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必修1第四章《地球上的水》复习资料4.1水循环水体类型水体的存在状态气态——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数量最广,分布最广;固态——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高山地区空间分布海洋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7%陆地水——包括河水、湖泊水、沼泽水、地下水、冰川等,水量还不足全球水储量的3%大气水——基本上是以水汽的形态存在性质【咸水+淡水】水体的数量关系水循环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水循环图水循环环节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水循环类型①海上内循环——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参与循环的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典例:未登陆的台风②陆上内循环——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参与循环的水量小(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对水资源的更新有一定作用,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典例:塔里木河、伏尔加河河水的蒸发、流域内的降水③海陆间水循环——海洋和陆地之间;使陆地水得到持续补充,水资源得以更新;典例:长江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水循环的意义①促进水体不断更新。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地运动。在这个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②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从总体来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③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水循环作为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的重新分配,使得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得以缓解;水循环的强弱及路径,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气候特征;水循环的强弱变化,往往引发区域性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④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⑤塑造地表形态。在水循环的驱动下,地表物质被侵蚀、搬运和堆积,地貌得到发育、演化,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水循环的动力太阳辐射(太阳能)+重力势能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①地表径流修建水库、堤坝等工程可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在河流上游过度饮水灌溉导致下游径流量减小;填河改路、围湖造田等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形态。②地下径流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等,破坏了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了地下水的渗透方向等。③大气降水人工将于增加局部地区的降水;“旱改水”、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量④水汽蒸发(植物蒸腾)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增加蒸发量⑤下渗“旱改水”、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城市铺设渗水砖等可增加下渗;破坏植被、城市路面硬化等可减少下渗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量的最主要因素,与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流域面积——与地表径流呈正相关植被状况——植被能涵养水源,对地表径流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如:喀斯特地貌区、砂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地表径流少蒸发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的影响较大人类活动——沿岸去睡会导致地表径流量减小甚至断流;水污染;植被破坏导致地表径流含沙量增加。下渗的影响因素地面性质——硬化地面,下渗少;沙质土壤,下渗多。坡度——坡度大,下渗少;坡度小,下渗大。植被——植被稀疏,下渗少;植被稠密,下渗多。降水强度——降水强度大,下渗少;降水强度大,下渗多。降水持续时间——降水时间长,下渗多;降水时间短,下渗少。蒸发的影响因素光照——光照强,蒸发旺盛,蒸发量大气温——气温高,蒸发旺盛风速——风速大,蒸发旺盛湿度——湿度大,蒸发微弱;湿度小(干燥),蒸发旺盛裸露的水域面积——裸露的水域面积大,蒸发旺盛物质本身的含水量——含水量大,实际蒸发量大。洪涝灾害洪涝的概念【洪水+雨涝】①洪水——由于暴雨和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②雨涝——由于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积水、淹没的现象。洪涝灾害的原因自然原因:气象因素——暴雨、冰雪快速融化等导致河湖水位上升;河道堰塞——冰凌、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地形因素——上游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汇水速度快;地势相对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形成涝灾;河流因素——河道弯曲,水流速度慢;河流含沙量大,河床抬高,水位抬高;河流众多,汇水面积大;植被因素——植被覆盖率底,涵养水源的能力差。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毁林开荒)——一方面会导致雨水的地面下渗减少,增加洪水形成的概率;另一方面会造成水土流失、阻塞河道、减少湖泊及水库容量,加剧灾害程度。湿地破坏(围湖造田)——直接降低湖泊调节洪水的能力;过度抽取地下水——引发地面沉降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城市易积水,使得排洪不畅,加重洪涝灾害。洪涝灾害的治理措施加强对强降水天气、水清的监测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泄洪区、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上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我国的洪涝灾害类型 时空分布 成因 影响洪灾 暴雨洪灾 时间:4-9月空间: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降水多且集中;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人类活动不合理等 范围广,时间长,危害大融雪洪灾 时间:4-5月空间:西北、东北积雪地区及高山地区 随气温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洪水 对农业影响的大冰凌洪灾 时间:初冬和初春空间:河流从低纬流向高玮的河段,如: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下游河口地区及松花江部分河段 初冬高玮河段先冰冻,初春低纬河段先解冻,从而引起上游(低纬)河水越过下游(高玮)冰面,溢出两岸,形成洪水 对交通的影响大涝灾 雨涝灾害 时间:雨季空间:110°E以东,20°N-45°N的地区 东部平原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 对城市的影响大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多暴雨 ;②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多山;迎风坡;③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④东部临海——风暴潮人为原因:①植被破坏(滥伐森林);②围湖造田;③我国经济核心地带,经济损失大河流的补给类型大气降水(雨水)补给主要影响因素:降水量的多少,降水量的季节变化,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我国主要分布:普遍,东部季风区最典型补给特点:水量季节变化较大径流变化规律: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汛期;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季风气候区,夏秋季汛期,冬春季枯水期永久性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影响因素: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我国主要分布:西北和青藏地区补给特点:补给在夏季,水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规律:夏季汛期,冬季封冻,小河断流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影响因素: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我国主要分布:东北地区补给特点:补给在春季,水量变化较和缓径流变化规律:春季积雪融化常形成春汛4.湖泊水补给主要影响因素: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湖泊水位高低我国主要分布:普遍补给特点:对河流有调节作用,水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规律:对河流径流起调节作用:在河流源头,调节河流水量;在河流中下游,洪水期削减河流洪峰,枯水期补给河流5.地下水补给主要影响因素:地下水补给区的降水量,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相对位置我国主要分布:普遍补给特点:水量较稳定,与河流互补径流变化规律:补给稳定可靠,且与河流水互补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流量描述特征:流量大或小影响因素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由降水量多少决定;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以永久性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由夏季气温决定;以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由雪量与气温决定水位/汛期描述特征:高或低,变化大或小(汛期长或短)影响因素:决定于河流的补给类型:分布在湿润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分布在干旱地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决定含沙量描述特征:含沙量大或小影响因素:与流域内植被状况(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强,水土流失弱,河流含沙量少)、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结冰期/凌汛结冰期描述特征:有或无,长或短影响因素:气温;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凌汛描述特征:有或无发生凌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结冰期;②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段流速/落差描述特征:流速快慢,落差大小影响因素:河流水量大小,河流落差大小,影响河流水能资源丰富度河流的水系特征主要从河流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河道(河谷宽窄、河床深浅、河流弯曲状况)、水系形态、支流数量、河网密度等方面考虑。4.2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海水的温度海水温度的含义海水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状况,它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太阳辐射是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海水蒸发消耗热量,是海洋热量支出的主要渠道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原因海水温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调节大气温度——海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海洋上的气温变化有滞后效应——北半球最高温【海洋:8月+陆地:7月】海洋使大气温度变化比较和缓——沿海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内陆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大②导致风向、风速发生改变以往100年间,由于表层水温上升,大西洋飓风发生的频率显著上升。③影响海洋生态系统海水温度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主要聚集地,深度越深,海洋生物数量和种类越少;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例如罗非鱼主要生活在低纬度海域,鳕鱼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海域。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还会导致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以追逐更适宜的温度。人类的渔业活动要考虑各海域的水温状况和海洋生物对水温的要求;无论是远洋捕捞还是近海养殖,都受到海水温度的影响。④对海洋航行的影响海水温度影响海洋运输。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海水的盐度概念海水盐度——溶解于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与海水质量的比值,用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来量度。世界海洋的平均盐度约3.5%。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蒸发使海水盐度浓缩,降水使海水盐度稀释。海水中盐类物质①地壳岩石风化产物及火山喷发物②全球河流每年向海洋输送大量溶解盐海水盐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4、试从纬度位置、气候特点、淡水注入情况、海区形状等角度,分析红海和波罗的海盐度差异显著的原因。①纬度位置:红海纬度低,气温较高,蒸发强烈。波罗的海纬度高,气温较低,海水蒸发量小。②气候特点:红海附近是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的波罗的海位于温带海洋气候区附近,全年温和湿润,降水较多。③淡水注入情况:波罗的海周围河流众多,汇入淡水较多。红海周围河流较少,淡水注入较少。④海区形状:波罗的海的海域周围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故盐度低。红海海域狭长,更加封闭,只有南部的狭窄海峡与外海相连。5、海水盐度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海水盐度与化学资源海水中含有许多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化学物质。人类利用海水晒盐具有悠久的历史,日照充足、降水较少的沿海地区适宜建造晒盐场。此外,还可以利用海水制碱,从海水提取镁、溴等资源。②海水盐度与海水养殖海水盐度的变化,对渔业和生态产生重大影响。对海水养殖而言,盐度的稳定性极其重要。例如,暴雨会引发养殖场的海水盐度降低,如应对不当,会造成养殖的鱼虾等大量死亡。③海水淡化与海水利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海水也成为淡水资源的重要补充。例如,许多沿海国家和地区将海水淡化,以缓解当地的缺水状况;此外,人们也直接用海水冲厕,将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盐场选址的自然条件①地势条件:地势平坦开阔,或位于山地的背风坡(雨天少),有利于盐田布局和海盐晒制。②海滩条件:泥质海滩,有利于盐产量提高。③气候条件:晴天多,降水少,蒸发旺盛,平均风速大,有利于海盐晒制。④海水盐度条件:附近无大河注入,海水盐度较高,有利于提高产量。海水的密度概念: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海水平均密度1.02~1.07 g/cm3。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海水密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海水密度与潜艇安全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海水层,因浮力较大,有利于潜艇的航行。有时候,该海水层中出现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的情况,称为“海中断崖”;潜艇如果遭遇“海中断崖”,因海水浮力突然变小,可能会掉到安全潜水深度以下,造成艇毁人亡。②新加坡:御咸蓄淡 变海湾为水库2008年,新加坡建成滨海堤坝,将滨海湾和外海隔开,防止海水倒灌,形成滨海水库。降雨时,雨水汇入水库,水量过多时,可通过闸门泄洪;这样,水库里的海水逐渐被淡水替换。③对海水运动的影响海水的密度差异会产生密度流。若某海区海水密度较大,海水下沉,海水从底层流入相邻海区,相邻海区表层海水流入补充。海水运动海水运动的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波浪波浪的定义:波浪——常见的波浪是由风力作用产生的。按形成和发展过程,波浪可以分为风浪、涌浪和近岸浪(拍岸浪)。波浪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 举例或说明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①塑造各种海岸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等;②人们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来减缓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如:修筑防波堤、种植沿海防护林等海浪造成的颠簸对海上航行、沿岸及海区产生不利影响 影响船只航行、海上探勘等活动,毁坏沿海建筑等巨大波浪对水工建筑物造成极大破坏 对防波堤、港口、码头等水工建筑物破坏严重波浪能是重要的海洋能资源 波浪能具有分布范围广等有点,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但波浪能不稳定,开发难度大潮汐概念:潮汐是指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古人将白天的海水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成潮汐。潮汐规律及原因周期 规律 成因一天 两次潮涨潮落 在地球上,当某地处于正对或 背对月球时,此处的海水被月球引潮力“拉”起来,周围的海水也向此处聚集,形成涨落。地球自转使得大部分海域海水一天出现两次涨落。一月 当朔、望日(农历初一、十五)前后时,日、月、地三者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日、月引潮力叠加,形成大潮当月相处于上弦、下弦(农历初七、二十二前后)时,日地连线与月地连线呈直角,引潮力分散,形成小潮。3、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天时 每年中秋节前后,钱塘江水流丰富,且太阳、月亮、地球几乎在同一直线上,此时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风势 浙江沿海一带夏秋季盛行东南风,风向与潮水前进方向一致,风助潮涌,潮借风势地利 杭州湾至钱塘江口外宽内窄,口大肚小,是非常典型的喇叭形海湾。涨潮时大量海水涌入狭窄的河道,后浪与前浪层层相叠,潮差增大,水位暴涨。潮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沿海各地,每日潮涨潮落的时间准确、可查;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如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①潮间带采集养殖福建霞浦紫菜养殖场:人们用竹竿搭出养殖紫菜的网帘,潮水落去,紫菜出露在空气中,进行光合作用,潮水涨起,紫菜浸入海水中,可吸收养分。②潮水涨落与历史战争诺曼底登陆最终指挥部选择了6月6日(农历闰四月十六)作为登陆日。就是在综合考虑天气、海况等因素后,利用潮汐规律,把登陆时间选择在潮汐现象最为明显的月圆之夜。③潮汐能源发电浙江温岭的江厦潮汐电站江厦潮汐电站于20世纪80年代建成,利用潮汐的水位差,涨潮和落潮时均可发电,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潮汐能的特点潮汐能属于可再生资源,蕴藏量大,运行成本地;潮汐能属于清洁能源,潮汐能发电对环境污染小;潮汐能发电的水库都是利用河口或海湾建成的,基本不用占耕地,且容易建造,投资较少;潮汐能是一种相对稳定可靠的能源,受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小。洋流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2、洋流的分类①按海水温度(性质),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叫做暖流。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叫做寒流。②按形成原因分,可以分为风海流、补偿流和密度流。A.盛行风作用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大规模的洋流,这种洋流叫做风海流。B.当某一海区的海水减少时,相邻海区(水平补偿)的海水或下层的海水(垂直补偿)便来补充,这样形成洋流称补偿流。C.由于不同海域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不同,导致海水密度分布不均,从而引起海水的流动,这样形成的洋流称密度流。在海洋中除多见于河口区外,也常见于相邻海盆之间,由于各地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从而导致海水流动。如地中海蒸发旺盛,盐度大,密度高,而相邻的大西洋海水密度低,于是形成密度流,地中海海水由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层海水则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洋流的成因:风力、海陆轮廓、地转偏向力盛行风海陆轮廓/海陆形状(海水运动即洋流遇到陆地发生分叉偏转)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不偏转)洋流模式图:全球洋流图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洋流对大陆沿岸的气候影响很大。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②洋流对生物(渔场)的影响洋流影响海洋生活和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如: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和纽芬兰渔场)和冷海水上涌的海区(如:秘鲁渔场),易于形成大的渔场。世界渔场的分布规律:寒暖流交汇处【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冷海水上涌处【秘鲁渔场(秘鲁寒流冷海水上涌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沿海地带中低纬海区大陆架有河流水注入区(大江大河入海口处)离岸风的影响(上升补偿流/冷海水上涌)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③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洋流对海洋航行有影响。海轮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提高航速。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影响航行。高纬度地区浮冰(破冰船、增加船舶维修费用)④洋流对污染物的影响洋流还会影响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和净化。比如日本核泄漏可能会向哪个方向扩散。3.3海洋与人类海洋生物资源概念: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群体,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再生的海洋资源。用途: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②提取各种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等。3、深海热液生物和冷泉生物从海底喷溢出的流体,温度明显高于周围海水的,称为热液;温度与周围海水接近的,则称为冷泉。海底冷泉是继海底热液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两者都反映了海底的极端环境。热液生物和冷泉生物不依靠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而是通过生化作用生产有机质,所以这样的食物链又被称为“黑暗食物链”。深海热液和冷泉活动区域是海底生命活跃的地方,热液生态系统与冷泉生态系统并称为“深海绿洲”。海洋矿产资源非金属矿产分类 主要特点 用途石油和天然气 海洋石油资源储量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储量的34%。海洋油气资源主要 分布在大陆架,约占全球海洋油气资源总储量的60%;未来油气资源总储量的近40%将来源于深海,而目前仅开发了3% 是未来世界重要的能源可燃冰 分布于深海沉积物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 全球可燃冰储量是现有石油、天然气储量的2倍,是一种前景广阔的能源资源。金属矿产分类 主要特点 用途滨海砂矿 是在海滨地带或陆架区沉积富集而成的矿藏,蕴藏着许多贵重矿物,如:金刚石、砂石、砂铂、金红石、锆石、独居石、钛铁矿等 钛广泛应用与航空航天领域。独居石中所含的铌和钽可用于航天器的外壳、核反应堆和集成电路。锆铁矿、锆英石中所含的锆可用作核潜艇、核反应堆中的耐高温、耐腐蚀材料。锰结核 主要由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组成,多分布在海深4 000米以下,全球海洋以1000万吨/年的速度在洋底不断堆积。 主要用于冶炼铁、锰等黑色金属海底地形分布图海洋空间资源1、概念:指海洋开发利用有关的海岸、海上、海中、海底的地理区域的总称。2、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方式运输空间:如传统的交通运输和港口建设,现代化的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机场等海上生产生活空间:海上工厂和人工岛、海上博览会等海底通讯空间:铺设海底通信电缆海底仓储空间:海底仓储、海上油库、海洋废物处理场等军事空间:海洋军事基地、海底兵工厂、舰艇航行和停泊、水下武器试验场等近海利用:捕捞、养殖等【小结】①海洋资源利用形式多样﹐拓宽了人类生活空间②随着人类向海洋挺进,利用空间更为广阔3、海洋空间利用难度大的原因海洋环境不同于陆地,它的环境和生态条件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人类活动在近海和海洋表面,要应对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的运动;深海活动要能适应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冰的破坏性大,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由严格的要求。因此,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科学技术和资金投入的依赖性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表现 产生原因 危害海洋污染 海岸活动 污染海洋环境,危害海洋生物,影响人类健康工业生产排放的废弃物核电站和工厂排出的冷却水 水温较高,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农业杀虫剂随径流流入海洋 使海水毒化海上石油平台和游轮事故 威胁渔业生产,污染海洋环境海洋生态破坏 全球变暖,极地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淹没沿海低地过度捕捞 海洋物种数量大幅度下降,质量降低,部分物种灭绝。过去的20年里,有些鱼类的数量更是减少了3/4,珊瑚礁、红树林、海草都再急剧减少缺乏科学论证的海岸工程和围海造田 海岸线被侵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