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学习目标】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结合实例,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引起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会叙述人口迁移对迁入以及迁出地的影响【课前预习】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2.人口迁移的属性一是时间属性,即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行为;二是空间属性,即人口迁移必须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思考暑假里,山东济南高中二年级三班的同学们组织到山东泰山旅游,算不算是人口迁移 提示不是。因为同学们的居住地没有发生永久性改变。3.人口迁移的分类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推力(或排斥力)与拉力(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往往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较高;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迁出率较高。思考①目前我国许多留学生学成后不愿回国,在国外生活和发展。②早期流落国外的华人、华侨总想“落叶归根”,纷纷回国定居。从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角度,分析这两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留学生不愿回国,是因为国外有较优越的生活、就业、经济收入等条件,这说明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华人、华侨回国定居,则反映了一种思乡的情感。上述两种现象说明任何一种特定的条件都可能促成人口迁移现象的发生。二、国际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往往反映出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如下表所示:时间 迁出地 迁入地20世纪以前 欧洲、非洲 美洲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世界到20世纪初 欧洲 美国和加拿大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战乱国家 非战乱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三、我国人口迁移时期 迁移原因 特点 迁移方向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 政治因素:1.计划经济体质 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行政调动,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 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 经济因素 自发迁移 中西部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内地到沿海 出现“民工潮”【课堂探究】下图为我国某省区2009~2019年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时期,该省区户籍人口的变化特征是(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C.自然增长率下降 D.总人口逐年增加2.该省区户籍人口变动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老年人口减少 B.城市化水平提高C.人均住房减少 D.环境承载力提高【解析】从“2009~2019年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可知,该省人口的迁入率波动上升,故A错,迁出率波动下降,故B错,无法判断自然增长率,故C错,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由于迁入率一直大于迁出率,人口的机械增长率一直为正值,总人口会逐年增加,故D正确。人口的迁入以青壮年为主,但不会使老年人口减少,故A错,迁入人口增加会促进城市化发展,使城市化水平提高,故B正确,人口增加会促进房地产的开发,不一定会使人均住房减少,故C错,人口增多对环境承载力影响不大,故D错。下图为某市建成区重心(图中黑点)迁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该市建成区重心迁移特征反映的是( )A.西部地区建设速度较东部快 B.南部地区建设速度较北部快C.1987年之前城市建设较合理 D.1987年后建设速度逐渐加快4.建成区重心迁移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东南部地区商业区面积不断扩大 B.西北部地区住宅区建设面积萎缩C.西南部地区工业区用地趋于减少 D.东北部地区生态环境不断好转【解析】3.建成区重心的迁移,主要反映建成区修建的速度,不能反映城市建设的合理性。排除C选项;建成区重心转移所花费的时间依次是:10年、17年、11年、9年、9年。因此,西部地区建设花费时间多于东部地区,排除A选项;南部地区建设花费的时间少于北部,B选项正确;1987年之后花费的时间相对稳定,排除D选项。故答案为:B。4.建成区主要由西北部向东南部转移,对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影响不大,排除C、D选项;建成区重心向东南部转移,可能引起人口向东南部转移,但不会导致西北部住宅区的建设面积(已经建成)萎缩,排除B选项;建成区重心向东南部转移,会推进东南部的发展,商业区的面积会不断扩大,A选项正确。故答案为:A。【课后演练】春运,指春节前后一段时间的运输业务,表现为全国性的交通运输高峰。“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导致春运期间人口流动量大的最主要因素是( )A.家庭因素 B.经济因素 C.交通运输 D.国家政策2.下列城市可能属于“反向春运”热门目的地的是( )A.成都 B.上海 C.重庆 D.西安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3.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4.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5.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6.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是(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 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C.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 D.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7.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8.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密度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综合考虑了SO2、PM2.5等六种污染物污染程度,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值越大表明综合污染程度越重。下表为2019年我国四个城市环境指标数据统计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城市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平方米/人) 空气质量 综合指数 人均可支配收入 (万元) 环境噪声等级 (dB)甲 16.0 3.15 5.75 57.5 乙 16.2 3.60 6.24 53.2 丙 17.4 4.13 4.20 57.3丁 15.6 3.84 5.29 53.69.对人口迁移吸引力最大的城市为( )A.甲 B.乙 C.丙 D.丁10.丙城市冬季大气污染比夏季严重,除不利的气象条件外,还因为( )A.汽车尾气排放 B.秸秆燃烧C.工厂污染气体排放 D.燃煤取暖深圳市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以后,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旅游和农林牧渔并举的外向型综合港口城市。据此下面小题。11.分析深圳市人口数量变化时,应重点分析其( )A.人口的迁移 B.人口的出生率 C.人口的自然增长 D.人口的死亡率12.通过人口普查发现,深圳市人口的死亡率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其原因是( )A.营养好 B.女性比例高,寿命长C.人口年龄结构轻 D.文化教育水平高下表为联合国预测的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万人/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3.表中反映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北半球向南半球 B.从人口密集区向人口稀少区C.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 D.从气候寒冷国家向温暖国家14.表中迁入国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因索 B.经济因素 C.自然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15.图示意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表示亚洲、大洋洲、拉丁美洲 B. 甲表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C. 乙表示北美洲、欧洲、拉丁美洲 D. 乙表示北美洲、非洲、中东答案解析部分1.A 2.B【解析】春节期间由于家庭团圆从而造成全国性的交通运输高峰,因此导致春运期间人口流动量大的最主要因素为家庭因素,A正确;经济因素使得大多数年轻人背井离乡,与老家的父母和孩子生活在不同的城市,但题干更强调的是“春运期间”,因此A选项更为合理,排除B;交通运输主要为了方便人口流动,不会导致春运期间人口流动量大,C错;与国家政策关系不大,D错。故答案为: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反向春运是年轻人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返乡。选项四个城市相比而言,上海市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就业机会最多,年轻人数量多,最有可能属于反向春运的热门目的地,故答案为:B。3.D 4.B【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知道,甲乙丙都属于中国,所以属于国内迁移,A错误。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B错误。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人口迁移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A正确。人口迁移可以缩小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B错误。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C正确。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5.A 6.C【解析】读图,该市总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B错误。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D错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经济因素,C错误。人口数量的变化中,机械增长占的比重大,以机械增长为主,A对。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原因是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劳动力,C正确。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快,产业升级出现“民工荒”,A错误。生态环境恶化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农村污染较轻,生存环境不如城市优越,D错误。7.A 8.B【解析】读图可知。城镇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在上海、北京和天津三个直辖市最高,说明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A正确;农村老年人口占比较高现象普遍,东中西各区都有,B错误;经济发达的部分省市进入老龄化阶段,不是全部,如重庆,C错误;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不如城市明显,D错误。故答案为:A。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由于中青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老人多留守农村,则可知人口迁移是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故答案为:B。9.B 10.D【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的判读,考查学生对图表信息的提取能力,通过读表,综合比较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环境噪声等级等项目,乙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环境噪声等级最低,因而乙城市对人口迁移吸引力最大。故答案为:B。本题考查大气污染的原因分析,除不利的气象条件外,丙城市冬季大气污染比夏季严重的原因还有哪些?汽车尾气排放、燃烧秸秆、工厂污染气体排放属于共性原因,燃煤取暖符合冬季大气污染比夏季严重合理推测。据此分析D正确,故答案为:D。11.A 12.C【解析】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的影响,而影响深圳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人口的迁移。A正确。由于深圳的人口数量主要由人口迁移影响,故主要是青壮年人口,C正确。故答案为:AC13.C 14.B【解析】读表可知,世界人口从中国、墨西哥、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迁往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故选C。表中迁入国是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好,所以吸引人口迁入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故选B。故答案为:C.B.15. B【解析】二点后世界人口主要从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甲表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乙表示发达国家和地区;大洋洲、欧洲、北美洲是发达地区,亚洲、拉丁美洲、非洲是发展国家。B正确。故答案为: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