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资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资料

资源简介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资料
3.1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
成云致雨的条件:①水汽②杂质(凝结核)③遇冷
二、人类活动对CO2等温室气体的影响
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增加,基本上都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是毁林)。
①化石燃料燃烧,会释放二氧化碳。
②森林面积缩小,会减少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CO2增加的影响: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进而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
雾和霾
雾和霾有何区别
共同点:
1.形成条件:
①凝结核(固体杂质);②大气层结稳定(如:对流运动弱、风小等);
2.影响:能见度下降。
不同点:
雾是水汽凝结现象(雾的形成需要有大量的水汽,且遇冷);一般多发于晴朗的夜晚和清晨,当白天太阳升起,气温升高,雾就会消散。
霾是大量杂质集合现象,为大气污染状态(多为PM2.5的颗粒物),可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出现。
雾霾天气对我们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影响生活出行。③影响交通通行。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近地面至对流层顶(平均值为12千米)
季节变化:夏季较厚,冬季较薄
空间变化:低纬较厚,高纬较薄 低纬地区:17-18千米;中纬地区:10-12千米;高纬地区:8-9千米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在对流层的顶部气温降至-60℃;对流层的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
对流运动显著,有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雷电等天气。
逆温——对流层下部,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强的现象。
发生逆温时,大气运动状况是什么样的?
由于大气上热下冷,阻碍空气对流运动,大气稳定。
逆温现象会带来什么影响?
不利影响:
①多雾天气。早晨多雾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关,大雾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出行,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②加剧大气污染。空气对流运动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有利影响:
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沙尘暴的发生条件:大风、沙尘、强对流天气。
【平流层】
对流层顶向上至50-55千米。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大气的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但是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平流层中上部臭氧吸收紫外线增温。
水汽杂质含量少
对流运动弱,平流运动显著;大气能见度高,天气晴朗;适宜航空飞行。
【臭氧层】
在22-27千米范围内,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臭氧层;臭氧层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观测发现,南极上空每年春季臭氧含量比之前有大幅度下降,并将这一现象称为“臭氧空洞”。“臭氧空洞”的出现,表明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含量减少。
问题:飞机起飞从对流层飞入平流层的过程中,坐在飞机里的乘客有何感受?
答案:气压降低,出现耳鸣等现象。向上飞入平流层过程中飞机较颠簸(对流层水汽杂质多,天气多变),进入平流层后飞机平稳。
问题:飞机为什么在平流层飞行?
答案:飞机一般在7—12千米的平流层飞行。
①平流层以水平运动为主,该层中水汽、杂质较少,天气现象少见。大气平稳,天气晴朗,能见度高。
②飞机在其中受力比较稳定;
③对地面产生的噪声污染小;
④飞鸟飞行一般达不到此高度,可以避免机鸟相撞事故。
【高层大气】
平流层以上的大气统称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至2000~3000千米高空。
自平流层顶部开始,由于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会下降。随后,由于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温度又持续上升,在300千米的高空,温度可达1000℃以上。
【电离层】
1.分布于6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2.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大气分子被分解为离子,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3.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远距离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3.2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其余的辐射为长波辐射。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反射、散射和吸收。
吸收具有选择性:1、O3层吸收紫外线;2、CO2、H2O吸收红外线。
反射不具有选择性:一般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作用越强;杂质颗粒越多越大,反射作用也越强。
散射具有选择性:一般来说,波长较短较易被散射;空气质点越大,其散射能力越强。
蓝光最易被散射。
【晨昏蒙影】
在日出之前(黎明)和日没之后(黄昏)的一段时间,天空仍然明亮,处于半光明状态,这段时间,既不是真正的白昼,也不是真正的黑夜,是昼夜交替的过渡时期。天文学称之为晨昏梦影。
简析晨昏蒙影形成的原因。
晨昏蒙影是由大气散射引起的,日出前和日落后太阳光虽然不能直接照射到地面,但可以到达地球的大气层,高层大气能对太阳辐射起散射作用,从而引起晨昏蒙影。
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存在时空差异
影响因素:
1.太阳高度。低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大,经过大气路程短,削弱少,太阳辐射强;高纬度地区、早晚,太阳高度小,经过大气路程长,削弱多,太阳辐射弱。
2.海拔。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3.天气。晴天温度高,阴天温度低。晴天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阴天云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强,气温低。
五、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逆辐射【大气增温,产生大气辐射;一部分射向宇宙空间,一部分返还给地面,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2、大气吸收(大气中的CO2和H2O吸收来自地面辐射)【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增温;产生地面辐射,波长较长;小部分射入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75%-95%)被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吸收】
3、地面辐射【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后到达地表;一部分被地面反射;一部分被地面吸收;吸收部分再次转化为地面辐射,波长较长】
六、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七、地表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
1.比较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说一说哪些种类地面的反射率较高,哪些种类地面的反射率较低。
新雪、城市水泥路面、冰反射率较高;
海洋、耕地、土壤反射率较低。
2.分析地面性质与反射率之间的关系。
地面越光滑,反射率越高。
3.分析地面反射与地面吸收之间的关系。
地面反射越多,地面吸收越少。
八、解释地理现象
高处不胜寒。——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远温度越低。
秸秆燃烧——燃烧秸秆增加烟雾,二氧化碳等,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温度。
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晴朗的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地面辐射降温快。
玻璃温室——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过玻璃,进入温室内;地面吸收转化为地面长波辐射,无法穿过玻璃,大气逆辐射增强。
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白天多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作用(保温作用)强。
8.为什么晴朗的正午天空呈蓝色,早晚呈红色?
正午太阳高度大,穿过路程短,蓝光被散射,因而天空呈蓝色;
早晚阳光斜射,穿过路程长,短波各色光皆被散射掉,剩下红光投射地面,阳光红似火,地平线附近的天空呈红色霞光。
9.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10.全球变暖: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燃烧大量的矿物燃料和植被的破坏),导致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从而导致温度的升高。
11.温室大棚:利用一些特殊的建筑材料使太阳短波辐射进来,不让地面长波辐射出去,从而达到保温的目的。
12.青藏高原日较差大的原因: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散失的热量多。
3.3大气热力环流
一、【核心概念】
等压面——空气中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
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示意图
近地面
热——(膨胀上升)上升气流——低压——阴雨天气
冷——(冷却下沉)下沉气流——高压——晴朗天气
海陆风、山谷风、城郊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风(风向+风速)
风向——风来的方向。
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