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魅力歌剧 欣赏绣红旗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音版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魅力歌剧 欣赏绣红旗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音乐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魅力歌剧之《绣红旗》
教科书 书名: 音乐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年 7 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欣赏歌剧片段《绣红旗》,感受作品蕴含的革命热忱; 2.结合之前所学,对比分析《绣红旗》,总结中国新歌剧民族性的特点; 3.拓展聆听《红梅赞》《扎红头绳》,了解更多中国歌剧佳作并对此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 欣赏《绣红旗》片段,感受其蕴含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难点: 结合之前所学,对比分析作品,总结中国歌剧民族性的特点。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 新授 总结 小结 作业 一、复习与应用 聆听《绣红旗》片段,根据已学知识,辨听演唱形式。 二、新授 1.了解歌剧《江姐》的创作背景。 2.带着问题,完整赏听《绣红旗》,感受作品蕴含的革命情感。 (1)故事发生的场景是在哪? (2)故事情节是怎样的? (3)剧中人物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情感? 3.根据教师讲述,了解《绣红旗》选段的剧情梗概。 4.结合之前所学西方歌剧的相关知识,对比总结中国歌剧的音乐特点。 (1)结合乐谱,再次欣赏《绣红旗》,总结特点一:一字多音的旋律特点。 (2)关注《绣红旗》表现形式,以“伴唱”形式表现剧情和人物,总结出特点二:吸收借鉴了川剧高腔中“帮腔”的表现手法。 (3)教师范唱《红梅赞》,感受中西方歌剧用声方法不同,总结出特点三:采用民族唱法演绎人物唱段。 5.带着问题,欣赏《红梅赞》 问题:为何用梅花来表现剧中人物呢? 三、总结 1.歌剧《江姐》的音乐成就及其民族性特点。 民族性特点具体表现在: (1)一字多音的旋律特点,使得乐句细腻流畅,具有民族民间音乐的独特美感; (2)吸收和借鉴川剧高腔中“帮腔”的表现手法,在歌剧表演呈现中采用“伴唱”形式,突出人物,讲述剧情; (3)歌剧演唱多采用民族声乐演唱方法,贴合大众审美。 2.跟随教师的讲解,了解中国歌剧的发展轨迹及优秀作品。 3.拓展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段《扎红头绳》。 四、课堂小结 1. 欣赏《绣红旗》片段,感受歌曲蕴含的革命热忱; 2. 进一步赏析作品,总结中国新歌剧民族性的特点; 3. 拓展聆听《红梅赞》《扎红头绳》,了解更多中国歌剧佳作。 五、课后作业 1.完整欣赏歌剧《江姐》(1978年版),重温课上所学,体会中国歌剧民族性特点。 2.完整欣赏中国民族歌剧的里程碑创作《白毛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