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 科 物理 年 级 八年级 课程类型 实验课课题名称 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材分析:“浮力”是流体静力学中应用性较强的基础知识之一.本章是在学过力、二力平衡、二力合成、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上研究浮力的.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经熟悉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因此教学时只需用一句话点明学生已知的事实后,直接引导学生思考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通过教师引导,得出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结论.既然一切物体都受浮力,为什么有的物体要下沉,有的物体要上浮呢?浮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很自然地要去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教学中这样的安排会调动学生始终怀着一种积极的兴趣去探究、讨论,有利于最终教学目标的实现.学情分析:浮力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得到的一些结论是片面的。针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寻找真理。当然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总体来说比较差。因此,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实验探究活动,运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3)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知道浮力的大小测量(4)会求浮力的大小。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归纳的能力;(3)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的猜想假设、实验设计能力等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有步骤进行实验的条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实验探究过程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与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经验事实,认识浮力的存在;2.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教学方法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法指导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健康长寿特点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大胆猜想,用实验验证假设,与学学合作分析解决问题、概括归纳总结规律的学习方法;而我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提出假说,分析论证,注重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实验相结合,逻辑推理与实验探究相结合,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大量筒、木块、圆柱体、弹簧测力计、水槽、烧杯、乒乓球、饮料瓶(去底)学生准备 烧杯、水、浓盐水、弹簧测力计、圆柱体教学流程图知识回顾↓激发兴趣↓交流探究↓巩固练习↓总结归纳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 入 新 课 学习 新 课 观看图片: 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里退役的银川舰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气球能飞上高空。 师:大家提到了一个新词“浮力”。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浮力。 探究一: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 演示实验:在弹簧秤下悬挂木块,学生配合演示实验,正确读出弹簧秤读数。然后,学生用手托举木块,读出弹簧秤的新读数。 引导:为什么弹簧秤的读数变化了? 受力的方向如何?与木块受到的重力有什么关系? 用铁块做上述实验,学生大声读出弹簧秤读数,发生什么现象? 引导: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谁? 如果把水换成酒精或者煤油,或者别的液体,会不会也发生同样的变化呢? 师: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知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一个向上托的力,在这里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概念。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引导:请同学们想想,物体浸没在气体中是不是也会受到浮力作用呢? 引导:所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吗? 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 在水中下沉过程中的物体是否 受到浮力? 引导:弹簧秤下挂铁块,学生观察出示数变小了,说明了什么 探究二: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我们已经知道,将悬挂在弹 簧秤下面的物块浸没在液体中, 弹簧秤示数将变小。 请同学们对浸没在液体中的 物块进行受力分析。 巡视,找两名同学黑板上画 受力分析。 学生实验:将溢水杯内盛水至边沿,弹簧秤悬挂物块放入液体中,溢出的液体流入小塑料袋。读出浸没前后弹簧秤的读数,计算出两者之差F。另外用弹簧秤称取小塑料袋中水的重力。 请同学根据探究结果推想,如果我们将液体换成酒精或者煤油,是不是可以得出一样的结果呢? 探究结论: 将今天试验探究的结论总结起来,就是古人阿基米德在两千多年前所得出的一个结论,叫做阿基米德原理。下面我们一起读出这个原理的内容: 板书: 二、阿基米德原理 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公式及推导:F浮=G排=ρ液gV排 演示:拉住氢气球的细绳,放开气球,学生观察。 引导:氢气球在空气中会上浮,也是受到浮力作用,请问,空气中也适用阿基米德原理吗? 三、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观看:图片。 思考:图片中蕴含了什么物理知识? 猜想:液体或气体对物体有一个向上的力或提到浮力。 体验:在水槽中装多半槽水,用手把空的易拉罐按入中体会展开想象,分组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提出一系列问题: 1、什么是浮力?它有方向吗?2、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下沉物体是否受浮力?3、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等。生:因为受到了托举的力。这个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方向是竖直向上。 生:读数变小。 生:因为受到一个向上托举的力。 生:水 生:会 生:会。气球能飞上天。 生:来自于液体对物体的压力。浮力的大小应该与液体的种类有关,与物体的大小有关,物体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等等。 生:发现浸没在液体中的物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思考作答 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的情况。 学生由前面的体验及探究实验及阿基米德原理变式进行交流、讨论总结 通过生活中的浮力图片、教师设问的方式引入浮力,能够贴近学生的思维实际,使学生从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走向物理。开阔学生思维,在比较活跃的气氛中使学生能够从熟悉的现象中理解浮力。 在对多种液体的分析中,归纳出在一切液体中都受到浮力作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通过多种变式,加深对浮力概念的理解。 学生可能会在这个问题上产生分析,适当的引导,会帮助更多学生解开心中的疑惑。 自己会做,同时也要能够读懂别人的图。 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培养思考分析能力,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知识点统一形成系统,也和力学其它的知识点很好结合,讲授新知强化旧知。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1、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2、浮力产生的原因;3、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4、你获得哪些计算浮力的方法?分层作业设计基础训练书本P79:1——4;学有余力的学生搜集浮力知识的应用。板书设计: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一、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个力叫做浮力。方向:竖直向上。F浮=G-F拉(称重法)二、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F浮=F向上-F向下(压力差法)三、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教学反思:本节的成功之处:1、有效创设了不同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体现了由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2、有效组织了学生的多个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领悟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3、对探究结果给予了积极的分析与拓展,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