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此时我才晓得...我们中国,也是世界万国中之一国,我也是中国之一人。我生长到20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才知道人人有应当尽力于这大家的大义。——陈独秀《说国家》(1904年)十九世纪的亚洲全图(1865)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日益腐朽,内忧外患,民族危机加深明治维新后,日本摆脱摆脱困境,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意欲称霸世界。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2023年课程标准:1.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2. 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朝鲜中国日本日本大陆政策示意图亚洲乃至全世界一.甲午中日战争背景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在各种因素政策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日本大陆政策史》背景一(根本原因):蓄谋已久的大陆政策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日本外相陆奥宗光亚州乃至全世界一.甲午中日战争背景1894年5月,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乘机出兵朝鲜。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争。背景二(直接原因):朝鲜东学党起义我多兵逼处,易生事;远扎,则兵多少等耳。……我再多调,倭亦必添调,将作何收场耶?今但备而未发,续看事势再定。——《李文忠公全集》背景三(可乘之机):清政府避战求和背景四:列强支持默许阶 段 战 场 主要战役 战 况 重要人物开始 丰岛海面 丰岛海战 中日两国正式宣战第一阶段(1894.7-9) 朝鲜半岛黄海海域 平壤失守战火至华 左宝贵丧失黄海制海权第二阶段(1894.10-1895初) 辽东地区山东半岛阅读课本,结合地图,梳理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完成表格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邓世昌一.甲午中日战争经过4.辽东半岛战争5.威海卫之战2.平壤之战1.丰岛海战3.黄海海战丰岛海战: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中日双方正式宣战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 叶志超弃城逃跑,清军大败黄海海战:邓世昌等牺牲,甲午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海战,中国失去制海权辽东战役:旅顺、大连失陷,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一.甲午中日战争经过◎邓世昌及撞毁的致远舰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家国情怀民族英雄【合作探究】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奋勇杀敌的爱国官兵,也拥有近代化的海军力量,为什么还以清政府失败而告终?材料二:日舰以突袭方式有备而来,中方临时应战,散成人字雁型阵队,机动性较差……同时中方没有做好与日军大决战的准备……各舰携带弹药不多。再次,军队的旧式军制无法适应现代化海战,定远舰失去指挥能力后,北洋各舰就陷入各自为战…… 战时北洋舰队孤军奋战,南洋等水师等则袖手旁观。——摘编自张海鹏《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材料一: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对比表 项目 军舰 平均航速 总吨位 总兵力 火炮/速射炮中 10艘 15.5海里 31366吨 2000余人 173/0日 12艘 16.4海里 40849吨 3500余人 268/97材料三:在太后心中,颐和园比海军更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这年恰逢慈禧六十大寿……不顾大敌当前,一意粉饰太平,李鸿章不愿忤逆意……“消极防御”致使军队错失战备良机……由于海军分属不同洋务官僚,为其政治资本。北洋海军在奋战,李鸿章求援南洋水师,被张之洞拒绝。——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慈禧六十大寿新衣服:23万两特制金辇轿舆:18万两搭建景物、戏台:292万两修葺、装饰皇宫:210万两首饰器皿:38万两赏赐百官:289万两寿宴、仪仗队:25万两小计:895万两(另,颐和园修整费用另计,其中约500万两出自海军军费)外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内因:统治腐朽,制度落后(根);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未能充分动员民众;官兵临阵脱逃;武器装备落后历史解释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二.《马关条约》的签订内容1895年,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代表伊藤博文在马关议和,双方签订《马关条约》。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条约的情景方面 内容 影响割地赔款通商设厂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严重破坏中国主权,失去更多领土加重人民负担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破坏最大1895年5月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一起,展开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重挫了日本占领军,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知识拓展: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刘永福一律预备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申报》1895年5月15日据不完全统计,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50年间,毫无人性的日本侵略者残忍杀害了约数十万台湾民众,平均每6个台湾人中就有一人死于国难。家国情怀苏州杭州重庆沙市甲午战前,日本棉纱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为2.5%,甲午战后,1898年飚升至 18.7%, 1900年更达到33.1%。——万峰《日本资本主义研究》1894年日本对华资本输出额为 881万余日元,1897年增至2132万日元, 1903年更是增至6499万日元以上, 十年左右大约增加了6倍以上。——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开启列强资本侵略路径,资本输出激增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腹地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程度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府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1895年《纽约时报》评论二.《马关条约》的签订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合作探究】《马关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有什么不同?清政府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是被迫的,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而今天我国的招商引资,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是主动的,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历史解释唯物史观时空观念《有感一章》谭嗣同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三国干涉还辽◎漫画《三国干涉还辽》1895年4月,俄、法、德三国分别照会日本政府,要求退还辽东半岛。三国海军也同时出现在日本海面,大有顷刻兵戎相见之势。日本政府无力与三国作战,被迫退还了辽东半岛,并向中国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中国近代史》根本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三国在华的侵略利益实质:帝国主义之间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瓜分中国狂潮政治: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经济:争相成为中国债主;抢夺路权、工矿利权。国别 强租海湾及地区 “势力范围”沙俄 旅大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英国 九龙 威海卫租借地 长江流域德国 胶州湾租借地 山东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日本 福建北极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肠代表德国;青蛙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秃鹰代表美国。沉沉酣睡我中华,那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今宜醒,莫待土分裂似瓜。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美国政府提出在华“门户开放”照会,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和特权,要求各国开放在华势力范围,使各国有均等贸易的机会。这一照会为英、德、俄、法、日等国所接受。美国在华虽无势力范围,但凭借这一政策,得到了整个中国市场。——康广仁《与易一书》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背景(1)爆发经过(2)主要战役①平壤战役②黄海大战③辽东半岛战役④威海卫战役(3)结果瓜分中国狂潮三国干涉还辽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894年(甲午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课堂小结当堂测评CC(1)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最可能引发谭嗣同发出这一感慨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焦点,为“开拓万里波涛”,1894年,日本联合舰队突袭北洋舰队。随后双方在黄海海面上发生激战。此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A.林则徐 B.李鸿章 C.邓世昌 D.曾国藩当堂测评AC(3)甲午中日战争中,导致清军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战役是( )A.威海卫战役 B.黄海海战 C.平壤战役 D.旅顺战役(4)“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意。”“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据此对话推断,中外这两位外交官缔结的不平等条约应该是A.《虎门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当堂测评BB(5)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一条款的实施(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有利于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C.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D.阻止了其他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6)梁启超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