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节人口分布备课学案-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节人口分布备课学案-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人口分布
【学习目标】
了解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课前预习】
一、世界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通常以人口密度来衡量。
2.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在占地球陆地面积10%的土地上,大约居住着世界90%的人口。
(1)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差异很大。亚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0%左右,南极洲目前尚无定居居民。
(2)世界各国的人口分布也极不平衡。2016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等13个,这些国家的人口总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2.47%。
(3)世界人口城乡分布总的趋势是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3.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具体表现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人口分布较稠密;沿海地区人口分布较稠密;平原、低地人口分布较稠密。
问题思考地球上哪些地区不适宜大量人口长期居住
提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湿热的热带雨林等。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当今世界的人口分布状况,是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3.人文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因素。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这是因为:第一,人口分布与经济活动密不可分;第二,人口分布受经济活动类型、规模的制约。
问题思考如果去巴西定居,你会选择亚马孙平原还是巴西高原 为什么
提示选择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不适宜人类生存与发展;而巴西高原地势高,气候凉爽,适宜人类居住。
【课堂探究】
阿拉斯加是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州。目前阿拉斯加人口有60多万,人口密度为0.42人/km2,全州人口近半数居住在城市。读美国阿拉斯加局部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阿拉斯加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住在安克雷奇市,原因是该市( )
①不易遭受台风、风暴潮等灾害侵袭②纬度较低,气候比较温暖③位于海湾内部,受沿岸寒流影响小④地势较低,交通便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影响阿拉斯加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科技水平 C.地区开放程度 D.生活消费水平
【解析】台风是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低纬度海洋地区。阿拉斯加纬度较高,不会遭受台风的影响,故①错误;安克雷奇位于阿拉斯加南部,相对整个阿拉斯加州而言纬度较低,气候较温暖,适宜人类居住,故②正确;读图可知,阿拉斯加州南部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是阿拉斯加暖流,不是寒流,故③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安克雷奇市位于位于海湾内部,地势较低,交通便利,利于人类居住和城市的发展,成为人口聚居区,故④正确。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②④,据此分析本题选C。制约环境承载能力的因素有资源数量、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们的消费水平等,其中自然资源是影响地区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A正确。据此分析本题选A。
读影响某地人口容量因素的权重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当前与图示影响因素权重基本相符合的是(  )
A.瑞士 B.德国 C.印度 D.新加坡
4.新加坡地狭人稠,下列是影响其人口容量的有利因素的是(  )
①资源②科技发展水平③地区对外开放程度④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读图可知,影响该地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土地、矿产等资源,结合所学知识,四个国家中只有印度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新加坡地狭人稠,面积狭小,是一个缺乏资源的国家,因此新加坡主要是通过科技和加强对外开放程度提升人口容量,②③正确。而生活消费水平越高越不利于提高环境人口容量。故答案为:D。
【课后演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6,常住人口为21813334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人口密度约为全国的1/10。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制约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短板是(  )
A.耕地资源 B.草场资源 C.矿产资源 D.水资源
2.为提高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目前下列措施较合理的是(  )
A.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 B.发挥光照优势,扩大水稻种植
C.出台优惠政策,促进人口的迁入 D.降低区内人们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扰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与以上材料有关的是( )
A.对外开放程度 B.生活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资源状况
4.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A.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5.下列对“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人口容量在不断地增大
③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人口容量
④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按从优到劣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7.城市的分布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地域中,城市分布较密集的是( )
A.中纬度内陆地区 B.低纬度平原地区
C.中高纬度沿海地区 D.中低纬度沿海地区
8.某岛国最多能供养45万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为25万,2006年实际人口数量30万,预计2011年人口达到35万。该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 )
A. 25万 B. 30万 C. 35万 D. 45万
9.我国最适宜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为16亿人,则16亿人口的含义是( )
A. 人口合理容量 B. 环境人口容量 C. 最适宜人口数量 D. 维持最高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10.结合下表信息进行两国比较,可知( )
人口 (万人) 面积(万平方千米) 可开采石油储量(亿吨) 年可再生水 资源量 (立方千米) 人均GDP(美元)
菲律宾 9 270 29.97 0.19 457 1 746
俄罗斯 14 100 1 710 361.9 4 498 12 000
A. 菲律宾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B. 俄罗斯达到了人口合理容量
C. 菲律宾劳动人口比重较小 D. 俄罗斯环境承载力较大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图中ABCD四点中对应人口合理容量最大的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2.B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  )
A.人口减少 B.科技进步 C.劳动力增加 D.政策改变
13.甲处可能出现的是(  )
A.生活质量提高 B.人口老龄化严重
C.生态环境恶化 D.环境质量提高
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李克强总理曾围绕“胡焕庸线”提出三个问题:该不该破?能不能破?如何破?“总理三问”引发学术争鸣。如图为“我国人口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4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
A.内陆稠密、沿海稀疏 B.西北稠密、西南稀疏
C.东南稠密、西北稀疏 D.沿河稠密、沿海稀疏
15.有学者提出“胡焕庸线”难以从根本上向西突破,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国家政策 B.自然环境 C.矿产资源 D.交通运输
16.有学者认为我们西北半壁的人口集聚能力可以提升,依据有( )
①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 ③生态环境的改善 ④人均消费水平的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解析部分
1.D 2.A
【解析】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水资源是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限制性因素,而新疆的耕地资源、草场资源和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所以制约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短板是水资源,所以选B。A.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有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缓解新疆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也就提高了环境人口容量,A正确;
B.新疆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B错误;
C.人口的迁移对提高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小,C错误;
D.目前,新疆人民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还需要提高,D错误。
3.C 4.A
【解析】据材料分析,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今天的中国环境人口容量比清朝高。说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故C正确。我国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可以了解到我国适宜的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可以为我国人口战略的规划和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故A正确。
5.B 6.A 7.D
【解析】①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①错误。②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获取资源的数量和种类增多,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环境人口容量会不断地增大,②正确。③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人类无论如何改造环境,都不能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人口容量,③错误。④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在生态环境的平衡下,人类才能生存发展,人类才能合理改造自然,④正确。B正确。故答案为:B。Ⅰ图中人口数量始终保持在环境人口容量之内,没有对环境造成破坏,人地关系最为协调;Ⅱ图中人口数量超越了环境人口容量,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人地关系出现了不协调;Ⅲ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环境人口容量出现下降,人地关系恶化。所以从优到劣是Ⅰ、Ⅱ、Ⅲ,A正确。故答案为:A。(3)中纬度内陆地区气候较干旱,水源不足,人口、城市密度较小,A错误。低纬度平原地区,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城市密度较小,B错误。高纬度沿海地区气候寒冷,不适合居住,人口、城市密度较小,C错误。中低纬度沿海地区气候湿润,热量充足,交通便利,人口、城市密度较大,D正确。故答案为:D。
8. A
【解析】解:故结合表格数据,该地的人口容量为最多能养活的人口数量即45万,而人口合理容量是最适宜的人口容量,即25万。A正确。
9. B
【解析】AC、 我国最适宜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 ,这属于最适宜人口数量,也叫人口合理容量,AC不符合题意;
B、 我国最多人口数量为16亿人,即为我国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也叫环境人口容量,B符合题意;
D、
维持最高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要远远少于最适宜人口数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 D
【解析】解:题干中的表格没有涉及到人口老龄化的信息,无法得知菲律宾的人口老龄化状况,因此,A错误;题中信息无法判断俄罗斯是否达到人口的合理容量,因此,可知B错误;表格中没有涉及到人口年龄结构的信息,菲律宾劳动人口比重较小的结论无法得出,因此,C错误;由表格内容可知俄罗斯的国土面积广大且自然资源丰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环境承载力是比较大的,因此,D正确。
11.C 12.B 13.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由图可知环境曲线与人口曲线相交于D处,是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即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应当小于环境人口容量,C处环境曲线与人口曲线的垂直方向差距最大即资源丰富,环境适宜,人口数量合理,C选项正确。故答案为: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读图可知B点之后环境曲线的斜率增大说明B点之后环境容量增大。环境容量增大不能直接说明人口数量减少,A选项错误;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会大大增加,使环境容量增大,B选项正确;此阶段由人口曲线看出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增长不明显,不可能因为劳动力增加使资源快速增多,C选项错误;题中无法看出政策的改变,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B。(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读图可知甲处人口的增长超过了环境承载力,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加大对自然的开发力度,此时的生态环境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各种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恶化,C选项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4.C 15.B 16.A
【解析】从图可知,我国人口的分布以黑河—腾冲线为界,东南稠密,西北稀疏,C正确。我国人口沿海稠密,AD错误。西南部分人口稠密,B错误。故答案为:C。“胡焕庸线”难以从根本上向西突破,主要是西部的自然环境差,自然环境制约人口的容量,从而使西部人口分布少,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3)西北半壁的人口集聚能力可以提升,主要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了人口的环境容量。①②③正确,故答案为: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