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部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二课的内容。本课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学生了解这段历史,有助于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因此,本课在中国现代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课时安排】本课共一课时【课标要求】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有很强的求知欲。通过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初步具备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说明的能力,但认识能力还不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仍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五、【教学目标】(一) 时空观念:1.知道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了解我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过程,认识对外开放的巨大作用;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了解认识历史的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观察地图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二)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初步学会分析和评价历史,在了解对外开放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在运用地图了解对外开放进程的过程中,掌握观察和分析地图的方法。加强学生理解课本的能力即逐步提高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加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家国情怀: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培养学生开放的胸怀。【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2、教学难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六、【教学法分析】1.教法: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和问题探究法2.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七、【过程设计】新课导入。下面我们就从深圳这座城市入手,来了解对外开放的概况。从1979年到2019年,40年间,深圳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4万倍。到2019年为止,深圳每平方公里的GDP达到了13.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那么问题来了,深圳奇迹是怎样创造的?其实答案很简单,就四个字——改革开放。展示学习目标。1.说出经济特区建立的概况和成效并探讨经济特区的建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2.列举对外开放格局逐步扩大的过程并分析出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3.描述中国加入WTO的情况并探讨中国加入WTO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生统一朗读。(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建立清晰的轮廓)新课教学(问题导学、合作探究、教师精讲和问题导练)。经济特区的建立: 那么在40年前,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开始推进对外开放的进程呢?我们从小平同志的这句话来理解对外开放的原因。这段话的第一层意思是讲,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一个国家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够发展振兴。第二层意思是讲我们中国要搞经济建设,除了要坚持自力更生,还需要对外开放。为什么要对外开放呢?因为对外开放可以帮助我们吸收外国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在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都是急需的资源。 对外开放的第一步就是打开国门:设立经济特区。大家从地图上落实一下这四个经济特区的位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大家应该都找到了,这四个特区的名字也很好记。老师教大家一个口诀,生下三头猪,生指的是深圳,下是厦门,三头就是汕头,猪就是珠海。 这四个经济特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特点呢?我相信大家都能够说出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这个点。我们看看小平同志是怎么来解释这个问题的。小平同志说: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他对着香港;为什么开放珠海,是因为他对着澳门;开放厦门是因为他对着台湾。 所以我们来总结一下这四个经济特区它的位置有什么特点?我们可以总结为这样四点:第一,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二地处沿海,交通便利。第三,它是著名的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有利于吸引侨资,有利于吸引华人华侨回国来投资。第四,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以依托。 那么经济特区的含义是什么?要理解它的含义,核心就是经济两个。也就是它是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也不是思想特区。所以经济特区的含义就是这样的,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在引进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以此引进外资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目的是要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所以经济特区特在哪里?这个特的意思就是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政策。经济开放领域的扩大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设为经济特区之后深圳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圳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它的变化是惊人的。上面的两幅图是对外开放前的深圳。当时还是农田、滩涂。而下面两幅图是今天的深圳,已经成长为一个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 深圳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它有哪些作用呢?第一,引进外资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这也是我们要对外开放的直接目的。第二,他推动了国内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交流。第三,培养了大批经济建设方面的人才。 2004年,央视在评价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的时候,是这样评价深圳的:他说这个城市的名称,不只代表地点,它代表关于时间的观念,也代表重若生命的效率。 1984年,小平同志视察深圳,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这题词至今仍然镌刻在莲花山作为指引和鼓励深圳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化改革的这个精神动力。下面我们从一段视频来直观的来了解深圳40年的变化。4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而这40年,对于深圳来讲,他却能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深圳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对内改革方面也起到了先锋的作用。请以深圳为例来思考一个问题,改革和开放是什么关系呢?人民日报有篇文章是这样写的。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开放是气质,改革是精神的,所以改革和开放两者相辅相成,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我们的开放不仅仅是设立经济特区。在设立经济特区之后,我们开始循序渐进,进一步的扩大对外开放。同学们阅读课文来看一下我们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步骤,以及这些步骤完成之后,我们所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经济开放区,到沿江沿边开放城市,到内陆的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到内陆县市。形成了一个点线面结合的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所以从分布上来看呢,是从点线面,从开放的范围是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内地是逐步开放、逐步深入的过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指的是对世界上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宽领域指的是不仅仅是经济领域,也在科学教育、文化领域对外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在形成了这样对外开放的格局,充分的引进来之后,我们中国下一步就是要融入世界。而融入世界的道路是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的。为什么我们会在世纪之交的时候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呢?从这个材料我们可以知道,是因为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从根本上来讲,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是要与世界经济接轨,彻底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成果。在这之前,我们中国已经经历了15年的谈判。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们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从一个侧面来了解一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们中国的巨大影响。 从这个视频我们可以知道,到2021年的时候,中国的世界500强公司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了,总共是143家。所以我们总结一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这些就是我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成就和措施。亚投行、一带一路、G20峰会、金砖国家会议。古今对比下面我们讨论一个问题,大家分小组讨论:今天的开放和旧中国的开放有何不同呢?相信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我们来总结一下。从背景上来看,旧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列强入侵,被迫开放,而现在的开放是独立自主,主动开放。从内容上来看,旧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不平等的,有屈辱性的。从现在现在的对外开放是平等互利的。从影响上来看,旧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使中国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现在的对外开放是要推动经济发展,适应全球化。从对从性质上来看,旧中国的开放呢是被侵略的产物,是被侵略的表现。而现在的开放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那么我们还要不要继续对外开放呢?习近平同志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做出了铿锵有力的回答。他说: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小结设疑下面我们总结本课所学。我们国家的对外开放其实经历了三个阶段,我们在课本上讲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从经济特区一直到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到内地。形成了这样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到第二个阶段,就是到世纪之交的时候,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中国进一步的融入世界。但既给我们带来机遇,也给我们带来挑战。实践证明,我们抓住了机遇,应对好的挑战。第三个阶段是以一带一路战略为标志的,中国全面的融入世界,对世界经济施加更加积极的影响阶段。八、【板书设计】 第9课:对外开放(设计意图:对本课内容的精华加以建构,使学生了解中国对外开放在不同历史阶段实行的不同发展途径,通过折线图的展示深刻了解到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是逐步推进、层层深入的,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