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备课学案-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备课学案-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
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学习目标】
理解城镇化定义
掌握形成城市化的标志以及动力机制
区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课前预习】
一、城镇化
1、城镇化定义:城市化又叫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聚集、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2、城镇化的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首要标志)。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动力机制: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 75% 以上),近期速度慢,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逆城市化的原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中心城区居住环境恶化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40% 左右),发展速度快。
问题:虚假城市化(拉美国家),滞后城市化(印度)。
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再城市化
三、城镇化的影响
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气候: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大气污染严重
水文: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破坏河网系统,排水不畅,地面积水; 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和富营养化。
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乡村景观转化为城市景观,改变地方文化。
城市环境问题
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地价房租高昂,就业困难,社会不安定等。
措施:合理规划道路,发展公共交通,使用清洁能源,建设卫星城等。
【课堂探究】
市辖区,是我国的行政区划之一,属县级行政区,受地级市、直辖市管辖,是城市市区的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发展,政府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来增设市辖区。有学者将我国城市市辖区的空间结构划分为圈层式、组合式、并排式和独立式等几种基本模式(如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研究表明,城市市辖区空间结构的演化具有一定规律性,其演化路径可能为(  )
A.并排式——组合式——圈层式——独立式
B.独立式——并排式——组合式——圈层式
C.独立式——并排式——圈层式——组合式
D.并排式——组合式——独立式——圈层式
2.某城市增设新的市辖区后,该城市可能会出现“虚假城镇化”,“虚假城镇化”是指(  )
A.市辖区数量多,城镇人口比重大 B.市辖区数量多,城镇用地比重大
C.市区空间范围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D.市区空间范围小,城镇用地比重小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市辖区是城市市区的组成部分。城市发展初期,市辖区数量少,范围小,为独立式模式。随着该地区的发展,市辖区数量增多,开始增设郊区市辖区,形成并排式模式,随着该地区的继续发展,郊区市辖区转变为中心市辖区,进而演变为组合式,最终演变为更加复杂多样的圈层式模式。某些城市增设新的市辖区后,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少,会出现辖区内的部分农民没有从从事第一产业转变到从事第二、三产业,致使市区空间范围变大,但是城镇人口比重仍然较低,出现“虚假城镇化”,C正确;A和B都是城镇化水平提高的表现,D是城镇化水平仍较低的表现。
三元里村临近广州火车站,地理位置优越,村内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改革开放后,村民们自建了很多楼房。2002年,三元里村被列入广州市首批城中村改造试点,之后的十几年,三元里村改造的方式基本都是朝着全面改造的方向进行,但是进度缓慢。直到2019年,三元里村的改造模式选择了新方向——“微改造”,即通过对建筑进行局部拆建、功能置换、保留修缮,以及整治改善、保护、活化,完善基础设施等办法对城中村及旧城街区进行改造(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三元里村村民们自建楼房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自家居住面积 B.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C.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D.保持村落景观统一
4.三元里村采用“微改造”的方式进行城中村改造有利于( )
A.增加土地面积 B.缓解人口老龄化
C.保护文化资源 D.减少地表水下渗
【解析】据材料可知三元里地理位置优越,外来人口众多,因此村民自建很多楼房,主要目的是为了出租房屋以增加居民收入,B正确。增加自家居住面积与吸引外来人口定居,并非自建楼房主要目的,AC错误。村民自建楼房无法保持村落景观的统一,D错误。故答案为:D。据材料可知微改造即是对建筑进行局部拆建、功能置换、修缮保留,主要目的是为了整治、改善、保护、活化城中村和旧街区。进行微改造无法增加三元里村的土地面积,A错误。对于该地的改造并不涉及人口的迁移和引入,因此无法缓解其人口老龄化问题,B错误。三元里村内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因此其通过微改造可以保护历史文化资源,C正确。地表水下渗与其微改造之间无直接联系,D错误。故答案为:C。
【课后演练】
“就地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在原有的居住地,通过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变生活方式,拥有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就地城市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B.中心城市人口压力加大
C.劳务输出数量减少 D.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
2.关于推进就地城市化的措施,最可行的是( )
A.压缩耕地面积 B.加强教育培训
C.严格户籍制度 D.住房城镇化
人口数量的增长由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和机械增长率(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分别是表示自然增长速度和机械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下图是某年我国甲、乙、丙三个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甲、乙、丙三个城市中市区人口最多与最少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甲
4.从甲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化分析,最有可能的现象是( )
A.人口大量迁移到其他城市 B.逆城市化现象
C.老年人口比重较小 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如图为1950年-2010年巴西、印度、英国、中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统计图。完成下列小题。
5.据图,可以得出( )
A.巴西的经济水平最高 B.印度的城市人口最少
C.英国城市化起步最早 D.中国城市化速度最快
6.英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是( )
A.城区公共服务较差 B.城区基础设施落后
C.城乡之间交通不便 D.郊区生活环境较好
7.从世界城市化进程和特点来看,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落后,试分析客观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不能加快城市化的发展
B. 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农业生产水平低,教育文化水平低,不利于城市化
C. 我国大城市太少,不能带动经济的发展
D. 我国城市化水平合适,有利于城市的郊区化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 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8.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9.“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该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是( )
A.补充城市地下水 B.减缓城市内涝
C.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D.提升居住环境质量
11.推广该类房屋,能获得综合效益最大的城市可能是( )
A.拉萨 B.吐鲁番 C.北京 D.呼和浩特
近几年京津冀地区147个县域中,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的有138个,其农业劳动力数量和老龄化变化如下表所示。完成下列小题。
类型 特点 县城个数 农业劳动力数量变化率(%)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变化率(%)
Ⅰ类 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快,老龄化程度增速慢 114 -24.99 3.15
Ⅱ类 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较快,老龄化程度增速快 24 -15.81 6.77
12.表中I类型县域中城市的特点是 ( )
A.城市化速度较慢 B.城市面积扩张速度快
C.老龄人口迁出较多 D.人口死亡率较高
13.表中Ⅱ类型县域中乡村最有可能是 ( )
A.以园艺业为主的城市周边乡村 B.以畜牧业为主的落后地区乡村
C.从事现代农业的南部平原乡村 D.从事休闲农业的水库周边乡村
2020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总体方案正式发布。该贸易港聚焦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海南城镇化水平提高,对海南省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如图为“2000~2014年海南省和全国城镇化演变进程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4.图示时间段( )
A.全国城镇人口数量逐年下降 B.海南城镇人口数量基本无变化
C.海南城镇化速度低于全国 D.海南城镇化水平始终高于全国
15.自由贸易港的设立将对海南省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有( )
①城镇人口增加 ②就业压力增大 ③农业总产值降低 ④土地利用方式变化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解析部分
1. C 2.B
【解析】据材料可知,就地城市化是通过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变生活方式,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它将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A错误;减轻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B错误;减少当地农村的剩余劳动力,D错误;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当地的劳动力向外输出,C正确。故答案为:C。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技能,利于促进当地剩余劳动力就地转行,发展生产,促进当地就业,利于推进就地城市化,B正确。故答案为:B。
3. B 4.B
【解析】据图可知,甲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0.5%和机械增长率-0.5%之和大约为-1%,人口变动数量为-10万人;乙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机械增长率为3%,之和大约为4%,人口变动数量为15万人;丙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0.3%,机械增长率1.5%之和大约为1.8%,人口变动数量为5万人;由此可知,甲城市人口最多,丙城市人口最少。故ACD不正确,B正确。故选B。据图可知,甲城市市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机械增长率也为负值,证明人口迁出,最符合的现象是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后出现的逆城市化现象。故ACD不正确,B正确。故选B。
5.C 6.D
【解析】A、英国属于发达国家,程式化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水平最高,A不符合题意;
B、图中仅仅是城市化水平,无法反应出城市人口数量,B不符合题意;
C、英国工业化开始最早,其城市化发展最早,C符合题意;
D、图中巴西的城市化水平发展最快,D不符合题意;
A、英国的城市化水平最高,其公共户服务水平最高,A不符合题意;
B、英国城区基础设施比较完善,B不符合题意;
C、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其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会随之发展,C不符合题意;
D、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小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完善,生活环境改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D
7. B
【解析】解: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故一地的城市化水平应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宜,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高,主要应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分析,B正确。
8.D 9.B
【解析】解:“握手楼”建在中心城市周边,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人口迁入,房价过高,许多人没有自己的住房,所以农民可以出租房屋增加收入;而其目的不是出售,不是吸引外来人口定居;吸引城市周末度假不是直接目的;农民自家居住也不需要过多楼房。故答案为:D。“握手楼”主要目的是出租,是因城市房价过高,许多人不能购买,才有出租市场;而反映居住人口减少;不是销售给市区居民,所以也不是反映人居环境恶化;周边农民的住宅不属于城区扩大。故答案为:B
10. C 11.C
【解析】A.收集雨水使用后作污水排放,不是直接回灌地下水,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消费量,不是补充城市地下水 ,A错误;
B.收集雨水目的是节约水资源,不是减缓城市内涝,B错误;
C.该种雨水处理方式,最明显的是缓解城市缺水问题,C正确;
D.与提升居住环境质量关系不大,D错误。
AB.拉萨、吐鲁番位于干旱地区,降水少,该方式意义不大,AB错误;
C.北京降水量较大,人口密集,需水量大,水资源供应紧张,该方式可以缓解水资源的紧张状况,效益最大,C正确;
D.呼和浩特位于半干旱区,降水也较少,该方式作用不大,D错误。
故答案为:C;C。
12. B 13.B
【解析】个数最多的Ⅰ类型县城在2000年至2015年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多的原因是从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该类县城城市化速度快,城市面积扩张速度快,A错误,B正确;由表格信息该类县城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农业劳动力老年人口增多可以判断迁出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老龄人口迁出少,C错误;没有信息可以判断死亡率高,D错误。
Ⅱ类县城农业劳动力数量变化和老龄化均较快,最可能的原因是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迁,园艺业、现代农业和休闲农业生产收益较高,青壮年农业劳动力外迁的可能小,而畜牧业生产收益较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迁的可能大,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B。
14. C 15.D
【解析】从图上可知,全国的城镇化率不断上升,城镇人口数量逐年增加,A错误。海南城镇人口数量不断增加,B错误。图上时间段,全国的城镇化增速快于海南的增速,C正确。海南城镇化水平在2009年前高于全国,之后低于全国城镇化水平。D错误。故答案为:C。自由贸易港的设立,贸易港聚焦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海南城镇化水平提高,故城镇人口增加,土地利用方式变化。①④正确。会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农业的发展,农业产值会增加,②③错误。故答案为: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