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人教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素养目标】 1.基于对细胞元素组成的认知,认同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并能说出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在细胞中的作用。(生命观念) 2.结合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分析水和无机盐的重要作用。(科学思维) 3.通过对糖类和脂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认同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并能结合糖类和脂质的功能,在生活中注意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命观念 社会责任) 4.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科学探究)考点一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无机物1.组成细胞的元素(1)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种类和含量上的关系(2)种类:常见有20多种【拾遗补缺】 源于必修1 P16“思考·讨论”:玉米细胞和人体细胞干重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都是C、H、O、N(其中在玉米细胞中的含量大小关系为O>C>H>N,而在人体细胞中的含量大小关系为C>O>N>H),这是因为玉米和人都是生物,组成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物质,这些物质含有C、H、O,蛋白质中还含有大量的N元素。(3)存在形式: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3.细胞中的无机物(1)细胞中的水②自由水/结合水与代谢、抗逆性的关系(2)细胞中的无机盐(1)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组成上具有统一性,因此地壳中的元素在生物体内都能找到( )(2)Ca、Mg、Fe、Mn、Cu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 )(3)在沙漠植物仙人掌的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4)晒干的种子细胞内不含有水分,导致细胞代谢停止,有利于种子长时间储存( )(5)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CaCO3构成骨骼、牙齿等( )【答案】 (1)× (2)× (3)× (4)× (5)×1.有关细胞中无机物的归纳与整合(1)衍射法归纳细胞中的水(2)常考无机盐功能归纳整合2.验证某种矿质元素的生理功能(1)实验设计①对照组:―→正常生长。②实验组(2)实验成功关键①实验中应保证实验材料的统一性,即材料的种类、生长状况应一致等。②实验组加入X的目的是二次对照,使实验组前后对照,以增强说服力。[典例剖析](2022·九江高三模拟)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在加利福尼亚州东部的莫诺湖里发现了一种被称作GFAJ-1的独特细菌,这种细菌能利用剧毒化合物砒霜中的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一些关键的生化反应(在元素周期表中,砷排在磷下方,两者属于同族,化学性质相似)。根据上述材料进行预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GFAJ-1细菌体内含量较多的六种元素可能是碳、氢、氧、氮、砷、硫B.砷元素存在于GFAJ-1细菌细胞膜以及糖类、ATP、DNA和RNA等物质中C.砷对多数生物有毒可能是因为砷能够代替磷元素参与生化反应,制造混乱D.该发现将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拓宽了在地球极端环境乃至外星球寻找生命的思路B [根据题干信息“这种细菌能利用剧毒化合物砒霜中的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可知,GFAJ-1细菌体内含量较多的六种元素可能是碳、氢、氧、氮、砷、硫,A正确;砷元素能代替磷元素,因此其存在于GFAJ-1细菌细胞膜以及ATP、DNA和RNA等物质中,但糖类不含磷元素,因此也不会出现砷元素,B错误;砷对多数生物有毒可能是因为砷能够替代磷元素参与生化反应,制造混乱,C正确;该发现将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拓宽了在地球极端环境乃至外星球寻找生命的思路,D正确。]【名师点拨】 掌握信息转化能力信息提取 信息1:砒霜中的砷来代替磷信息2:细胞膜信息3:糖类信息转化 1.磷元素可参与核酸、磷脂、ATP等物质的组成2.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支架3.糖类组成元素一般为C、H、O素养考查 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角度转换】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GFAJ-1细菌体内是否会出现同时含有碳、氢、氧、氮、砷、硫的结构?若有,举例说明:若没有,说明原因。有。硫是蛋白质的标志元素,砷是该细菌DNA含有的元素。DNA复制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会与DNA结合。。考向一 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辨析1.(2021·天津卷,4)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是吸收磷元素的主要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磷是组成藻类细胞的微量元素B.磷是构成藻类生物膜的必要元素C.藻类的ATP和淀粉都是含磷化合物D.生态系统的磷循环在水生生物群落内完成B [磷属于大量元素,A错误;磷脂中含磷元素,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藻类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故磷是构成藻类生物膜的必要元素,B正确;ATP由C、H、O、N、P组成,淀粉只含C、H、O三种元素,C错误;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生态系统的磷循环不只能在水生生物群落内完成,D错误。]2.(2022·皖南八校联考)下列有关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Mg是构成各种光合色素必需的元素,参与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B.P是构成ATP的元素,ATP是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的桥梁C.N是构成多种酶的元素,在叶绿体基质中的酶能催化CO2的固定和还原D.N和P都是构成 NADPH的元素,NADPH能将C3还原成葡萄糖和C5A [Mg是构成叶绿素所必需的元素,并不是所有的光合色素都含有镁元素,比如胡萝卜素,A错误;ATP由于含有3个磷酸基团,故含有P元素,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进而转变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故ATP是能量转化的桥梁,B正确;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均含有N元素,叶绿体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其中含有的酶能催化CO2的固定和还原,C正确;NADPH是还原型辅酶Ⅱ,含有N和P元素,NADPH参与暗反应,能将C3还原成葡萄糖和C5,D正确。]考向二 水和无机盐功能的分析3.(2022·湖北卷,1)水是生命的源泉,节约用水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下列有关水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是酶促反应的环境B.参与血液中缓冲体系的形成C.可作为维生素D等物质的溶剂D.可作为反应物参与生物氧化过程C [自由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故水是酶促反应的环境,A正确;血液中的缓冲对是由离子组成的,离子溶解在水中才能形成缓冲体系,B正确;维生素D属于脂质,脂质通常都不溶于水,C错误;自由水能参与化学反应,故水可作为反应物参与生物氧化过程,D正确。]4.(2021·浙江6月选考,5)无机盐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Mg2+存在于叶绿体的类胡萝卜素中B.HCO对体液pH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C.血液中Ca2+含量过低,人体易出现肌肉抽搐D.适当补充I-,可预防缺碘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A [Mg2+存在于叶绿体的叶绿素中,类胡萝卜素是由碳氢链组成的分子,不含Mg2+,A错误;HCO、H2PO对体液pH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B正确;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过低,易出现肌肉抽搐,C正确;I是组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元素,故适当补充I-,可预防缺碘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D正确。]考向三 无机盐生理功能的验证方法5.设计实验探究X是否属于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无机盐,某同学的构思大致如下:本实验中采用甲组、乙组之间的空白对照;以及乙组中实验前(无X)与实验后(有X)之间的自身对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照组是甲组、乙组实验后B.控制此实验的无关变量只需选一些相同的植物C.此实验如果是无土栽培,则实验前营养液要灭菌D.为防止外界影响,此实验需在黑暗密闭条件下进行C [该实验中对照组是甲组、乙组实验前,A项错误;此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植物的种类、生长状况和培养条件等,B项错误;由于培养的是植物,故此实验需在光照条件下进行,D项错误。]【归纳总结】 对照实验的类型及实验组、对照组的确认空白对照 对照组为自然状态下不做处理的对象组,实验组为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自身对照 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组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组为实验组相互对照 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如“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中,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要用热水、正常温度的水、冰水三个实验组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进行相互对照,以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条件对照 即给对象施加某种实验处理,虽不是检验假设需要的,但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的对照。例如,在用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方案中,饲喂甲状腺激素的为实验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的是条件对照组;不饲喂药剂的是空白对照组6.(2019·全国Ⅲ卷,29)氮元素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合理施用氮肥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细胞内,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在细胞核中合成的含氮有机物是________,叶绿体中含氮的光合色素是________。(2)农作物吸收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有铵态氮(NH)和硝态氮(NO)。已知作物甲对同一种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中NH和NO的吸收具有偏好性(NH和NO同时存在时,对一种离子的吸收量大于另一种)。请设计实验对这种偏好性进行验证,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答案 (1)蛋白质 核酸 叶绿素(2)实验思路:配制营养液(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用该营养液培养作物甲,一段时间后,检测营养液中NH和NO剩余量。预期结果和结论:若营养液中NO剩余量小于NH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O;若营养液中NH剩余量小于NO剩余量,则说明作物甲偏好吸收NH。解析 (1)植物细胞内的含氮有机物有蛋白质、磷脂、ATP、核酸等,其中在核糖体上合成的为蛋白质,在细胞核中合成的是DNA和RNA,植物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含氮的光合色素是叶绿素。(2)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作物甲对硝酸铵中的NH和NO的吸收具有偏好性,因变量是作物甲对二者的吸收量,因此可将生理状态相同的若干作物甲培养在适宜浓度的以硝酸铵为唯一氮源的营养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并测定实验后营养液中的NH和NO的浓度,最后进行比较,如果实验后营养液中的NH的浓度低于NO,可说明作物甲对硝酸铵中的NH的吸收具有偏好性;反之,则说明作物甲对硝酸铵中的NO的吸收具有偏好性。考点二 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1.细胞中的糖类【拾遗补缺】 (1)源于必修1 P23“知识链接”:葡萄糖在细胞内的“燃烧”过程区别于体外燃烧的特点是细胞内“燃烧”过程是“无火焰”过程,能量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逐步释放出来的。(2)源于必修1 P24“图2-3”:构成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分子,但是葡萄糖的连接方式不同。(3)源于必修1 P25“批判性思维”:科学家还将纤维素等其他糖类称为人类的“第七类营养素”。2.细胞中的脂质3.细胞中糖类与脂质的关系(1)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血液中的葡萄糖除供细胞利用外,多余的部分可以合成糖原储存起来;如果葡萄糖还有富余,就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脂肪被消化吸收后,可以在皮下结缔组织等处以脂肪组织的形式储存起来。(2)糖类和脂肪之间的转化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例如,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拾遗补缺】 (1)源于教材P26“正文小字部分”:构成脂肪的脂肪酸的种类和分子长短不相同,若脂肪酸长链中的碳原子之间都以单键相连,则为饱和脂肪酸,若脂肪酸长链中碳原子之间存在双键相连,则为不饱和脂肪酸。植物脂肪大多数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而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2)源于必修1 P27“练习与应用·概念检测”:磷脂是所有细胞(填“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或“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1)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分子,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现砖红色( )(2)细胞中的糖类都是能源物质( )(3)淀粉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4)脂肪酸和磷脂含有的元素相同( )(5)所有的脂质都能参与膜结构的构成( )答案 (1)× (2)× (3)× (4)× (5)×[典例剖析](多选)(2020·山东卷,16)棉花纤维由纤维细胞形成。蔗糖经膜蛋白SUT转运进入纤维细胞后逐渐积累,在纤维细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研究人员用普通棉花品系培育了SUT表达水平高的品系F,检测两品系植株开花后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和果糖B.曲线甲表示品系F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C.15~18天曲线乙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蔗糖被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D.提高SUT的表达水平会使纤维细胞加厚期延后BC [纤维素是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A错误;品系F的SUT表达水平高,蔗糖经膜蛋白SUT转运进入纤维细胞的量较大,因此曲线甲表示品系F植株的纤维细胞中蔗糖含量,B正确;蔗糖进入纤维细胞内,会在纤维细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则15~18天曲线乙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蔗糖被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C正确;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提高SUT的表达水平会使纤维细胞的加厚期提前,D错误。]【名师点拨】 掌握信息转化能力信息提取 信息1:蔗糖经膜蛋白SUT转运进入纤维细胞信息2:纤维细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信息转化 1.SUT表达水平高的品系F可使较多的蔗糖转运进入纤维细胞2.蔗糖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素养考查 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 科学思维:逻辑推理能力【角度转换】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人体不能利用纤维素中的化学能,原因是人体缺乏分解纤维素的酶,摄入一定量的纤维素对人体的健康有利,原因是纤维素可促进胃肠蠕动,排出有害物质。考向一 辨析糖类、脂质的种类与功能7.(2021·海南卷,1)下列关于纤维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植物和蓝藻(蓝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B.易溶于水,在人体内可被消化C.与淀粉一样都属于多糖,二者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同D.水解的产物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D [蓝藻(蓝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A错误;纤维素不易溶于水,也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只能促进人体肠道的蠕动,B错误;纤维素和淀粉均属于多糖,二者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都是葡萄糖,C错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为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D正确。]【题后归纳】 多糖的“水解”与“氧化分解”多糖和二糖水解的终产物是其单体,如淀粉水解的终产物是葡萄糖,蔗糖水解的终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糖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CO2和H2O,即糖参与有氧呼吸后的最终产物。8.(2022·成都高三模拟)脂质是生物体非常重要的有机物,下列有关脂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A.脂质一定含有C、H、O、N、P元素B.细胞生物一定含有脂质,非细胞生物一定不含脂质C.有些脂质可以起调节作用,有些脂质可以作为能源物质D.脂质的合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直接参与C [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磷脂含有C、H、O、N、P元素,脂肪和固醇不含N、P,A错误;细胞生物都有细胞膜,一定含有脂质,非细胞生物如新冠病毒、艾滋病毒也有原宿主细胞的膜,不一定不含脂质,B错误;固醇中的性激素可以起调节作用,脂肪可以作为能源物质,C正确;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由核糖体、内质网直接参与合成的是蛋白质,D错误。]考向二 种子成熟和萌发过程中化合物的变化分析9.(多选)(2022·山东高三专题练习)下图是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油脂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种子发育过程中,油脂水解酶比油脂合成酶活性低B.种子发育过程中,油脂合成需要消耗较多的氮元素C.等质量的可溶性糖和油脂中,所贮存的能量油脂多于糖D.种子萌发时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中油脂的氧化分解AC [种子形成过程中,主要是可溶性糖转化为油脂,油脂水解酶比油脂合成酶活性低,A正确;种子形成过程中,油脂和糖类的合成增加,而油脂和糖类都不含N元素,因此种子形成过程中,油脂合成不需要消耗氮元素,B错误;等质量的可溶性糖和油脂中,油脂所含C、H比例高,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油脂多于糖,C正确;种子萌发时,油脂转变为可溶性糖,种子萌发时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细胞中可溶性糖的氧化分解,D错误。]10.(2022·渭南二模)种子中储藏着大量淀粉、脂质和蛋白质,不同植物的种子中,这些有机物的含量差异很大。通常根据有机物的含量将种子分为淀粉种子、油料种子和豆类种子。下图是油料种子成熟和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油料种子成熟与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是相互转化的,图中给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油料种子萌发初期,干重会先增加。结合图2及有机物的化学元素组成特点,推测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谷类种子和油料种子分别以淀粉和脂肪为主要营养物质,种子萌发时这两种物质都氧化分解为CO2和H2O。现有谷类种子和油料种子各一组,请根据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时O2消耗量与CO2释放量的关系,设计实验以确定种子的类型,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两者的含量变化相反 (2)糖类的氧元素含量高于脂肪,萌发初期大量脂肪转变为葡萄糖和蔗糖,导致种子干重增加 (3)分别检测这两组种子萌发时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的比值(或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并比较两组比值的大小 萌发时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的比值低(或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高)的一组为谷类种子;萌发时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的比值高(或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低)的一组为油料种子解析 (1)分析图1可知,油料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糖类和脂肪含量的变化情况是:糖类(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减少,脂肪含量增多,两者的含量变化相反,故糖类和脂肪是相互转化的。(2)油料种子萌发初期,大量脂肪转变为葡萄糖和蔗糖,糖类的氧元素含量高于脂肪,所以脂肪转变为糖时,需要增加氧元素,干重会增加。(3)谷类种子含有较多的淀粉,油料种子含有较多的脂肪。脂肪对于同质量的淀粉来说,脂肪含有更多的H,而含O较少,所以以脂肪为有氧呼吸的主要原料时,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的比值要大于以淀粉为原料时的比值。实验思路为:分别检测这两组种子萌发时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的比值(或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并比较两组比值的大小。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萌发时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的比值低(或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高)的一组为谷类种子;萌发时O2消耗量和CO2释放量的比值高(或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的比值低)的一组为油料种子。【归纳总结】 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质的变化种子类型 变化 非油料作物种子(如小麦) 油料作物种子(如大豆)种子形成时 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 糖类→脂肪种子萌发时 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 脂肪→甘油、脂肪酸→糖类种子形成时,光合作用产物的输入导致其干重增加。种子萌发时,吸收水分导致其鲜重增加,非油料作物的种子由于只进行细胞呼吸导致干重减少,油料作物种子萌发初期干重有所增加(是因为脂肪转化为糖类的过程中增加了氧元素),然后再减少。考点三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检测原理(1)还原糖的检测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2)脂肪的检测: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3)蛋白质的检测: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2.实验步骤(1)还原糖的检测(2)脂肪的检测(3)蛋白质的检测选材与制备:蛋清稀释液或豆浆滤液↓颜色反应:↓结论:组织样液中含有蛋白质1.区分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一同三不同”(1)检测还原糖时使用的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的原因:斐林试剂很不稳定,容易产生蓝色的Cu(OH)2沉淀,所以应将甲液和乙液分别保存,使用时现配现用。(2)在还原糖检测实验中,若待测组织样液中不含还原糖,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的现象不是无色,而是蓝色,即Cu(OH)2的颜色。(3)检测蛋白质时,加入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液后,如果没有产生明显的紫色反应,可能的原因是加入的双缩脲试剂B液过量,CuSO4在碱性溶液中生成大量的Cu(OH)2蓝色絮状沉淀,会遮蔽实验中所产生的紫色,影响观察效果。(4)斐林试剂甲液和双缩脲试剂A液完全相同,将斐林试剂乙液用蒸馏水稀释5倍后便成为双缩脲试剂B液,可用于蛋白质的检测。2.实验成功的3个关键点选材 (1)上述实验中都不宜选取有颜色的材料,否则会干扰实验结果的颜色变化。 (2)蛋白质检测中,若用大豆作材料,必须提前浸泡;若用蛋清作材料,必须稀释,防止其黏在试管上不易刷洗;且该实验应预留部分组织样液作对比设置 对照 物质检测实验一般不设立对照实验,若需设立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加入成分已知的物质,如验证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对照组可加入稀释的鸡蛋清实验 试剂 脂肪检测的过程中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的目的是洗去浮色,原理是苏丹Ⅲ染液易溶于酒精考向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原理与基本操作11.(2022·江苏灌南高三模拟)在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检测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的两种溶液需要临时等量混匀使用B.甘蔗茎和甜菜块根都含有较多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C.检测花生种子中的油脂时,子叶切片经苏丹Ⅲ染色后,需用清水反复冲洗D.常用梨、苹果等组织样液作为检测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D [检测蛋白质是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A液,摇匀,再加B液摇匀,不需要加热就有颜色反应,A错误;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富含蔗糖,而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用于还原糖的鉴定,B错误;检测花生种子中的油脂时,子叶切片经苏丹Ⅲ染色后,需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C错误;梨和苹果的组织富含还原糖,其组织样液常用作检测植物组织内还原糖的实验材料,D正确。]【归纳总结】 把握三类有机物检测在操作步骤上的“三个唯一”唯一需要加热 检测还原糖,且必须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唯一需要显微镜 切片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唯一使用酒精 脂肪的检测,实验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12.(多选)(2022·辽宁实验中学高三模拟)下列关于有机物鉴定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向新榨的苹果匀浆中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试剂加热煮沸,出现由无色到砖红色的变化B.向新榨的2 mL豆浆中依次加入1 mL双缩脲试剂A液(0.1 g/mL NaOH)、4滴双缩脲试剂B液(0.01 g/mL CuSO4),会出现紫色。如果继续增加B液量,紫色可能会更加明显C.如果换成煮开后冷却的豆浆重复B选项的操作,则不会出现紫色D.用苏丹Ⅲ染色处理的花生子叶徒手切片的装片,在低倍和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有大有小,大多在细胞内,细胞外极少或没有BD [向新榨的苹果匀浆中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出现由蓝色到砖红色的变化,A错误;向新榨的2 mL豆浆中依次加入1 mL双缩脲试剂A液(0.1 g/mL NaOH)、4滴双缩脲试剂B液(0.01 g/mL CuSO4),会出现紫色。如果继续增加B液量,紫色可能会更加明显,B正确;如果换成煮开后冷却的豆浆重复B选项的操作,会出现紫色,因为高温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而不会破坏肽键,C错误;用苏丹Ⅲ染色处理的花生子叶徒手切片的装片,在低倍和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有大有小,大多在细胞内,细胞外极少或没有,D正确。]【归纳总结】 检测实验四点提醒(二)糖脂代谢异常与人体健康预防以上疾病的最佳途径是控制饮食,维持合理的饮食结构,另外还要多做有氧运动,促进糖脂的消耗。[对点训练]1.(2022·河北省级联考)下图分别表示正常人、乳糖不耐受患者肠道中乳糖的利用过程。当肠道的碱性环境被破坏时,肠道会分泌出大量的消化液(主要成分是水、NaHCO3和消化酶)来中和酸性物质,所以容易发生腹胀、腹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乳糖是一种二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B.乳糖不耐受症的形成原因是患者体内不产生分解乳糖的乳糖酶C.乳糖不耐受症患者利用自身的其他酶可以将乳糖分解为多种产物导致pH下降D.喝牛奶腹胀、腹泻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生了气体以及肠道产生的消化液过多C [乳糖是一种二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糖类,可以水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A正确;患者体内不产生分解乳糖的乳糖酶,因此形成乳糖不耐受症,B正确;乳糖不耐受症患者利用肠道菌群将乳糖分解为CO2、乳酸、乙酸等导致pH下降,C错误;喝牛奶之后,可能是代谢产生了气体以及肠道产生的消化液(主要成分是水、NaHCO3和消化酶)过多,导致腹胀、腹泻,D正确。]2.(2022·湖北天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模拟预测)脂质可为机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必需脂肪酸,但摄入过多会导致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磷脂、固醇都属于脂质,且都是储能物质B.植物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C.磷脂中甘油的两个羟基与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D.胆固醇是人体细胞膜的重要成分,高脂血症可能与胆固醇偏高有关D [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等,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但磷脂、固醇不是储能物质,A错误;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B错误;磷脂中甘油的一个羟基与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C错误;胆固醇是人体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胆固醇偏高是高脂血症的一种,高脂血症还包括甘油三脂升高等,D正确。]1.(2021·重庆卷,1)香蕉可作为人们运动时的补给品,所含以下成分中,不能被吸收利用的是( )A.纤维素 B.钾离子C.葡萄糖 D.水A [人体内没有分解纤维素的酶,不能吸收利用食物中的纤维素,A符合题意;钾离子是人体所需要的无机盐,香蕉里面钾的含量特别高,能够快速补充人体所需的钾,B不符合题意;葡萄糖是人体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C不符合题意;水是人体所需的无机物,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D不符合题意。]2.(2022·浙江6月选考,5)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油脂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B.鸟类的羽毛主要由角蛋白组成C.糖原是马铃薯重要的贮能物质D.纤维素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B [油脂是植物细胞良好的储能物质,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A错误;鸟类的羽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主要由角蛋白组成,B正确;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淀粉是马铃薯重要的贮能物质,C错误;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D错误。]3.(2022·海南卷,10)种子萌发过程中,储藏的淀粉、蛋白质等物质在酶的催化下生成简单有机物,为新器官的生长和呼吸作用提供原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子的萌发受水分、温度和氧气等因素的影响B.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增强,储藏的有机物的量减少C.干燥条件下种子不萌发,主要是因为种子中的酶因缺水而变性失活D.种子子叶切片用苏丹Ⅲ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颗粒,说明该种子含有脂肪C [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水分、温度和氧气等因素,A正确;种子萌发过程中,自由水含量增加,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储藏的淀粉、蛋白质等物质,生成简单有机物增多,导致储藏的有机物的量减少,B正确;干燥条件下种子不萌发,主要是因为种子中缺水,特别是缺少自由水,导致细胞代谢强度非常弱,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非常少,不能满足与种子萌发有关的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求,C错误;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种子子叶切片用苏丹Ⅲ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颗粒,说明该种子含有脂肪,D正确。]4.(2020·浙江1月选考)无机盐是某些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a2+与肌肉的兴奋性无关B.Mg2+是类胡萝卜素的必要成分C.H2PO作为原料参与脂肪的合成D.HCO具有维持人血浆酸碱平衡的作用D [Ca2+与肌肉的兴奋性有关,若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过低,则会发生抽搐,A错误;Mg2+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B错误;脂肪只含有C、H、O三种元素,所以不需要H2PO作为原料参与其合成,C错误;HCO作为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具有维持人血浆酸碱平衡的作用,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