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文明(大单元教学设计)目录:单元课标解读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学情分析单元学习目标单元情境任务设计单元课时安排(三课时)课时教案单元跨学科学习单元背诵清单单元复习设计单元评价(检测反馈)二、具体内容【单元课标解读】1、2022年课标要求:〖导论〗文明出现以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分化的加剧,国家产生了。大约在公元前4千纪后期,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欧洲的爱琴海地区,诞生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公元前800年以后,希腊各地建立了城邦国家。罗马则在公元前1世纪后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希腊罗马古典文明对后来的西方文明有很大影响。〖内容要求〗1-1.古代文明:知道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了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成就,以及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对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作用。2、2022年课标解读:1)唯物史观:初步认识民主政治对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作用,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知道亚历山大东征的客观进步性;能够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斯巴达克起义;了解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知道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2)时空观念:知道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发展历程,能够根据重要事件划分历史时间,并叙述相关史实;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罗马城邦、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之间的相互关联,把握古代罗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3)史料实证:认识古代欧洲文明史,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其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够以史料为支撑论述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特点及贡献。4)历史解释:能够有条理地概述希腊城邦的相关史实,了解、评价雅典民主政治;认识亚历山大东征的两面性;知道罗马在扩张中不断吸纳其他文明的成果,推动帝国走向繁荣。.家国情怀: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民族自信心,同时初步树立起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敬、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心态。【单元教材分析】1.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1).希腊城邦学习要点:希腊城邦的特点;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民主。学习提示:初步理解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2).亚历山大远征学习要点: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东征及亚历山大帝国。学习提示:知道亚历山大东征以及建立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学习延伸: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3).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学习要点:罗马城邦的地理位置;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十二铜表法》、屋大维与罗马帝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衰亡。学习提示:了解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学习延伸:初步了解罗马法的影响。4).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学习要点:建筑艺术;哲学和法学;公历的缘起。学习提示:初步认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学习延伸: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2、单元大概念架构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8世纪开始,古希腊建立了城邦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斯巴达和雅典。雅典通过一系列民主改革,建立了奴隶制民主政治,到伯里克利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达到鼎盛。公元前509年,以罗马城为中心,罗马共和国建立起来。罗马通过一系列对外战争,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到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公元前27年,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古希腊和罗马在文化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将了解另一种文明类型,理解世界文明的多样性。3、整体教学流程透视1). 课堂导入环节以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原则,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采用设疑、悬念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开门见山法、直接破题法、温故知新等方法导学激趣。2).导入新课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和要求,明晰地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形成何种能力,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环节。3).自主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再对重难点进行精细预习,标画重点内容,逐步培养学生大单元、大概念、大主题的历史学科素养,提高整合历史知识的能力。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展开,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5). 课堂总结,以时空观念为指引,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明确该知识点在单元、教材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中的地位。6). 当堂检测,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自背、做题等方式完成。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控教学环节,每节课至少留出2至4分钟进行测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进行反思,以便于后期调整教学策略。4.本单元教材体例以“海洋文明、工商业文明”这一大概念统领内容,强调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和各地发展的特点及其不平衡性,以及各个区域之间的初步联系。(1)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2)设计插图增强感染力;(3)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4)设计正文楷体内容补充说明;(5)设计相关史事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6)设计“问题思考”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7)设计“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8)设计“课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9)设计“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学生学情分析】九年级同学仍对知识结构的构建不健全;理性的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答题不规范,因此,在学习时重视知识梳理和进一步的整合,注重学生对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在这一学情分析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梳理,知识体系的构建及核心素养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问题教学法、史料教学法来引导学生自主整合基本知识,通过研读丰富的史料来提高阅读素养;最后通过习题来提高解题技巧和解题能力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单元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 通过阅读地图,知道希腊城邦、罗马城邦位置,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认识古希腊、罗马的发展历程。通过运用地理等跨学科知识,认识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起源的关系;认识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在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2.通过阅读史料,知道雅典民主政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了解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3.通过图片展示,以建筑艺术、公历等为例,初步认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4.知道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发展之间的联系。二.学习重难点:重点: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罗马共和国、《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古希腊史诗、建筑、哲学、成就及其反映的时代背景。难点:亚历山大东征的利与弊;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理解分析希腊古典文化所折射的人文精神。【单元情境任务设计】情境1、学会计算历史年代,制作世界上古时期历史发展时间轴,编写简要的历史大事年表,掌握世界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认识世界古代史发展的总体趋势,明晰世界古代史教学内容的整体结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空观念。情境2、观察并识读世界上古时期的各地区示意图,如《古代希腊示意图》、亚历山大东征示意图、古代罗马的扩张示意图等,从历史地图中辨识、获取重要的历史地理信息,认识文明发展与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情境3、通过解读克里特岛的宫殿遗址、雅典卫城遗址、人物扫描(伯利克里)、骑在战马上的亚历山大、知识拓展(四百人议事会和陶片放逐法)、罗马城的象征、凯撒、屋大维、知识拓展(马尔克公社制度)、《掷铁饼者》、帕特农神庙遗址、罗马大竞技场外景、罗马万神庙穹顶、《苏格拉底之死》、人物扫描(苏格拉底)、人物扫描(亚里士多德)、知识拓展(公历是如何减少误差的?)等图文资料,获取有效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认识图文资料是了解古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情境4、搜集世界上古时期相关的图片,将历史图片进行分类,配上文字说明。在此基础上,开展“图说历史”的活动,以黑板报、手抄报、历史图集等方式进行交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史料实证。情境5、查阅、整理世界上古时期主要文明成就的相关材料(《掷铁饼者》、《荷马史诗》、帕特农神庙等、罗马大竞技场、罗马高架引水道、希腊哲学三贤、《十二铜表法》、儒略历等),组织一场微型的古代文明成就展,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共容性和不平衡性,认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正确的国际意识,初步形成理解、尊重、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心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见本专辑课时同步教案)第1课时:第4课 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开启希腊化时代)第2课时: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的源头)第3课时:第6课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辉煌源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单元跨学科学习】美术学科:《掷铁饼者》、宙斯像;语文学科:《荷马史诗》;地理学科:亚历山大东征示意图、古代罗马扩张示意图;科学学科:帕特农神庙、罗马圆形大剧场、罗马万神庙、儒略历;哲学、法律:古希腊三哲、《十二铜表法》。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