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一、压强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一、压强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十章压强和浮力 一、压强
课题 10.1压强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力的概念,会画压力的示意图2、理解压强的概念;3、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4、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5、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压强现象,理解压强的概念;2、通过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掌握压强的定义和公式,掌握控制变量法;3、通过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提问、猜想、实验和分析数据、总结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善于观察生活等科学技能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学习下定义的科学方法。
教法学法 对于压强的概念的引入采用教师启发式教学;对于压强的影响因素和定义采用探究式教学;对于压强的计算采用讲授法及讲练结合的方法;对于增大和减小压强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
教学器材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沙子、小桌、砝码、气球、2只煮熟的鸡蛋。学生准备:铅笔、压力小桌、沙子、砝码、矿泉水、海绵共16组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评
一、复习引入 复习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哪些力?力的三要素是哪些?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学生回答
二、新课教学1、认识压力 1、设疑:大家对压力认识多少呢?压力的三要素即压力的作用点在哪儿?压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压力的大小又是怎么判断的?2、活动一:观察与作图(1)观察书中两幅插图,在书中作出压力的示意图。(2)、分析示意图得出压力的作用点和压力的方向。小结: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3、压力的大小又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总等于物体的重力呢? 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
二、新课教学1、认识压力 投影:如图所示,物体M重3 N,物体N重2N,力F为2N。在各图中,受力面所受到压力分别为多少N?小结:自由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而其他情况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比较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学生讨论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观察 1、师演示1:用一个手指顶住气球,可以观察到什么?(气球发生形变)气球形变是因为什么?(受到了压力) 在压力的作用下,气球发生了形变,这就是压力的作用效果。2、师演示2:一只手掌平压在气球上,另一只手指顶住气球。体验学生活动:把铅笔的一端削尖,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住铅笔的两端,说说有什么体会。 请一名力气大的同学用力握一只熟鸡蛋,能握破吗?那怎样使鸡蛋破呢?如果同时握两只鸡蛋呢?分析并猜想1、用物理的语言描述这些事例,找出这些事例中所包含的共同特征?(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相同之处,都有压力产生,都产生了作用效果)2、师:请同学们分析这些现象的不同点?(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不同之处,压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等不同) 3、师:谁能够根据这些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4、猜想:师: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呢?请说出你的理由。(学生回答: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 设计实验1、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我们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采用什么研究方法?生:控制变量法2、设计实验:学生上讲台完成演示实验,并说明:如何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控制和改变压力、受力面积等变量?3.学生分组自选实验器材实验,教师巡视指导4.请学生概括实验结论5、投影: 比较谁的压力作用效果明显(1)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两正方体,底面积分别是10cm2、20cm2,对地面的压力都是100N。(2)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两正方体,底面积都是10cm2,对地面的压力分别是100N、200N。   学生回答学生观察并说出形变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用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控制放在木块上砝码的个数控制压力;通过小桌的正放和倒放控制受力面积。学生回答: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压强概念的建立 1、讨论如何比较下面甲乙对地面的压力作用效果?(3)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两正方体,底面积分别是10cm2、20cm2,对地面的压力分别是100N和180N。2、师:压力大不代表压力作用效果明显,可见压力和压力作用效果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物理学中用压强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可以比较压力知道压强大小,在压力相同时,可以比较受力面积得出压强大小。在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同时,我们可以求得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即得到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得到压强大小。3、师介绍压强的公式:p=F/S 公式中各个符号的意义: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1帕斯卡=1牛顿/平方米 1Pa=1N/m24、一张报纸平铺在桌上对桌面的压强是0.5 Pa,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呢?5、例题讲解一辆坦克的质量为20t,每条履带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m2。问:坦克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解:坦克的重力为
G=mg=20×103Kg×10N/Kg=2×105N
根据p=F/s=G/s=2×105N/4m2=5×104Pa
答:坦克对地面的压强为5×104Pa 学生回答:1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0.5N强调:计算时单位必须使用规定的单位:力的单位用N,受力面积用m2,所得到的压强单位才是帕斯卡。
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师: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观察书中插图,说说哪些是为了增大压强?哪些是为了减小压强?各采用了什么方法?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是增大或减小压强的?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
三、巩固练习 1、一块砖分别平放、侧放、竖放在地面上,对地面压强最小的放置方法是 ( )A.平放 B.侧放 C.竖放 D.无法判断2、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就是重力B.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C.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D.压力的方向有时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有时不垂直于物体间接触表面3、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如图所示的四种动物器官中,具有增大压强功能的是 ( )4、小明在地面上站立与行走时,比较他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 ( )A.小明行走时单脚着地,他对地面的压力较大、压强较小B.小明站立时双脚着地,他对地面的压力较大、压强也较大C.与行走时比较,小明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力不变、压强较小D.不论小明站立还是行走,他对地面的压力不变、压强也不变
四、作业布置 师小结本课教学内容,并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1、学生对压力和重力间的关系不是很明确,课堂教学应加强该知识点的教学,突破方法是多举实例,完全暴露问题,纠正错误,加深理解和记忆。
2、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学生对此概念认识不清,认为是压力而不是(压力/面积)。
A
B
C
D
牛蹄
鸭足
啄木鸟嘴
狗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