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1法治国家 教案课题名称 《法治国家》 课时 40分钟 课型 新授课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中的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第一框的内容,讲述“法治国家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阐明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具体措施和重大意义”; 本框题包含两目,第一目是法治国家的内涵,主要对法治国家的内涵和具体特征进行分析,增进学生对法治国家的理解。第二目是建设法治国家,具体阐述了如何建设法治国家,同时让学生体会建设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了宪法常识,初步了解了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日常生活中,在依法治国方略和理念的引领下,高中生进行法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法律知识的讲解灌输上,而应同时传递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使高中生不限于学习和记忆法律条文、概念,而明白法律“是什么”“为什么”,并关注法律规范承载的价值理念,这是本节课教学中需要予以关注和提升的地方。依据调查结果,了解学生对建设法治国家的认识不足和误区,通过针对性教学设计,让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精神在学生头脑中“自然而然”生成、发自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学习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增强对国家法治建设的政治认同,增强建设法治国家的信心; 科学精神:明确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体会我国法治建设的渐进性和科学性; 法治意识:帮助学生认识法律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明确建设法治国家,增强学生法治意识; 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为建设法治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法治国家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措施。教学方法 教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合作性学习法;讨论法。教具、 参考书 PPT多媒体;黑板;《政治与法治》教师用书教 学 过 程 及 内 容 【新课导入】: [视频导课]观看视频。 通过欣赏视频《中国之治》节选,让学生感受我国不断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开启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板书) 【讲授新课】: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议题一:什么样的国家是法治国家 议题情境:观看视频《绘就良法善治新画卷》新闻报道。议题问题: 1、“遇事先找法”。请结合法治国家的内涵说说对此话的理解。 2、制定《补偿安置指导意见》应遵循法治国家的那些基本特征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问题,组织答案,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归纳知识点。 知识点: 1、法治国家的内涵: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2、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表现: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原因: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2)坚持良法之治。 内容:良法应内容合理,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 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原因: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要求:为了规范权力的运行,就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二、建设法治国家 议题二:怎样建设法治国家 议题情境:观看视频《新当选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并阅读材料;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部分内容。 议题问题:我国建设法治国家有哪些要求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问题,组织答案,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归纳得出知识点。 知识点: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1)推进宪法实施。 要求: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原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要求: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原因: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实施。 要求: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提供优良公共服务; 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议题三:推动建设法治国家有什么重要意义 议题情境:观看视频《民法典--守护权利守护你》。 意图:了解民法典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理解法律保护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对每个人有着重大的意义,我们每个人是生活都离不开法律,推动依法治国意义重大。 议题问题:推动建设法治国家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问题,组织答案,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活动: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归纳得出知识点。 知识点: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情感升华】: 欣赏视频《法治中国第一集:奉法者强》片段,感悟法律的力量。明确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坚定社会主义法治的信心。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如何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 这就需要像这句古语一样,让“奉法者强”。作为领导干部和立法、司法、执法者,一定要首先在实践中贯彻法治思维,做到知行合一、铁面无私。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群众的法治信仰,就是建立在这种“守法者得利,违法者受罚”的司法、执法过程中,建立在这种管用有效、已定必行的法制体系上。 【小结作业】: 课后请大家完成基础训练的课后习题,本堂课就到此结束,下课。板 书 设 计 含义 法治国家的内涵 特征 法治国家 总要求 建设法治国家 意义课 后 总 结 与 评 议 自 我 反 思 杨老师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融入当时的情境,为学习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但注意不能用多媒体字幕代替板书;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实施恰当,教学效果较好;能利用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实施效果较好。但要注意大部分同学的听课状态,深入到学生当中,激发大部分同学参与课堂教学之中。本 组 同 学 评 议 杨老师教学设计思路较清晰,课堂教学能根据教学设计,基本达到教学目的;能利用案例分析进行教学,特别是切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案例,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讨论,使学生不由自主参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说教学设计较好,倘若教学基本技能再提高一些,则课堂效果将更好;如果能充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丰富多媒体内容,课堂会更精彩。实 习 学 校 指 导 教 师 意 见 杨老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能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激励评价学生语言精练、亲切、得体,过渡自然,能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能创设例情景,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促进师生互动,但应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脑,训练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签名:刘景凤 2023年 4月10日学 院 指 导 教 师 意 见 杨老师精心设计了课堂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教授语言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教态亲切和蔼,与学生互动好,启发式、讨论式恰到好处。教学重点突出,课堂容量适当。课件制作有效到位,帮助学生更好学习;能利用例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引发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语言需进一步简炼,节奏感需进一步增强,课堂把握能力、组织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