容量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3.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原因(1)人口过快增长导致资源、环境、社会问题突出①人口数量越多,对于资源的占有量和使用量就越多。由于资源储量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无法承载过量的人口消费,所以会对资源造成巨大的压力,导致资源短缺问题。②人口数量的增加还会造成区域的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从而导致环境问题。③过多的人口还会带来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①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受着社会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②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导致劳动力及国家兵力不足;用于老年人的财政支出增加,政府负担加重。4.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地区 人口、经济、社会战略世界 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要建立公: 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 权利各国、 各地区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 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 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合作探究人口金字塔图思考:(1)根据三个年龄段的比例,学会分析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人口过剩,还是人口老龄化),以及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针对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提出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提示: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要建立公共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典型例题例1水资源、能源和粮食是区域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合理配置并不断调整人类活动,能够使水-能源-粮食(W-E-F)系统压力处于最优状态。下图为1997~2015年我国W-E-F系统压力指数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在2005年以前,我国W-E-F系统总压力指数( )A.随时间呈升—降的变化 B.与能源压力指数变化完全一致C.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下降 D.由东北地区向西南地区下降(2)在1999年后,我国W-E-F系统总压力指数快速下降,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低耗能产业增多C.产业转移的发生 D.节约资源观念深入人心(3)我国自然条件的多样性、人口分布的聚集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造成我国W-E-F系统压力增大、压力空间不平衡。下列属于缓解我国W-E-F系统压力的积极措施是( )①提高粮食产量,推进食物结构多样化②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③提高人口布局集中度,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④合理布局相关产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 (1)A(2)B(3)C【解析】(1)在2005年以前,我国W-E一F系统总压力指数在1999年之前是上升的,之后下降,故A对;由图可知在2005年以前总压力指数取决于能源压力,所以总压力指数和能源压力指数大致趋势一致,但变化幅度不尽相同,故B错误;总压力指数很大程度是能源压力导致,而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短缺,故能源压力大于西北,C错;我国西南地区处于南方季风区,降水总体比东北地区多,D错误。(2)由材料可得1999年之前压力指数很大程度是能源压力导致,后期压力指数减小,说明发展了低耗能工业,能源压力减小,故B符合题意;由材料可得我国压力指数很大程度是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与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关系不大,节约资源观念正逐步普及,但还没完全深入人心,也不是主要原因,故A、D错误;区域区位条件的变化导致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不可能频繁发生,故C错误。故答案为:B。(3)集中布局人口会加大地区发展差距,故③错误;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保护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粮食产量,推进食物结构多样化,降低粮食压力;合理布局相关产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资源与工业的合理布局,可有效降低压力指数,①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例2下图为1950--2015年期间美国不同规模城市的人口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与1950年相比,2015年美国( )A.不同规模城市人口齐速增长 B.100万~500万城市数量最多C.大都市圈人口集聚明显 D.郊区城市化速度加快(2)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人口向西海岸和南海岸集聚,主要是因为这里( )A.临近拉丁美洲地区 B.农业现代化的推进C.环境优美适宜居住 D.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答案】 (1)C(2)D【解析】(1)首先读横纵坐标,再观察数据可以发现,不同年份的城市人口比重始终低于100%,所以该图反映的是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某些年份规模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具体来说,纵坐标数据即美国不同规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柱状图中每段标注的数据为对应规模城市当年的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读图可知,1950--2015年小规模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缓慢,大规模城市的人口比重增长快,故2015年不同规模城市人口比重增长速度不同,A错误。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B错误。图中所示100万~500万城市的人口比重最大,容易选错。读图可知,大规模城市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小规模城市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增幅很小,故大都市圈人口集聚明显,C正确。2015年,美国城市化进入中后期,郊区城市化速度减慢,D错误。故答案为:C。(2)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人口向西海岸和南海岸集聚,即从以传统工业为主导的“铁锈8州”集聚到以能源、现代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西海岸、南海岸,A、B错误。环境优美适宜居住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经济是人口迁徙的经常的主要因素,故D正确。故答案为:D。对点训练1.下列决策有助于提高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是( A )A. 提倡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 B. 为发展经济引进有污染的企业C. 追求更高消费,改善生活质量 D. 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高耗能企业2.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D )A. 科技发展水平 B.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C. 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 D. 资源状况3.日本的人口密度约为中国的3倍,且人民的生活水平较高,这说明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较大,以下是其原因的是( B )①资源丰富 ②科技发展水平高③对外开放程度高 ④生活消费水平高.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4.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B )A. 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小B. 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大C. 消费水平越高,人均所需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大D. 地域越开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小5.环境承载力是指( A )A. 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B. 衡量人口数量的重要指标C. 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 D. 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6.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D )A. 8000 B. 10000 C. 6000 D. 450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